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學(第三版)

行政管理學(第三版)

《行政管理學(第三版)》是2012年1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小聰。

基本介紹

  • 書名:行政管理學(第三版)
  • 作者:郭小聰
  • ISBN:9787300145624
  • 定價:35元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年1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在2008年第二版的基礎上進行修訂,以行政學如何與中國背景相結合以及如何構建適應時代要求的政治和行政體制兩個背景性問題為線索,分五篇共15章系統闡述了行政管理學的相關理論。

圖書目錄

第1篇 緒論
第1章 行政管理學概說
1.1 行政管理與行政管理學
1.2行政管理學的歷史演變
1.3學習行政管理學的意義與方法
關鍵術語
複習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2章 行政主體與行政職能
2.1 行政主體:政府
2.2政府行政的權力基礎
2.3政府的行政職能
關鍵術語
複習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2篇 行政組織及其人員管理
第3章 行政組織
3.1行政組織概述
3.2行政組織目標體系
3.3行政組織結構與編制
3.4行政組織變革
關鍵術語
複習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4章 人事行政與公務員制度
4.1人事行政的含義與任務
4.2西方國家的公務員制度
4.3我國的公務員制度
4.4行政機關人員管理的基本內容
關鍵術語
複習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3篇 行政運行管理
第5章 行政領導者
5.1行政領導與行政領導者
5.2行政領導制度
5.3行政領導的方法與藝術
關鍵術語
複習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6章 行政決策
6.1行政決策的概念和種類
6.2行政決策科學化和行政決策程式
6.3行政決策技術與體制
關鍵術語
複習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7章 行政執行
7.1行政執行概述
7.2行政執行的前提和手段
7.3行政執行的過程
7.4行政執行中的障礙及解決對策
關鍵術語
複習思考題
案例分析
第8章 行政公共關係
8.1行政公共關係概述
8.2行政溝通
8.3行政協調
關鍵術語
第1篇 緒論
第1章 行政管理學概說
1.1行政管理與行政管理學
1.1.1作為管理活動的行政管理:內涵與特點
1.行政管理的內涵、來源與發展
在現代社會,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幾乎都與行政管理分不開。正如米切爾·B·蒂茨所描述的:“現代的人是在政府資助的醫院裡出生的,是在公立的中國小、大學中接受教育的,他的很多旅行時間是在公共運輸設施中度過的,他與外面的聯繫則是通過郵局或半公共性質的電話系統進行的;他喝的是公共生產的飲用水,讀的是公共圖書館裡的書;他用公共排污系統處置垃圾,他在公園中野餐,他受公共治安、消防、衛生部門的保護,最終,他又在醫院裡離開人世,甚至被埋葬在公共墓地。總之,不管人們在意識形態上多么守舊,現代人的日常生活總是同政府關於提供上述和許多其他方面服務的決策聯繫在一起,這種聯繫是掙不脫、割不斷的。”
那么,什麼是行政管理呢?行政管理行政管理是英文public administration 的中文翻譯,也有人將其翻譯成“公共行政”或“行政學”。有關這個詞的內涵的表述至今仍然沒有統一,有的側重從其與政治的關係來表述,有的則從“三權(立法、司法、行政)分立”的角度來說明,有的注重從國家職能及其組織活動來下定義,還有的從管理的角度來表述。本書採用管理取向的定義,並注重其與工商管理的區別。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如下三本書:一是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理察· J· 斯蒂爾曼二世2000年修訂出版的《行政管理:原理與案例(第七版)》,作者在第一章列舉了12種表述。二是我國台灣學者張潤書的《行政學》(三民書局印行),作者在第一章有較為詳細的介紹。三是彭和平編著的《公共行政管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作者除了介紹西方學者的看法外,對我國部分學者的表述也有集中列舉。是一種以國家權力為基礎,以國家組織主要是政府機關為管理主體,以國家事務、社會公共事務以及政府機關內部事務為管理對象的管理活動。
行政管理作為人類社會的管理現象,與其他管理活動一樣,是人類社會的必然產物。人類為了獲得維持生存所需的衣食住等物質生活條件,就必須共同生活,以一定的生產方式相互結合起來,建立一定的社會秩序,保證整個社會生產和生活的正常進行。只要存在人類群體的共同生活,就有管理問題,正如馬克思所言:“一切……直接社會勞動或共同勞動,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揮……”。行政管理最早萌芽於原始氏族和部落公共事務的管理。關於這一點,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有比較詳細的考察和論述。他在考察易洛魁人氏族、希臘人氏族、羅馬氏族、克爾特人氏族、德意志人氏族的生活和歷史之後,發現原始氏族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設有氏族機構,如“議事會”、“聯盟議事會”、“人民大會”和“巴塞勒斯”(軍事首長)等,以及相應的人員來管理原始氏族和部落的公共事務,如保護共同財產、指揮協作勞動、管理共同的墓地、宣布對外戰爭、解決內部爭端、監督用水、主持祭祀活動等。這些氏族機構及其人員可以說是行政管理機構及其管理人員的萌芽。
但文明時代的行政管理是從有了國家組織才開始的。國家是隨著社會分工的發展以及階級的出現而產生的。由於階級的出現和財富的迅速集中,“氏族團體的成員再也不能集會來處理自己的公共事務了;只有不重要的事情,例如宗教節日,還勉強能夠安排。除了氏族團體有責任並且能夠予以保證的需要和利益以外,由於謀生條件的變革及其所引起的社會結構的變化,又產生了新的需要和利益,這些新的需要和利益不僅同舊的氏族制度格格不入,而且還千方百計在破壞它” 同上書,168頁。。於是,氏族制度被國家代替了。
國家的產生標誌著以國家權力為基礎的行政管理的正式產生。在國家產生以前,氏族管理機構對公共事務的管理還只是一種社會職能。國家產生以後,國家作為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階級統治的工具。占統治地位的階級,運用國家機器這種凌駕於社會之上的強制力量,按照本階級的意志支配社會生產和生活,對社會公共事務實行管理。自此以後,行政管理既是國家實施管理的一種社會職能,也是一種政治職能;作為行政管理對象的社會公共事務,既有公共性的一面,也有階級性的一面。而且,隨著社會組織要素、經濟結構、政治權力結構以及社會溝通網路的變化,各個社會階段的行政管理有著不同的內容和特點。美國行政管理學家弗雷德·W·里格斯在其《行政生態學》一書中分三種形態來對此進行考察。這三種形態是:融合型——農業社會的行政管理模式;衍射型——工業社會的行政管理模式;稜柱型——過渡社會的行政管理模式。
融合型行政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徵是:以農業生產力為經濟基礎,經濟結構與行政結構重疊,行政制度同時也是一種分配製度,土地的分配是政府的重大事務,君王是分配製度的中心;在社會結構方面,以家庭主義為基礎,裙帶風盛行,個人才能和社團利益微不足道;在權力結構方面,一切權力來自君王,君權至上,政治與行政不分;社會的溝通渠道不暢通,行政權威主要來自武力的強制,而不是人民的認同,實行專制集權統治。
衍射型行政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徵是:以工業生產力為經濟基礎,整個行政管理制度市場化,行政官員通過出售“服務”來換取“職位”;在社會結構方面,不再以家庭為主,而以次級組織如各種職業社團、經濟社團為基礎,社團對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重要影響;在權力結構方面,貫徹分權與制衡原則,行政官僚的權力受到限制;社會的溝通渠道暢通,公民參政意識濃厚,公民的利益要求可以轉化為政府政策;行政管理專業化、職業化、法制化,行政管理的價值觀是追求較高的行政效率。
稜柱型行政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徵是:既具有農業社會行政管理的一些特徵,也具有工業社會行政管理的一些特徵;社會經濟雖然有了市場的取向,但尚未完全商品化,非經濟因素仍然對行政管理產生較大影響;傳統社會的行政管理特徵形式上早已被拋棄,但仍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不同的體制、習俗和觀點同時並存,家族、裙帶關係和社會背景還在影響行政官員的升遷,政府的制度、法規發揮不了應有的約束和規範作用;政治權力與行政權力尚未完全分離,行政管理的專業化、職業化和法制化的程度不是很高。
上述三種行政管理模式大體上反映了人類社會行政管理活動的三個發展階段。當然,即使在同一階段,不同的國家由於具有不同的歷史文化傳統和不同的行政管理價值觀,其行政管理活動也有不同的特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