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導向教學

行為導向教學

行為導向教學是一種教學的指導思想和方法,它提出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個體行為能力的培養,而個體行為能力包括:專業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倫理道德反映能力、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等。這種指導思想旨在培養學生將來成為具有自我判斷能力、懂行、可持續性學習本領高的套用型勞動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行為導向教學
  • 外文名:Behavior oriented Teaching
行為導向教學的方法
行為導向教學指導思想採用的具體教學方法有:
1.項目教學法。根據弗雷的項目方法觀,其基本步驟包括:(1)作為開放性出發點項目創議;(2)作為研究項目創議產生的項目方案;(3)考慮到行為步驟而確定的項目計畫;(4)項目實施,通常按照計畫進行,要求參與者發揮最大的積極性;(5)項目結束。這種方法猶如一個完整的單元項目,學生通過一種較完備的過程,學習並掌握每一環節的基本知識和了解所需的必備能力。這種方法也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
2.模擬教學法。讓學習者在一種人造的情境或環境裡,如在模擬實驗室或模擬工廠里,學習職業所需的知識。例如在電子商務教學中,利用模擬實驗室模擬網上行銷,把網路上電子商務中的資金流、信息流、物流都得到真實的模擬。
3.案例分析教學法。提供現實中的案例給學生,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通過分析抓住或發現問題,然後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手段,讓理論和實踐得以結合,達到為實踐行為做準備的目的。如在市場行銷教學中經常採用此法,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獨立、遷移性地處理問題的能力。
4.角色扮演教學法。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扮演專業職業者從事某項實踐活動。是一種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和社會能力、交際能力的方法。如在市場行銷教學中,保證有足夠的課時,接受有關單位的委託,讓學生作為這些單位的工作人員去做市場調查和產品推銷。這些教學方法的實質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創造一種學與教、學生與教師互動的社會交往仿真情境,從而產生行為理論的假設,這種情境中,他們通過反覆練習,進而會預期形成自然的、符合現實經濟活動要求的行為方式、智力活動方式和職業行為能力,即在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個性方面得到發展。“行為導向”的教學所追求的目標是以學生的行為表現為標誌的,是一種/以學為本,以學論教0的教學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