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協

衛協

衛協,西晉畫家。師於曹弗興,與張墨並稱“畫聖”。作道釋人物,冠絕當代。其白描細如蛛網,而有筆力,其畫人物,不敢點晴。顧愷之自以為不及,其《七佛》及《夏殷大列女》,皆協手傳而有情勢。《北風詩圖》,巧密於情思,世所並貴。謝赫品其畫:“古畫皆略,至協始精。六法之中,迨為兼善。”

有《七佛圖》、《穆天子宴瑤池圖》、《大、小列女圖》、《高士圖》、《伍子胥圖》、《醉客圖》、《張儀相鹿圖》、《詩·黍稷圖》、《白畫卞莊子刺虎圖》、《吳王周師圖》並傳於世。(相關記載見《歷代名畫記》、《古畫品》、《續畫品錄》、《述畫記》、《圖畫見聞志》、《宣和畫譜》、《抱朴子》等)

基本介紹

  • 本名:衛協
  • 所處時代:西晉
  • 民族族群:漢
  • 主要成就:與張墨並稱畫聖
  • 師從:曹不興
人物履歷,野史逸聞,作品,

人物履歷

衛協,西晉畫家,生卒不詳。師法三國吳曹弗興,擅繪神仙、佛像及人物故事畫,冠絕當時。他對六朝重氣韻畫風的形成最具影響。和曹弗興比較,衛協人物畫法有顯著提高。曹弗興的畫和漢壁畫接近,線條粗擴,氣魄雄健,注意人物的大體動態,不重視細部描寫,而衛協改變了這種風格,比較精工細密。正如謝赫在《古畫品錄》中所指出的:古代的人物畫都較簡略,“至協始精。六法之中,迨為兼善。雖不該備形妙,頗得壯氣”。衛協的人物畫正體現了由民間的豪邁風格向士大夫畫家的精思巧密風格的過渡。
衛協的人物白描法細如蛛絲,饒有筆力,與張墨並稱“畫聖”。東晉顧愷之深受其影響,曾稱讚其“巧密情思,世所並貴”,其《七佛》及《夏殷大列女》,皆得衛協手傳而有情勢。

野史逸聞

《名畫記·衛協》
晉衛協。《抱朴子》云:“衛協、張墨、並為畫聖。孫鴻之《上林苑圖》,協蹤最妙。又《七佛圖》,人不敢點眼睛。”愷之論畫云:“《七佛》與《烈女》,皆協之跡,壯而有情勢。《毛詩·北風圖》亦協手,巧密於情思。”此畫短卷,長裝八分。張彥遠題云:“元和,宗人惟素將來,余大父答以名馬精絹二百匹,惟素後卻又將貨與韓愈。韓之子昶借與相國段文昌,卻以模本歸於昶。會昌元年見段家本。後於襄州從事見韓家本。”謝赫云:“古畫皆略,至此始精。六法頗為兼善,雖不備該形似而有氣韻,陵跨群雄。曠代絕筆。在第一品曹不興下,張墨、荀勖上。”
【譯文】
晉人衛協。《抱撲子》說:“衛協、張墨、並列為畫聖。孫鴻收藏的《上林苑圖》,是衛協畫作中最好的一幅。還有《七佛圖》,畫上的人物都不敢給他們畫上眼睛。恐怕點上後,人物活了以後從畫上走下來。”顧愷之評論畫說:“《七佛圖》與《烈女圖》都是衛協的真跡,人物壯美而情趣盎然。《毛詩北風圖》也出自衛協之手,構思的奇巧在於表現人物的情態上。”這是一幅短卷,長裝八分。張顏遠題字:“唐憲宗元和年間,同族人惟素要將這幅畫賣給我家,我的祖父答套用名馬,精絹二百匹買這幅畫。後來,惟素又將這幅畫賣給了韓愈。韓愈的兒子韓昶,借給了相國段文昌。段文昌留下了真跡,卻將摹本還給了韓昶。會昌元年,見到了段文昌家中收藏的真本,後來又在襄州從事那裡見到了韓家摹本。”謝赫說:“古人的畫都很粗糙,到了衛協才開始精美起來。作畫的六種技法比較全面地運用了,而且日漸精熟。衛協的畫雖然還沒有達到形神兼備的程度,卻已經超越了以前的諸位畫師,是世間從來未有過的繪畫精品。他的作品在畫壇第一名家曹不興之下,在張墨、荀勖之上。”

作品

衛協作品今均不存。畫跡有《上林苑圖》、《七佛圖》,著錄於孫暢之《述畫記》;隋朝官本《毛詩北風圖》、《毛詩·黍離圖》、《吳王舟師圖》、《列女圖》等五卷,著錄於《貞觀公私畫史》;《小烈女圖》、《楞嚴七佛圖》,著錄於《歷代名畫記》。張彥遠會昌元年(841年)曾見《毛詩·北風圖》,為鄒平段家本,後又見韓昶家模本。“《北風詩圖》,巧密於情思,世所並貴”(《歷代名畫記》)。另見於《歷代名畫記》、《古畫品》、《續畫品錄》、《述畫記》、《圖畫見聞志》、《宣和畫譜》、《抱朴子》,有《七佛圖》、《穆天子宴瑤池圖》、大小《列女圖》、《高士圖》、《伍子胥圖》、《醉客圖》、《張儀象鹿圖》、《詩黍稷圖》、《白畫卞莊子刺虎圖》、《吳王周師圖》並傳於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