《被治理者的政治》是2007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印度帕薩·查特傑。
基本介紹
- 作者:印度 帕薩·查特傑
- 譯者:田立年
-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
- 出版時間:2007年7月
- 頁數:187 頁
- 定價:25 元
- ISBN:9787563365623
- 副標題:思索大部分世界的大眾政治
《被治理者的政治》是2007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印度帕薩·查特傑。
《被治理者的政治》是2007年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印度帕薩·查特傑。內容介紹大眾政治經常被輕蔑地稱為“街頭騷亂”,但在查特傑看來,它卻是今天的政治現代性在其中正在不斷被打造出來的地方。民眾政治在世界範圍內...
代表作有《民族主義思想與殖民地世界》《民族及其斷片》《被治理者的政治》《帝國與民族》《政治社會的世系》等。查特吉是“庶民研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當代最有國際影響力的亞洲理論家之一。目錄 自 序 / 1 第 一 章 政 治 社 會 的 世 系 / 1 第 一 部 分 諸 譜 系 / 33...
政治(Politics)是指政府、政黨等治理國家的行為。政治是以經濟為基礎的上層建築,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是以國家權力為核心展開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總和。政治是牽動社會全體成員的利益並支配其行為的社會力量。“政治”是政治學中最基本的概念。它是一個歷史範疇,與國家相伴而生,又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改變其...
政治體制的核心就是國家權力的配置與運用。“三權分立”體現了權力分立的思想,最初源自洛克將權力劃分為“立法、行政、外交”的劃分,並由議會掌握立法權、國王掌握後兩者。啟示 馬克思針對德國摩澤爾河沿岸地區農民貧困狀況所作的分析,雖然只是一個個案,以敏銳的洞察力揭示了治理與國家深層的、內在的關係,形成了普遍...
1.1公司的政治基礎 1.2股東與雇員疏離關係的多樣性與持久性 第2章西方富裕國家公司治理結構的差異 2.1分散與集中的所有權 2.2管理薪酬與勞工影響 2.3一個國家的大小、發展水平或者公司法律制度能否單獨解釋這些差異?第3章一般性理論 3.1所有者、管理者和雇員 3.2共同決策制和終身僱傭制 3.3實證和規範的...
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一、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民眾;二、依法治國的本質是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徹底否定人治,確立法大於人、法高於權的原則,使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個人意志的影響;三、依法治國的根本目的是保證人民充分...
政治現象屬於社會現象的一個領域,屬於上層建築的範圍。是人們在國內政治生活和國際政治關係等方面的種種活動表現。如個人、社團、黨派、政府、國家的政治活動,都屬於社會政治現象的領域。在階級存在的社會裡,政治現象一般具有階級內容,有些則是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的表現。背景介紹 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亞里士多德 ,在...
所以柏拉圖的《理想國》和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被認為是政治學的創始作。在當時對政治的研究主要是以對歷史的學習、政府治理的手段、和描述政府運作的情況為方向。而西塞羅更是對國家(Res Publica)概念進行了界定,設計出了權力制衡的運作模式,並發展了自然法思想。神學政治學 中世紀時期,歐洲奉行政教合一,政治...
法治社會是和人治社會相對而言的;它是指國家權力和社會關係按照明確的法律秩序運行,並且按照嚴格公正的司法程式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解決社會糾紛。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不是依照執政者的個人喜好以及親疏關係來決定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的公共事務。一個成熟的法治社會,具備精神和制度兩方面的因素,即具有法治的...
如果說新公共管理運動主要關注公共部門對市場機制和企業管理技術的引進,治理理論的興起,則進一步拓展了政府改革的視角,它對現實問題的處理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諸多領域,成為引領公共管理未來發展的潮流。理論定義 隨著全球對公共治理的關注變得更為廣泛和日益重要,對於這一概念的界定出現了多種說法,治理仍是...
《鄉村治理的術與道:北鎮的田野敘事與闡釋》是2016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鋒。內容簡介 本文以一個鄉鎮近十年來農民的機會主義行為與基層組織的策略主義應對作為分析對象,理解治理者與被治理者的行為邏輯、政治屬性,進而理解基層政治的運作及性質。進而從國家、基層組織與農民的三層關係中分析其形成...
一般來說,他們既是害人者,又是受害人。實踐證明,單靠任何一個部門,或靠任何一種單一的手段,都不能有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複雜多樣性,決定了必須動員整個社會力量,能動地綜合各種力量與方法,對未成年人犯罪實行綜合治理,才能有效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另外我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政治、...
該理論模式是在反對新公共管理的碎片化組織結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認為政府治理的根本的組織結構仍是官僚制,權力仍是政府行動的基礎。庫拍認為權力或甚至是原始的政治權力是行動的基礎。從權力轉向契約並不意味著政府部門的終結。恰恰相反……獸作出契約決定的政治過程、用來達到這一目的的撥款,以及用來監督契約運作的...
切實關注全球治理主要議題領域。在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同時,中國還在全球治理的主要議題領域提出自己的方案和主張。習近平同志在多個外交場合圍繞大國關係、經濟全球化、網際網路、環境、海洋、社會安全、極地、外空、核安全、減貧扶貧、可持續發展、文明交流等問題,提出了中國的理解並給出應對之道,形成了由經濟、政...
在具體政治領域,保守主義與自由主義的最大分歧莫過於“大政府”與“小政府”之爭。保守主義理論從維護個人自由這個基點出發,堅信政府權力之擴大即意味著個人自由之縮小。這種理論認為,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和對社會問題的涉入必定會危及美國文明的根基-個人自由。更有甚者,保守主義理論還認為聯邦政府的社會福利、高開支...
1.政治上的競爭和退出的壓力;2.公民偏好的表達和選擇權;3.第三方社會契約的約束;4.信息透明下的分配正義。本土化 善治理論來自西方,如何使之本土化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在我國比較早系統研究地方政府治理理論的公共管理學者陳廣勝置身於漢文化的語境,在專著《走向善治》中對善治這一概念進行了有代表性的...
譯者的話:從無政府走向世界治理 作者序言 第一章 世界政治中的治理 秩序和變革 一 治理與秩序 二 治理 規制與制度 三 分析性秩序與規範性秩序 四 經驗性秩序諸層面 五 秩序與變革 六 體系變動與體系內變化 七 具體套用 第二章 沒有政府的治理:19世紀歐洲國際政治中的多頭政治 一 何謂治理 二 誰是治理者...
狄俄尼修斯的失敗——柏拉圖式的拒絕寫作——知識(mathêmata)與同居(與……生活在一起,sunousia)——作為心靈修煉的哲學——第七封信在哲學上的離題:五個知識要素——第三圈:知識圈——哲學家與立法者——關於柏拉圖當代解釋的最後評註 330 1983年2月23日第一課時 柏拉圖政治忠告的神秘暗淡——對狄俄尼修斯...
在英格蘭推進區域治理的第二個原因來自於經濟發展。新區域主義強調地區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過於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不利於地區經濟發展。事實證明,在歐盟那些採用中央集權體制下的區域,其經濟最為薄弱;而一個分權的區域政府往往能夠為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連貫的區域經濟戰略政策,並且能夠協調地區經濟發展需要,代表...
”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黨的領導就是要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組織和支持人民依照憲法和法律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實現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人民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運作。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關鍵是要堅定不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決定了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
儒家主張以道德教化而不以法制刑罰來治理政事的政治學說。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探源 儒家的德政說淵源於周人的“以德配天”的思想。周人克殷以後,總結歷代興亡的教訓,認為“皇天無親,惟德是輔”,並且明確規定了受命之君所應盡的兩個職責,一個是做君以治理人民,一個是做師以教化人民,政治和道德...
以此看來,腐敗應該是在私有制出現、尤其是國家形成以後才產生的社會和政治現象。因材料所限,夏、商、西周時期的腐敗情況已難詳考。從史料的記載來看,腐敗主要表現為統治階層恃權作惡、生活荒淫腐朽等方面。按學術界較公認的看法,夏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此前,傳說鯀治理洪水九年失敗,其子禹接著...
人治是法治的對稱。又稱“賢人政治”。關於依靠執政者個人的賢明治理國家的治國方式和理論主張。在中國,儒家的政治思想中提倡人治。如孔子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論語·顏淵篇》。孟子也說:“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孟子.離婁上》)。簡介 定義 人...
政治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有重大影響和作用。它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一定時期產生的一種重要社會現象。這一社會現象很複雜,一般來說,這個詞多用來指政府、政黨等治理國家的行為。然而社會學家也用來指涉包括各種利益機構、學校、宗教機構在內的相互之間的關係。各時代的政治學家和政治家都從不同角度和不同側重點對它作...
例如道家的基本思想是“以德輔道”,實際目的還是在“德”,也就是它的“治國之道”;中國從春秋戰國直到唐朝的政治思想的主題就是“道統之爭”,也就是以誰家之“道”來治理國家。“道者路也”,所謂“治國之道”就是治理國家的基本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也就是基本政治價值觀以及具體的治理策略和方法(即所謂...
共和的根本原則是天下為公,國家權力是公有物,國家的治理是所有公民的共同事業。共和在本意上是通過制度組織起來的公共事務領域,而不是一種組織形式或政治體制。共和主義強調政府的公共性、公平性與中立性,即政府必須為所有人的利益服務(公益),而不能只為少數當權者的利益服務。然而民主的概念不是共和制暗含的...
因而,近代之前人類社會所擁有的社會治理模式在本質上是一種王朝治理模式(或稱為統治型治理模式),王朝及其派出機構和人員構成了治理體系中的治理主體,整個社會治理體系是服務於統治者的利益的。渡辺信一郎在研究中國古代史的過程中,對傳統中國的天下觀念和以天下觀念為中心形成的政治秩序進行了考察。在談及“天下與...
因此,國家的主人不是君主,而是人民,治理者只是受人民委託,因而主權只能屬於人民。人民主權學說的出現,是國家學說發展史上的一大飛躍,是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專制主義的銳利思想武器,是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核心。基本概念 人民主權即掌握在人民手中的國家主權,也可以理解為人民掌握主權的政治制度,與中國古代“民貴君輕”的...
新時代中國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超越了西方政治家提出的“民治、民有、民享”的理念,創新實踐著中華民族“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理想,創新實踐著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提出的人民當家作主、人人全面發展的願景。治理體系 中國之治,是歷史上從沒有過的新型國家治理體系。它不是憑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