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學講計畫
- 全稱:《“學進去 講出來教學方式”行動計畫》
主要目標,主要內容,實施辦法,實施要求,
主要目標
1.樹立四個理念,回歸教育規律。
一是樹立“天賦”潛能的理念,教學要十分注重激發學生業已具備的好奇心,挖掘和發展學生的學習潛力;二是樹立自主學習的理念,教學過程要提供學生自主感知、領悟、實踐的學習機會;三是樹立機會公平的理念,給不同學習速度、思維優勢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時間和空間;四是樹立教學民主的理念,尊重和理解學生,發展師生教學相長關係。
2.改變教學行為,教師“人人達標”。
一年內,1/3教師達到“學講方式”要求的教學標準;兩年內,2/3教師達到“學講方式”要求的教學標準;三年內,教師全員達到“學講方式”要求的教學標準。
3.改變課堂生態,學校“校校過關”。
一年內,1/3學校達到“教改達標學校”標準;二年內,2/3學校達到“教改達標學校”標準;三年內,所有學校達到“教改達標學校”標準。
4.轉變教學方式,提升教學質量。
經過三年的努力使我市學校課堂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發生大的轉變,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教學管理進一步完善,教學效益明顯提升,教學質量實現新的突破。
主要內容
1.基本概念:
“學講方式”是以學生自主學習作為主要學習方式,以合作學習作為主要教學組織形式,以“學進去”、“講出來”作為學生學習方式的導向和學習目標達成的基本要求的課堂教學方式。
“學講方式”主要是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全程自主學習,落實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以自主學、合作學、質疑學、“講出來”、“教別人”的學習方式,邊學邊講,調動學生主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教學的參與度、問題探討的深度,著力培訓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
作為教學方式,“學進去”是指通過自主學、合作學、質疑學等學習方式,調動學的積極性,強調的是達成“學進去”的結果;“講出來”是指通過同伴互助的“做、講、練、教”方式,用所學的知識幫助同伴解疑釋難、解決問題,強調的是在“講出來”、“教別人”的過程中,達成複習、強化所學知識,發展自身綜合素質的結果。
從教學過程看,“學進去”是“講出來”的基礎,“講出來”是“學進去”的動機和結果。
2.理論依據:
(1)羅傑斯“學生中心”教育思想。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主張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任務是促進學習者學習和成長,為學習者提供適當的環境,激發學習的動機,從而使學生的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他認為培養課堂心理氣氛的三個最基本的原則是真誠、尊重和移情性理解。據此,“學講方式”充分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以遵循學生認知和發展規律的“學進去”、“講出來”作為學生的學習要求和學習方式,用尊重、理解學生的學習方式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2)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馬斯洛認為需要只有被人所意識並且試圖採取措施來滿足時,才有可能轉變為動機。學習和求知是人類的基本需要,它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據此,“學講方式”強調以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得到滿足來維持學生學習的持久動力;以學生“學進去”的成就感和“教別人”的表現欲,滿足學生認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
(3)建構主義理論。當代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這種建構是無法由他人來代替的。據此,“學講方式”強調落實學生學習主體地位,以自主學習貫穿學習的整個過程,給學生提供自主建構的時間和空間。
(4)維果斯基的認知發展理論。維果斯基認為,兒童的全部心理過程是在交往過程中發展的,而表現為合作的教學正是最具有計畫性與系統性的交往形式。據此,“學講方式”強調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心智情感在同伴交往合作過程中得到充分發展。
(5)有意義的學習理論。奧蘇伯爾認為,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新舊知識不斷分化重新組織,才能轉化為自己的認知結構,學生的有意義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據此,“學講方式”強調關注學情,主張教師教學要以學定教,從學生原有知識結構出發設計教學,讓學生自主同化、順應、接納新知識,反對“照本宣科”、“滿堂灌”的盲目教學。
(6)知識分類理論。綜合加涅、安德森和梅耶關於知識分類的理論,廣義的知識可概括為三大類:陳述性知識,程式性知識,策略性知識。技能、思維的培養是陳述性知識向程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的轉化過程。“講出來”是陳述性知識轉化為程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的重要途徑。據此,“學講方式”強調把“講出來”“教別人”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和環節,使程式性、策略性知識的學習成為一種課堂教學的自覺。
(7)“教學做合一”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依據杜威“從做中學”的理論提出“教學做合一”思想,認為對事說是做,對已說是學,對人說是教;“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陶行知先生推行“小先生制”,他認為:為教而學必須設身處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據此,“學講方式”強調以幫助同伴“做、講、練、教”為主要內容的“講出來”、“教別人”,使學生在教別人的過程中不斷反芻內化自己所學的知識,真正達成學生自己的“教學相長”。
(8)關於遺忘規律的理論。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現,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先快後慢”。而且凡是理解了的知識,就能記得迅速、全面而牢固。經過學生自己的理解、講述、演示後,短時記憶就內化為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經久難忘。據此,“學講方式”強調的課堂教學中及時的自主複習、小組合作中的互講強化、當堂的生生互相檢測鞏固都是極為有效而必要的教學手段。
(9)學習金字塔理論。戴爾初次提出、後經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之後把學習方式分為七種,其中學生被動聽講的學習方式,學習效果最差;而“教授給他人”的學習方式,學習效果最好。據此,“學講方式”強調以學生準確、生動地“講出來”的要求,激勵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對知識進行加工、重組,實現對知識的鞏固和深化。
(10)學習興趣激發的理論。大量研究表明,興趣是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烏申斯基曾指出:“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據此,“學講方式”強調通過學習方式的多樣、學習過程的競爭與合作、學習成就的不斷達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形成積極深刻的思維狀態,改變課堂教學中被動沉悶、學習效益低下的狀況。
3.操作要點:
⑴教學設計:“以學定教”在充分掌握學情的基礎上設計課堂上討論的問題、學習程式、環節,以及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教學活動;要設計符合學生知識基礎的學習任務,提供有難度、有梯度、有情境的學習資源;要對自主學習目標、內容、程式、方法及評價提出明確的指導意見,根據學習基礎,對學生分類提出不同層次的學習要求;教師要依據課程目標和學情,深加工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⑵教學環節: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一般為:“自主先學、小組討論、交流展示、質疑拓展、檢測反饋、小結反思”。基本環節不是固定不變的流程、模式,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段、學科、課型自主變通、組合形成教學流程。
“自主先學”:是後續學習的基礎。由學生在課前或剛開始上課的時間段內自主學習,發現疑難,提出問題,經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梳理後提取出課堂學習的主要問題(即知識點、重難點)。學生帶著思考和質疑進入討論,達到提高課堂教學針對性的目的;同時,給予一定限度的學習時間和進度安排的自主性,保證不同學習速度學生“異步”學習的公平機會。
“小組討論”:是貫穿課堂教學過程的教學組織形式。通過“兵教兵”實現“一對一”的教學。在自學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解決生生互動可以解決的問題。
“交流展示”:是固化學習成果的重要環節。可以藉助黑板、投影等諸媒體,由學生報告學習成果,引導其他學生整理學習內容,理清問題解決思路,培養學生觀點概括、問題表述和問題解決以及表達、交流等綜合能力。
“質疑拓展”:是深化學習的環節。在小組研討的基礎上,把共性的問題、組內尚未解決的問題、需要拓展探究的問題,通過、互教互議教師指導、組際競賽等方式,進一步加以解決,發展學生推理性、批判性思維。
“檢測反饋”:是評價、反饋、矯正的環節。通過提問、觀察、測試等手段,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展和學習成就,給學生提供明確的反饋,指導學生查漏補缺,提高當堂目標達成度。
“小結反思”:是建立知識聯繫,領悟學習成果的環節。引導學生概括、小結學習內容,繪製知識結構圖、思維導圖,領悟學習方法、思維模式,增強學習習慣養成的自覺性。
(3)教學行為:
“五學”與“五步”。①學生行為的“五學”。學生要變被動學習者為主動學習者,變知識的接受者為知識的探索者,不僅學會,還要會學、樂學,真正能夠“學進去”、“講出來”。對應上述各個教學環節,學生全程自主學習體現在“五學”的學習要求上,即“自學、互學、問學、‘教’學、悟學”。
自學:在教師指導下的課前預習、課中的自主學習。
互學:以“小組討論”、“交流展示”為學習形式,通過生生互助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問學:以提問、質疑的方式,探討學習問題,拓展學習內容,達成舉一反三。
“教”學:以“講出來”、“教別人”的方式,深化和鞏固學習成果。
悟學:以自主總結、交流體會的形式,感悟學習成果。
②教師行為的“五步”。教師要變課堂教學的“主宰者”為學習活動的指導者、組織者、協助者。教師對教學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對學情的掌握、對教學的設計、對學習活動的組織和對深化學習問題適當點撥、有針對性地指導上。
教師要做“站在學生後面的”參與者,要有目的、有計畫地逐漸從講台上“走下來”,要更多地“參與”到小組學習中,駐足在學生的課桌旁。要強調教學方式轉變中“生進師退”、“學進教退”的理念,具體體現在“五步”的要求上。
“讓一步”:在指導學習預習時,不要“嚼爛再餵”,要“讓一步”空間,由學生自主發現、感知,提出問題;
“慢一步”:在解決學生預習中的問題、學習中的基本問題時,不要忙於指出問題、給出答案,要“慢一步”挑明,給小組合作、交流展示留下“講出來”的“話題”;
“退一步”:在交流展示、質疑拓展中,不要變成“教師秀”,要“退一步”,把黑板和講台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講出來”;
“停一步”: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要在教室中盲目走動,要“停一步”,在需要幫助和指導的學生課桌旁駐足觀察,發現問題,“一對一”教學;
“緩一步”:在教學任務即將完成時,不要急於總結、概括,要“緩一步”,給學生想一想、悟一悟的時間,讓學生自己“講出來”學習成果。
4.實施原則:
(1)掌握學情原則。著力創新學情調研方式,增強教學的針對性、預見性,加強課堂師生活動的策劃和設計。
(2)自主學習原則。著力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通過開發微課、學案等“學習資源包”,藉助“翻轉課堂”等教學方式,為學生創設泛在學習的條件,激發學生“學進去”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實現課內外學習的有機整合。
(3)合作學習原則。著力在課堂教學中落實個別輔導和小組合作學習。在分組方式、組內分工、研討程式和方式、研討成果匯報展示,組內激勵和組際競賽等問題上開展深度研究,形成富有本校特色的小組合作教學方式。
(4)學生“教”學原則。著力學習實踐“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以及“學習金字塔”理論,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鼓勵和支持學生在課堂中、小組內、黑板前、白板上“講出來”、“教別人”,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5)當堂鞏固原則。運用“遺忘曲線”和“記憶規律”,在課堂上加強記憶方法的訓練,適時複習,不斷強化,並通過當堂檢測診斷學習效果。
(6)指導學法原則。注重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的指導,根據不同學段、不同學科特點,系統地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注重學習習慣培養,形成學生個性化的較為穩定的行為模式和學習風格。
5.評價要點:
(1)學情調研和“以學定教”的情況。指對學生知識基礎、學習方法、情感態度準備情況的了解程度,以及能否根據學情提供合適的學習資源、學習任務和適當的難度、梯度、程式。
(2)學生學習情緒狀態。指學生能否感興趣地、興奮地、主動地投入學習,是否表現出學習成就感。
(3)學生學習的參與度。指小組合作學習是否有目的、有序、有成效地開展,學生是否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學生的學習問題、困難是否得到了解決。
(4)教學目標達成度。指課堂教學目標達成度如何,是否關注學習方法指導、學習習慣養成,是否關注學習情感體驗和態度形成。
實施辦法
1.理論學習。
組織多層次的理論學習和培訓,使廣大教師深刻領會“學講方式”的意義和內涵,規範教學行為,使教與學的方式發生大的轉變。
2.教研引領。
各級教研部門要深入研究“學講方式”,在理論、方法、路徑、評價等方面,為基層學校提供智力支持。學校要加強校本教研,形成教改合力,推動“學講方式”的實施。
3.賽課推動。
從研究學情、提高教學設計水平著手,著力規範教師課堂教學行為。以常規性的聽課、評課、教學檢查,促進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轉變。以“賽課”的形式,發揮專家引領、行政推動的作用,促進教學方式轉變。
4.典型示範。
通過實施“學講方式”,使教學觀念新、改革意識強、轉變教學方式卓有成效的教師脫穎而出,作為示範、榜樣,帶動課堂教學改革。
5.交流研討。
定期召開不同層次的研討會,通過開展公開課、示範課等活動,反思、總結、借鑑、推廣“學講方式”的經驗做法,推動“學講方式”的有效實施。
6.評價激勵。
要將學校、教師實施“學講方式”的表現作為考核評價學校和教師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標,對在實施“學講計畫”中湧現出來的學校及教師進行表彰。
實施要求
1.統一思想,大力推進。
各地、校要充分認識實施“學講方式”的必要性、針對性、根本性、自覺性、可行性和策略性。認真制訂實施“學講方式”方案,明確教改目標,細化內容,落實措施,有統籌、有計畫地推進。
2.領會精神,靈活運用。
要充分認識推進“學講方式”實施的重要意義,開展廣泛、深入的教學思想大討論,認真學習領會“學講方式”的精神實質,凝聚改革共識,增強改革自覺。要廣泛開展學情調研,從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充分調動一線教師的積極性,不設框框,不囿於固定的模式,著力研究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育教學技能水平,事半功倍地提高教學質量。
3.務實創新,講究實效。
各地、校要以務實創新的工作態度,全面科學地推進教改,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要以校本研究為重要載體,將實施“學講方式”融入學校教科研、集體備課、教學研討之中,將日常教學與行動研究結合起來,增強教學研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4.堅定不移,持之以恆。
各地、校要求真務實地將“學講方式”落到實處。避免“突擊一陣子”,“做表面文章”等現象。各地、校要將“評課”、“賽課”作為常態性工作,加強視導督查,通過調研性視導、達標性督查活動,推進各地、校“學講方式”實施儘快行動,儘快到位,儘快達標,並持之以恆。
隨著教育現代化的推進和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全市中國小教育理念不斷更新,教學方式有了新的改進,教學質量逐步提升。但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應該看到,我市部分學校課堂教學中,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學,教學氣氛沉悶,教學效率不高的現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大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改變學與教的方式,仍然是教學改革面臨的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務。因此,我市擬本著“行政推動,全面推進,科學推廣”的行動策略,在全市中國小課堂教學中實施“學進去講出來教學方式”(簡稱“學講方式”)。現制定《“學進去講出來教學方式”行動計畫》(簡稱《學講計畫》),推進“學講方式”套用,改善課堂教學生態,使學生學習變得更加主動、有趣、活潑,使教學活動更有目的性、針對性、實效性,使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變得更有成效、更具教育和生活的意義,實現教育本質的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