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城(遼寧省本溪市五女山衛城)

衛城(遼寧省本溪市五女山衛城)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五女山衛城位於遼寧省本溪市桓仁縣城東北8公里的渾江西北岸。山體呈長方形,主峰海拔821米,南北長1500米,東西寬300米,峭壁垂直高度200多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女山衛城
  • 地點本溪市桓仁縣
  • 主峰海拔:821米
  • 南北長:1500米
基本簡介,歷史意義,歷史沿革,建築構造,自然風光,

基本簡介

五女山位於本溪市桓仁縣城東北8公里的渾江西北岸。山體呈長方形,主峰海拔821米,南北長1500米,東西寬300米,峭壁垂直高度200多米,這裡是高句麗民族文明的發祥地。公元前37年,北夫余王子朱蒙因敗於宮廷之爭流亡至此,在山上建立高句麗第一王城,史稱紇升骨城。明永樂22年(公元1424年)建州女真族第三代首領李滿柱率軍挺進遼寧,便駐紮於此山。因此,五女山也是滿族文明的發祥和啟運之地。

歷史意義

近年來,考古專家在山上發現了大量的古代遺蹟和遺物。年代最早的遺物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陶器,距今已有4500多年的歷史。這說明,早在45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山上生活。發現的遺物還有戰國晚期的石劍、石鑿、陶壺以及一些遼金時期的生活、生產工具和兵器。
1996年,五女山山城被評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2002年五女山景區被評為AAAA級景區。2004年五女山山城榮登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沿革

公元3年,高句麗王朝第二代王琉璃明王類利把都城遷到了集安。公元427年,高句麗王朝遷都平壤。公元668年被滅亡之後,一部分人遷入內地今河南一帶,與漢族融合,還有一部分人投奔突厥、靺鞨和新羅。因此,不能把古老的高句麗民族與現在的朝鮮族視為一個垂直的體系。作為第一代王城,高句麗王朝的政權在此經歷了整整40年的時間,先後有兩代國王在這執掌政權,發號施令。
五女山被稱為東方第一衛城。提到衛城,大家會想起雅典衛城和邁錫尼衛城。五女山同樣具備衛城的六大要素,有神廟、宮殿、糧倉、兵營、水源和海拔高度相對200米高的城牆,因此,五女山山城被譽為東方第一衛城。

建築構造

高句麗時期的大型建築遺址長16.4米,寬9.3米,深1.4米,北面藉助山城鑿出土壁,另三面砌有石牆,底部是一片較為平坦的岩石。當年,在此放上滾木和木板,用作屯放糧食。凹坑便是兵營遺址,它們呈半地下狀態,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地窨子,主要起到一個冬暖夏涼的作用。裡面這個摺尺形的建築便是火炕,裡面分別設有2至3個煙道,上鋪石板,石板上抹泥,形成炕面。炕內設火灶,土塄上設有煙囪。前些年,考古專家在此發現了大量陶器、鐵器等遺物,其中多見兵器,還出土了一件比較完整的甲衣,由此可以判斷,這裡應是當時的兵營,是山城衛戍部隊的駐地。

自然風光

“霜重險峰紫,葉落滿坡紅;松抱一線月,雲繞五女城。”這是原遼寧省副省長林聲為五女山寫的一首詩。如果您春季到五女山,會發現山上生有大片的山野菜;夏季您可以看到天女木蘭花;秋季,滿山紅葉,層林盡染,如火如荼;冬季,整座山峰銀裝素裹,整個世界仿佛被淡化了,到處白茫茫一片。五女山四季皆景,處處為史,願大家游五女山能有一份收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