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袁熙玉
- 別名:原名袁玲華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23年6月20日
- 逝世日期:2014年7月8日
- 出生地:四川省梁山縣(今重慶市梁平縣)
人物簡介,地下工作,人物回憶,
人物簡介
1938年,年僅15歲的袁熙玉便加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她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有識之士成立了“抗日救亡工作團”,工作團下設五個股,分別為“牆報股”、“演講股”、“歌詠股”、“戲劇股”、“夜校股”,各股以不同的形式揭露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和國民黨政府假抗日真反共的醜惡面目,以喚起民眾抗日熱情。
1941年,袁熙玉輾轉進入大竹師範學校,她一邊學習,一邊進行革命工作,擔任學校的黨支部書記;當時,梁山(今梁平)、忠縣、墊江、萬縣、大竹五個縣的中心縣委就設在她的家中——為黨的地下工作的主要聯絡點之一,瘦弱的她也經常克服種種困難奔走於梁山和大竹之間,進行情報傳遞和組織聯絡工作。
在西大街國小任教的18年裡,袁熙玉始終秉持一個人民教師應有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兢兢業業,教書育人;她教授語文、自然、農常、手工、圖畫等多門課程,同時還擔任班主任、教研組長等職,每周課時量達20多節,到了晚上,她和其他老師還要下到村鎮,輔導成人識字掃除文盲;即使在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的動亂期間,袁老師也沒有放棄教育教學,為此,她還受到激進分子的“批判”,遭遇了以“死卡教學質量、分數掛帥”為主題的幾百張大字報的攻擊。
地下工作
抗日戰爭時期,梁平地下黨通過一些民主人士,支持創辦《梁山復興時報》,宣傳抗日。激勵人民抗戰熱情;又安排地下黨員鐘純乾創辦大華煉油廠,生產抗日時期極度匱乏的物資--汽油(時在重慶的周恩來副主席曾問詢過)等,並為黨籌集經費,為地下黨員提供合法的社會職業,同時開展各種抗日救亡宣傳活動。當時,《梁山復興時報》報社成了我地下黨組織的一個重要活動陣地;據袁熙玉、黃早騫夫婦回憶,當時中央有“隱蔽精幹,積蓄力量,長期埋伏,以待時機”十六字工作方針。
抗日戰爭勝利後,地下黨紛紛返鄉,自主地開展活動。梁山地下黨組織全縣性的教師舉行反飢餓、爭溫飽的罷教活動。王敏、鄧興豐等人將虎南地區地下黨組織恢復,並成功地組織奪取了鄉政權;在地下鬥爭時期,我地下黨曾把龐大而笨重的收音機驚險而機智地從重慶運到虎城,同時成立游擊隊軍械修理所,做當時地方勢力(如孟浩然)的統戰工作,積極為地下黨組織通風報信,並在關鍵時刻,出面保釋地下黨同志。
但是,由於國民黨反動派的瘋狂破壞和屠殺,當時從事地下黨工作的同志隨時都有殺頭的危險。從當年梁平縣地下黨員之一、曾任《梁山復興時報》編輯的譚其昌的日記中,記者讀到這樣一段:“在特務緊盯、白色恐怖加劇、遍地狼犬的情況下,不要說沒有事先約定的任何人我們不能發生組織關係,就是明知他是共產黨員,黨沒有同意同他聯繫時,我們就不能發生組織聯繫”——開展地下黨工作的困難和危險可見一斑。
據統計,僅民主革命時期,梁平縣(含外籍在梁平)有40多名地下黨員為革命英勇獻身,有14名革命志士為地下革命鬥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烈士中年齡最小的唐懋傳年僅19歲;1949年重慶解放前夕,與藍蔕裕一起在重慶渣滓洞犧牲的梁平籍烈士共有7位:王敏、李大榮、藍蔕裕、胡芳玉(女)、黃玉清(女)、鄧積玉、唐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