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里者半九十(行百里者半於九十)

行百里者半九十

行百里者半於九十一般指本詞條

行百里者半九十(拼音:xíng bǎilǐ zhě bàn jiǔshí)是一則來源於文人作品的成語,該成語最早見於劉向《戰國策·秦策五》。

“行百里者半九十”原義是走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只能算走了一半;比喻做事越接近成功越困難,越要認真對待。該成語在句中多作分句,也作定語。常用以勉勵人做事情要堅持到底不鬆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行百里者半九十
  • 外文名:The last leg of a journey marks the halfway point 
  • 拼音:xíng bǎilǐ zhě bàn jiǔshí
  • 近義詞功虧一簣功敗垂成前功盡棄
  • 反義詞善始善終大功告成
  • 來源出處:《戰國策·秦策五》
  • 語法結構:主謂式
  • 語法功能:作分句、定語
成語出處,成語故事,成語寓意,成語運用,成文用法,運用示例,成語辨析,

成語出處

西漢·劉向編《戰國策·秦策五》:“詩云:‘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難。”
“行百里者半九十”這個成語即引自於此。

成語故事

相傳,秦王嬴政依靠秦國幾代積累的強大實力和天然的有利地形,加之實行了“遠交近攻”的“連橫”政策,幾年下來,六國有的被破滅,沒有滅亡的也被大大削弱。眼看著統一中國的大局已定,此時,秦王嬴政逐漸懈怠下來,把政事交給相國處理,自己卻在宮中尋歡作樂,享受起來。
一天,有一個年近九十歲的老人,從百里遠處趕到京城,讓侍衛通報一定要進宮面見秦王。嬴政覺得蹊蹺,便親自接見了老人。
進宮後,嬴政問道:“老人家,你這么大年齡,從那么遠的地方趕來,路上一定很辛苦吧!”
老人回答說:“是啊!我從家鄉出發,趕了十天,走了九十里的路程;又趕了十天,才走完了最後的十里路,好不容易趕到京城。”
嬴政聽後笑道:“老人家,你算錯了吧?起先十天就走了九十里路,後來的路怎么能走了十天呢?”
老人回答說:“走頭十天時,我一心趕路,精力充沛。但走了九十里以後,一方面實在覺得很累,另一方面也覺得沒有多少路了,所以就放鬆下來,那剩下的十里路,似乎越走越長,每走—步都要花出許多力氣,一直走了十天,才到了鹹陽。這樣一算,前面的九十里路,只能算是路程的一半。”
嬴政點點頭,又問:“老人家趕了那么遠的路,如此辛苦地來見我,一定有什麼重要的話想對我說吧?”
老人回答說:“我就是想把這走路的道理稟告大王。如今,我們秦國統一的大業眼看就要完成,但我覺得這就像我要走一百里路而已經走了九十里一樣,我希望大王把以往的成功看作是事業的一半,還有一半需要更大的努力去完成。如果現在放鬆下來,那以後的一半路就會特別難走,甚至會半途而廢,走不到終點!”
嬴政聽後很受震動,謝過老人忠告,從此再也不敢鬆懈,把全部精力都放到統一六國的大業上去,最終完成了一統中國的大業。

成語寓意

“行百里者半九十”,是說步行一百里路,走過九十里,只能算是走了一半。因為步行越接近目的地,走起來越困難。借指凡事到了接近成功,往往是最吃力、最艱難的時段。勸人做事貴在堅持,有始容易,有終實難。
“行百里者半九十”,是對成功者的指點與勸勉,同時也是對失敗者的感慨與嘆息。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他有著堅強的意志作後盾,對自己所進行的事業,能百折不撓,愈戰愈勇,能在起始時有明確的目標,更能在最後階段有徹底勝利的信心與實力。失敗者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對事業往往就沒有明確的認識,只是懷著僥倖與盲目的意念去行動,起始時既沒有奪取勝利的信心,後階段更沒有頑強拼搏的堅定意志,可以說是從始到終,心中沒數。宋代大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中有這樣一段話:“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行百里者半九十”,這“九十里”之後的“十里”,關鍵就在於這“非有志者不能至”上。
“行百里者半九十”,提醒人們時刻牢記目標尚未達成,絕不可放慢腳步,也不能低估困難;相反,越是接近成功,就越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其實,要克服這個問題也不難,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目標,志存高遠。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雄心壯志,把追求的目標轉變為奮發向上、頑強拼搏的動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將目標變為現實。其次,要堅持不懈,善始善終。古人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有一個好的開頭並不難,能善始善終,堅持到底卻不易,正所謂“腳踏實地海讓路,持之以恆山可移”。最後,就是要充滿自信、渴望成功。面對目標,有信心未必會贏,但沒信心一定會輸。信心是取得勝利的心理基礎,內心深處對於成功的渴望是不斷趨向勝利的動力,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到,絕不輕言放棄。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行百里者半九十”比喻事情越臨近成功,做起來越困難。該成語在句中多作分句,也作定語。常用來勸勉人做事要善始善終。多用於正式、莊重場合。

運用示例

宋·黃庭堅《贈元發弟》:“虧功一簣未成丘山,鑿井九階不次水澤,行百里者半九十,小狐汽濟濡其尾。”
清·侯方域《答張天如書》:“語云:行百里者半九十,西銘必有以處此。”
梁啓超《過渡時代論》:“語曰:‘行百里者半九十。’井掘九仞,猶為棄井;山虧一簣,遂無成功。”

成語辨析

行百里者半九十—功虧一簣—功敗垂成—前功盡棄
這些成語都含有“以前的努力全白費,最後失敗了”的意思。但“行百里者半九十”強調的是儘管做事接近成功,也不可懈怠,應該堅持到底之意;“功虧一簣”含有“失敗的原因在於只差最後一點努力”的意思;“前功盡棄”中的“功”可理解為“功勞、功績或努力”;“功虧一簣”和“功敗垂成”的“功”沒有“成功”的意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