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刑法學文庫:刑法問題的規範理解

中青年刑法學文庫:刑法問題的規範理解

《中青年刑法學文庫:刑法問題的規範理解》是2009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軍陳興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刑法問題的規範理解
  • 作者馮軍 陳興良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11月1日
  • 頁數:456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301160428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很多刑法問題,都應該規範地加以理解。刑法典是刑法學人的聖經,缺乏對刑法條文的透徹分析和整體把握,就不可能真正地理解刑法。但是,規範地理解刑法,並非意味著僅僅從包含刑法規範的刑法條文出發來認識刑法問題。
所謂規範地理解刑法,是指認識刑法問題至少要從如下三個方面來進行:第一,刑法堅持正當的交往。在價值多元的現代社會,人們往往遭遇行動定位的困難。第二,刑法證明社會的現實。刑法不可能脫離社會現實,只要一個社會仍然發揮著正常的機能,刑法就必須正視並且證實這個社會的現實性。第三,刑法保障人類的自由。自由是人類社會的核心價值,這一命題已經因為哲學上的太多論證而不再需要論證。
《中青年刑法學文庫:刑法問題的規範理解》編輯推薦:看似一個個不證自明的問題,通過作者樸實又不失犀的語言,獨到又不失深刻的研究視角和筆觸,帶給作者一個全新的感受和思維的衝擊,不由地發出感嘆:原來問題還可以這樣理解!閱讀此書,將給你帶來一個對刑法問題的全新的理解,不信試試看吧!

圖書目錄

法律與道德的分離和融合
一、法律與道德的異同
二、道德與法律的效力
三、道德與法律的制定
四、道德與法律的實施
五、結論
刑法與民法的界限
一、問題所在
二、基本區別
三、具體運用
刑法的規範化詮釋
一、關於刑法機能的規範化理解
二、關於刑法總則問題的解釋
三、關於刑法分則問題的解釋
四、關於刑法的根本性結論
刑法中的自我答責
一、自我答責的基本原理
二、行為人的自我答責
三、被害人的自我答責
四、餘論
犯罪化的思考
一、非犯罪化的偏差
二、犯罪化的選擇
三、輕罪的刑罰多樣化
刑事和解的制度設計
一、刑事和解的理念
二、《刑事和解法》建議稿
和諧社會與刑事立法
一、刑事立法的動向及其背景
二、“和諧社會”作為刑事立法的價值追求
三、完善我國刑事立法的具體措施
刑法再修改的理念與規則
一、修改刑法的理念
二、修改刑法的規則
刑法中的客觀歸屬理論
一、序論
二、客觀歸屬理論的含義
三、製造不被允許的危險
四、實現不被允許的危險
五、構成要件的射程範圍
六、簡單的評論
被害人承諾的刑法含義
一、被害人承諾的含義和效果
二、被害人承諾的效力根據
三、被害人承諾的種類及其成立要件
四、被害人承諾的錯誤
五、被害人的承諾與具體事案的解決
論刑法中的“責任”概念
一、引論
二、“責任”的漢語含義
三、中國《刑法》的“責任”規定
四、中國刑法學者的責任觀念
五、“責任”的刑法學功能
六、結論
原因中自由的行為
一、譯語說明
二、可罰性的基礎
三、故意犯罪型
四、過失犯罪型
五、獨立犯罪型
六、結論
刑法中的可罰性理論
一、可罰性的含義和地位
二、可罰性的要素
新刑法中的單位犯罪
一、序說
二、立法狀況
三、學說論爭
四、司法實踐
五、具體問題
六、結論
過失共同犯罪
一、通說及其批判
二、過失共同犯罪的成立要件
三、立法建議
刑罰的量定
一、刑罰量定的意義
二、刑罰量定的偏差
三、量刑偏差的克服方法
死刑、犯罪人與敵人
一、問題的提出
二、應該立即廢除針對犯罪人的死刑
三、應該繼繼保留針對敵人的死刑
四、結論
生命權的刑法保護
一、生命權刑法保護的擴展:關於墮胎
二、生命權刑法保護的限縮:關於安樂死
三、生命權刑法保護的過剩:關於“自殺共犯”
四、結論
“婚內強姦”的刑法性質
一、引論
二、判例
三、學說
四、私見
五、結論
挪用公款罪的學理分析
一、立法論的思考
二、解釋論的難題
三、程式法的出路
四、實踐中的困惑
五、簡要結論
涉災犯罪的刑事責任
一、應當從重處罰涉災犯罪
二、不應忽視災前誘致犯罪
三、慎重認定災中頂風犯罪
四、堅決嚴懲災後背職犯罪
後記

作者簡介

馮軍,中日聯合培養法學博士,洪堡學者,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外國刑法研究所所長,個人專著有《刑事責任論》一部,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法學家》、《中外法學》、《法商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三十餘篇,另有六部譯作。

後記

我對大約十年以來的一些拙作進行修改、補充之後,編排了本書。更早時期發表在《中國法學》、《法學雜誌》、《法律科學》、《比較法研究》、《河北法學》等刊物上的文字,或者因為自覺於學術研究的不夠成熟,或者因為自煩於收集、列印的費心耗力,而沒有收錄其中。
關於刑法,我寫的東西很少。雖然早已過不惑之年,在接觸刑法近三十個春秋之後,卻越來越痛感自己對於刑法的無知。偶而有點兒對刑法問題的感悟,卻又苦於沒有能力以像樣的文字加以表達。我並非意欲“述而不作”。我知道:一個刑法學者往往只有通過文字的公開才能把自己客觀化,也就是說,證明自己作為刑法學者的存在。但是,我也知道:寫作刑法論文不是老鼠下崽兒,不是為了用大量的老鼠來證明自己僅僅是個老鼠。因為缺乏可以論證的獨到見解,因為沒有可以欣賞的獨特表達,逐漸地使我喪失了撰寫刑法論文的勇氣,我寧願在閱讀和翻譯中享受接觸刑法的樂趣。本書中的文字,都是應約之作,是被師友或者編輯逼了多次才硬擠出來的,我在此以敬畏之心向他們致以十萬分的感激。

序言

受北大出版社的委託,讓我主編一套中青年刑法學文庫,以展示我國刑法學人在刑法領域取得的前沿成果。
我國現代刑法學研究,從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頒布以來,正好歷時三十年。三十而立,不僅對於一個人來說三十歲是事業有成的時候了,而且對於一個學科來說三十年也應當迎來成熟的季節。可以說,我國刑法理論是伴隨著刑事立法與刑事司法的發展而不斷成長的,是跟隨著刑事法治水平的提升而不斷深化的。在各部門法學科中,刑法學科可以說是人才濟濟、思想活躍的一個學科。以人才而言,經過三十年的努力,我國刑法學人老中青三代正好形成了一個學術梯隊。老一輩刑法學人以高銘暄、王作富、馬克昌、儲槐植教授等為代表,以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頒布為契機,在我國刑法的學術復興中發揮了重大作用,使我國的刑法學術在中斷了二十多年以後得以薪傳,歷史功績不可磨滅。現在,老一輩刑法學人均已是古稀、耄耋之年,仍然以一種老驥伏勵、志在千里的精神,繼續為推進我國刑法理論的發展而不遺餘力地發揮餘熱,其志可嘉。我們這一代刑法學人,作為法制恢復重建以後的第一批法科學生,趕上了法學事業的黃金季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