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

文盲

文盲是指不識字並且不會寫字的成年人。 按照我國的標準是指年滿十五周歲以上的文盲、半文盲公民。

2015年,我國共掃除文盲44.75萬人,另有47.48萬人正在參加掃盲學習。

全國有成人國小1.48萬所,在校生94.82萬人,成人國中1071所,在校生33.70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盲
  • 外文名:illiteracy
  • 定義:不認識文字的成人
  • 詞性:貶義詞(多用於)
  • 其他名稱:文育、文盲社
釋義,新文盲,掃盲目的,統計文盲,

釋義

(1)“文”即“紋”,“文盲”即“紋盲”。指不認識文字的成人。
(2)認識文字,但是缺乏思想能力的成人。
(3)認識文字但不了解具體的語言文化。
對於一些拼音文字,特別是全音素文字,只要了解最起碼的發音規則,就能讀出來發音,進而通過語音來理解文字的意思。所以使用這類文字的國家很少有文盲。
對於表意文字來說,例如漢字,就容易產生理解意思不知道發音,或者知道發音不認識字的情況,沒有經過語文的專門學習,必定會產生文盲。對於元音附標文字(主要是婆羅米系文字)來說,由於其拼寫規則較為繁雜,特別是通行地區文教水平落後,致使使用這類文字的國家和地區(南亞國家和衣索比亞)文盲率相當高。

新文盲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文盲不僅僅指“不識字的人”,可能有人在因為對某方面知識的欠缺成為新的文盲。不會使用外語、計算機的人,都可能成為新時代的“文盲”。
聯合國重新定義新世紀文盲的標準,將文盲分為三類:第一類,不能讀書識字的人,這是傳統意義上的文盲;第二類,不能識別現代社會符號(即地圖、曲線圖等常用圖表)的人;第三類,不能使用計算機進行學習、交流和管理的人。後兩類被認為是“功能型文盲”,他們雖然接受過基本的識字教育,但在現代信息傳播高度發達的社會生活存在比較大的困難。

掃盲目的

掃盲”的目的,並不是單純地使一個不識字的能夠認識幾個字,而是要使其更好地理解文化,修煉自身,掌握走向美好生活所需要的實際知識和技能。

統計文盲

現在統計文盲的方法不夠嚴謹,在統計識字率的時候,只要念過國小四年級就統計入識字人口,這種方法不太準確且比較籠統,容易變相地把統計識字率變成了統計入學率。沒有念到國小四年級的人,就算自學到才高八斗仍會被統計成文盲,按照這樣的統計方法,詩人顧城、香港商人李嘉誠也會被當成是文盲;而智商不高的人或者是天天逃學的人,這樣的人在學校學到的東西有限,但只要矇混過國小四年級也會算入識字的一群。
根據2011年4月2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54656573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