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馬圖經》例論

《打馬圖經》例論是李清照根據《打馬圖經》對打馬的基本規則所作的闡述和論述。

這是李清照傳世為數不多的文,也是流傳至今的三篇關於打馬遊戲的文章之一,其它兩篇分別是《打馬賦》和《打馬圖序》。全文共有十三論,又被稱為《打馬圖經》命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打馬圖經》例論
  • 作品別名:《打馬圖經》命詞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打馬圖經》
  • 文學體裁:文
  • 作者:李清照
  • 相關作品:打馬賦、打馬圖經序 
作品內容,作品賞析,

作品內容

一 、“鋪盆例”論
既先設席,豈憚攫金。便請著鞭,謹令編埒。罪而必罰,已從約法之三章;賞必有功,勿效繞床之大叫。
二、“本采例”論
公車射策之初,記其甲乙;神武掛冠之日,定彼去留。汝其有始有終,我則無偏無黨。
三、“下馬例”論
夫勞多者,賞必厚;施重者,報必深。或再見而取十官,或一門而列三戟。又昔人君每有賜,臣下必先乘馬焉。秦穆公悔赦孟明,解左驂而贈之是也。豐功重錫,爾自取之,予何厚薄焉?
四、“行馬例”論之一
九陽數也,故數九而立窩;窩險塗也,故入窩而必賞。既能據險,以一當千;便可成功,寡能敵眾。請回後騎,以避先登。
五、“行馬例”論之二
行百里者半九十,汝其知乎?方茲萬勒爭先,千羈競輳。得其中道,止於半塗。如能疊騎先馳,方許後來繼進。既施薄效,須稍旌甄。
六、“行馬例”論之三
萬馬無聲,恐是銜枚之後;千蹄不動,疑乎立仗之時。如能翠幕張油,黃扉啟印;雁歸沙漠,花發武陵。歌筵之小板初齊,天發之流星暫聚。或受彼罰,或旌己勞。或當謝事之時,復過出身之數。語曰:鄰之薄,家之厚也。以此始者,以此終乎。皆得成功,俱無後悔。
七、“打馬例”論之一
眾寡不敵,其誰可當;成敗有時,夫復何恨。若往而旋返,有同虞國之留;或去亦無傷,有類塞翁之失。欲刷孟明五敗之恥,好求曹劌一旦之功。其勉後圖,我不棄汝。
八、“打馬例”論之二
趙幟皆張,楚歌盡起。取功定霸,一舉而成。方西鄰責言,豈可蟻封共處;既南風不競,固難金埒同居。便請回鞭,不須戀廄。
九、“打馬例”論之三
虧於一簣,敗此垂成。久伏鹽車,方登峻坂;豈期一蹶,遂失長塗。恨群馬之皆空,忿前功之盡棄。素蒙剪拂,不棄駑駘;願守門闌,再從驅策。溯風驤首,已傷今日之障泥:戀主銜恩,更蜀待明年之春草。
十、“倒行例”論
唯敵是求,唯險是據。後騎欲來,前馬反顧。既將有為,退亦何害?語不云乎:日暮途遠,故倒行而逆施之也。
十一、“入夾例”論
昔晉襄公以二陵而勝者,李亞子以夾寨而興者,禍福依伏,其何可知。汝其勉之,當取大捷。
十二、“落塹例”論
凜凜臨危,正欲騰驤而去;駸駸遇伏,忽驚阱塹之投。項羽之騅,方悲不逝;玄德之騎,已出如飛。既勝以奇,當旌其異,請同凡例,亦倒全盆。
十三、“倒盆例”論
瑤池宴罷,騏驥皆歸。大宛凱旋,龍媒併入。已窮長路,安用揮鞭?未賜弊帷,尤宜報主。驥雖伏櫪,萬里之志常存;國正求賢,千金之骨不棄。定收老馬,欲取奇駒。既以解驂,請拜三年之賜;如圖再戰,願成他日之功。

作品賞析

《打馬圖經命詞》,也叫例論,共十三則。雜於《打馬圖經》各項條例之中,是對打馬遊戲規則的閘樣和論述,也有經驗教訓的總結,表面所論是打馬,卻無一處不隱含著抗金雪恥、收復失地的家國之思。可惜未見打馬圖,僅靠十三例論難以恢復當年的打馬情狀,但願能尋得此圖,使李清照“千萬世後,知命辭打馬,始自易安”的美好願望能夠實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