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化是指自然人、法人遭受犯罪行為侵害,繼而被害後果不斷惡化的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被害人化
- 屬性:法學術語
被害人化是指自然人、法人遭受犯罪行為侵害,繼而被害後果不斷惡化的過程。
被害人化是指自然人、法人遭受犯罪行為侵害,繼而被害後果不斷惡化的過程。被害人化理論是由日本著名學者宮澤浩一提出並推廣的。它包括了第一次被害人化、第二次被害人化和第三次被害人化三個階段。第一次被害人化是指自然人、法人遭受犯...
因此尋求被害人和被告人權利保護之間的平衡是刑事訴訟的主要課題之一。“被害人化”是當今世界各國刑事訴訟普遍關注的問題,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在原有基礎上加強了對被害人權利的保護,但是作為刑事訴訟主體,被害人的權利規定仍然存在缺陷。在今後的立法中,應順應世界潮流和刑事訴訟發展的客觀規律,借鑑其他國家的有益...
被害烙印是指被害人遭受犯罪行為侵犯後,將這一經歷積澱內化,在心理或生理上顯現出的短期難以消除的症狀或特點。如強姦被害人受害後常表現出恐懼、與異性交往困難、性冷淡等心理和生理反應;遭受暴力侵害的被害人常產生孤僻、恐懼、健忘、強迫症、失眠、被害妄想甚至精神分裂等症狀。其深度和廣度以及消除的難易,與被害...
《犯罪被害人學教程》是2014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偉。內容簡介 犯罪被害人學知識是法學專業和社會福利、社會工作專業的必備內容,是公安、司法、立法人才、社會救助知識體系的必要組成部分。《犯罪被害人學》將秉持教材編寫的基本要求,突出以下特點:第一,既充分闡述了基礎理論,又介紹了該領域的最新...
性犯罪被害人心理學是利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性犯罪被害現象的學科。屬於性犯罪被害人學的一個方面。基本解釋 利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性犯罪被害現象的學科。屬於性犯罪被害人學的一個方面。研究內容 1、性被害人的個人因素。通常認為,被害人的性格、服飾、化妝、言行舉止、相貌、心理缺陷、情緒特徵、人際交往...
無名被害人是被害人類型之一罪犯在預備、實施犯罪或犯罪後,為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不致於動揺犯罪決意或萌生罪惡感與悔罪意識,而實現犯罪的合理化,遂使用將“被害人貶值”的心理虛飾技巧,將自己犯罪行為所侵害、危害或破壞的某種非人格的抽象的原則、信條、制度或實體,視為與具體的、有名有姓的血肉之軀的被害...
被害人被害後心理是被害人遭受犯罪人侵害後心理的反應和行為表現。主要有:(1)強烈要求對犯罪分子實行報復或法律懲處的心理;(2)強烈要求賠償或補償損失的心理;(3)忍氣吞聲、自認倒霉的心理;(4)出於羞恥想自殺的心理;(5)轉移發泄和尋求非法補償的心理等。秉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理念,遵循對未成年犯罪嫌疑...
被害犯罪現象是指“加害犯罪現象”的對稱。犯罪現象類型之一。直接依附於被害及被害人,而由後者所擔受或造成,反映了具有“被害”性質的有關被害和被害人的諸經驗事實。如被害、再度被害、複合被害、共同被害、被害人的轉換與易位以及被害原因、被害預防等,均屬被害犯罪現象。被害人因出於某種迫切的需要和急切的欲望...
雖然犯罪與被害作為一種自然現象,我們無法消滅。但是,認真反思我國現行的刑事被害人政策,從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犯罪學、心理學、生物學、倫理學、民法學、民事訴訟法學以及人權法學等多視角研究刑事被害人人權保障的各項具體制度,儘早實現被害人權利法定化乃至憲法化,條件基本成熟。無論是建設公正權威高效的社會主義...
被害人在其原有心理素質的基礎上,身臨被害的特殊境遇而產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動。被害人心理既受制於犯罪侵害的類型和惡性程度,也受制於其自身的性別、年齡、品德、文化及教養。尤其是被害人的世界觀,對其心理活動及發展方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研究認為,被害人心理具有多因、多元、多層次、多變動的特徵。被害人心理...
佛山市南海區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胡軍在公共運輸管理的範圍外,駕駛機動車輛因過失致人死亡,其行為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被告人胡軍犯罪後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是自首,且案發後賠償了被害人的部分醫療費,依法對其從輕處罰。佛山市南海區法院指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條、第六十七條第...
承諾必須是出於被害人真實的意思表示,基於欺騙、脅迫、利誘等的承諾不阻卻違法性。由於承諾是被害人自我決定權的行使,所以不能有任何意思瑕疵。有學者認為承諾的意思只要現實存在即可,不要求以某種方式表示出來,這就是意思方向說。而意思表示說則認為只有承諾表現於外部時,基於承諾的行為才能正當化。筆者贊同意思表示...
救助基金應設立專門的機構進行管理,以縣級為單位,設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基金管理委員會,為增強公正性和透明度,救助機構還可以由社會人士參與。程式上關鍵是建立相關制度,把救助標準、方式、程式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執行;運作中,由被害人提出申請,所辦理案件單位負責呈報,基金管理委員會進行評估研究,透明化管理。(七)...
而要實現被害人行為對入罪出罪的作用,首先要將被害人上升到主體的地位,那么在刑法理論上構建“國家—犯罪人—被害人”三元結構的刑事法律關係成為必然,三者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也將改寫。在此前提下,將被害人行為引入刑法立法合乎情理。對被害人承諾的出罪化問題,就承諾的概念、適用的範圍以及出罪的條件,以刑法...
人為環境的被害人是被害人類型之一。指人為的力量作用於自然環境,間接或直接導致環境的惡化而造成的危害結果的擔受者。參觀信息 由於這類致害因素系由人工與自然互動作用所合成,而非單純的自然或人為因素,故又將其稱為“臨界環境”。舉凡大氣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或化學製品以及核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後果的擔受者,...
一、權利話語:刑事被害人 二、權利保障:刑事被害人的訴訟參與權 三、權利認知:刑事被害人的再次“被害人化”四、權利回歸:對刑事被害人的補償救濟 第二章 刑事訴訟法修改中權力的運行與保障 第一節 權力配置的中外比較 一、英國和法國的權力配置 二、美國的權力配置 三、蘇聯及前東歐國家的權力配置 四、我國...
斯德哥爾摩模式 是一種典型的被害轉化,而被害轉化被害人與犯罪人在互動過程中,存在著一種角色易位的被害轉化的關係。模式概念 斯德哥爾摩模式,是指1973年在斯德哥爾摩發生的銀行搶劫案中的女人質與恐怖分子之間由對立到最終產生愛情的事件,又稱為“斯德哥爾摩模式”,這一模式體現了加害與被害過程中得彼此關係的複雜...
《中國刑事政策原理》是2011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嚴勵。本書著重對中國的犯罪化與非犯罪化,中國的刑罰化與非刑罰化、中國刑罰的輕緩化、中國的被害人保護、中國社區矯正本土化、中國的刑事政策刑罰化以及中國保全處分制度的建構進行了分析。作者簡介 嚴勵(閻立),男,1954年3月生,吉林省長春市人,1998...
惡逆變 惡逆變,指的是被害人在其合法權益受到犯罪行為侵犯以後,在不良心理的支配和其它因素的推動下所導致的逆向變化,亦即從被害者向害人者方向的轉化。
根據性侵害行為是否接觸被害人,可以分為兩類:①非接觸性性侵害。包括言語性性侵害(在被害人面前講下流性笑話或淫穢言語,對他人進行性挑逗,打色情電話或電報)和動作性性侵害(露陰行為,窺淫行為)。②接觸性性侵害。包括違背被害人意願的撫摸、碰觸、擁抱、接吻行為,強姦行為,損毀異性的頭髮、衣物,在擁擠的公共...
為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不致於動揺犯罪決意或萌生罪惡感與悔罪意識,而實現犯罪的合理化,遂使用將“被害人貶值”的心理虛飾技巧,將自己犯罪行為所侵害、危害或破壞的某種非人格的抽象的原則、信條、制度或實體,視為與具體的、有名有姓的血肉之軀的被害人相對的“無名”的被害人;或在心理上對具體的被害人視而...
強姦行為的實施者和受害者既可能是男性,也可能是女性。強姦行為既可能出現在異性之間,也可能出現在同性之間。但目前,中國刑法中的強姦罪僅對女性被男性強姦作出了明確規定。域外部分國家或地區的刑法已擴大了強姦罪被告人和被害人的範圍,為所有人的性自主權利提供一體化的保護,即不僅保護遭男子強姦的女子,還保護...
在參加立法工作的同時,他還熱情地投身於學術研究,早在1957年,程榮斌教授就在《法學》雜誌上發表了他的第一篇學術論文——《試論刑事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在該文中,他從保護被害人的權利出發,對當時爭議很大的關於被害人的訴訟地位問題,進行了深入系統的論述,力主刑事公訴案件被害人的當事人化,並就被害人...
公然犯心理(mind of overt offender)是指以公開方式實施犯罪的犯罪人的心理特徵。主要表現:明知故犯。明知公開實施犯罪方式的不利性,易遭被害人和其他人的抵制,難掩犯罪痕跡,仍堅持公開實施,體現其認識上的膽大妄為,無所顧忌。主要表現:(1)明知故犯。明知公開實施犯罪方式的不利性,易遭被害人和其他人...
以社會上的不正之風、被害人的過錯、外界誘因、犯罪機遇等客觀方面的因素和理由,為自己的犯罪行為辯解。(2)曲解。有意無意地歪曲外界客觀現實,從中尋找犯罪藉口,使自己的犯罪合理化。(3)投射認為社會上已經犯罪、想犯罪和比自己犯更嚴重的罪的人很多,只是未被發現而已。(4)幻想。幻想發生某些有利於己的...
而刑事和解則是被害人和加害人之間為了利益最大化而選擇的案件解決方式。刑事和解制度是西方刑事法學的創舉,始於上個世紀70年代加拿大安大略省基秦拿縣的一次“被害人—加害人”和解嘗試方案。當時,基秦拿縣的一名年輕緩刑官員說服法官讓兩名被判處破壞藝術作品犯罪的年輕人同所有的被害人見面。其後,法官責令兩年輕人...
第三節 歷史性反思以及被害人學的產生 一、有關的歷史因緣 二、被害人學的誕生 三、初期的理論概況 第四節 反思的擴展及被害人學的發展’一、被害人學的理論發展 二、被害人學的實踐發展 三、被害人學的空間發展——國際化和全球化 第二章 追問論——被害人學之疑問以及刑事學科基礎理論 第一節 被害人...
職業犯心理有兩種含義。一是指以犯罪為職業或主要謀生手段的罪犯的人格特徵、心理特點及其行為規律。亦稱常業犯心理。二是指利用職業或職務所提供的機會實施犯罪行為的罪犯的人格特徵、心理特點及其行為規律。內容包括:職業犯的合理化傾向、淡化被害人的心理、犯罪手段具有隱蔽性。主要特點:(1)強烈的反社會性。職業...
刑法的規範化詮釋 一、關於刑法機能的規範化理解 二、關於刑法總則問題的解釋 三、關於刑法分則問題的解釋 四、關於刑法的根本性結論 刑法中的自我答責 一、自我答責的基本原理 二、行為人的自我答責 三、被害人的自我答責 四、餘論 犯罪化的思考 一、非犯罪化的偏差 二、犯罪化的選擇 三、輕罪的刑罰多樣化 刑事...
例如,某判決認定的犯罪事實為:2014年4月13日凌晨2時許,被告人張某突然張開雙手撲向被害人李某面前,企圖以驚嚇的方式搶走李某手裡挽著的一個手提包。李某受到驚嚇後立即蹲下並大聲呼叫求救。張某遂放棄搶劫並逃走,隨後被巡邏民警抓獲。判決指出:“被告人張某在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是犯罪中止,依法應當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