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聚集儀是臨床實驗室常見的用於血小板聚集程度檢測的醫療器械。它對於抗血小板藥物的療效監測、出血性疾病的鑑別與診斷和對血栓性疾病的監測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血小板聚集儀
- 外文名:Platelet Aggregation Analyzer
- 醫療器械分類:臨床檢驗器械
- 一級產品類別:血液學分析設備
- 二級產品類別:血小板分析儀器
- 管理類別:Ⅱ類醫療器械
發展簡史,基本原理,分類,套用範圍,採血標本的保存,
發展簡史
1962年,Born首先套用了比濁法檢測血小板聚集。該方法通過誘導劑與血小板膜受體之間相互作用激活血小板與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結合,介導血小板聚集。該方法一直被使用,且仍是臨床和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
其後又出現了全血血小板聚集儀。它利用血小板聚集在電極上從而引起電阻抗或電流改變的方法來檢測樣本中血小板聚集的變化。
1994年,國外出現了一種新型血小板聚集儀,採用了雷射光散射粒子技術測定血小板的方法。
隨著流式細胞術檢測的廣泛套用,使血小板聚集的檢查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與常規血小板功能測定法相比具有高重複性、高敏感性和需血量少的優點。但流式細胞儀價格昂貴,儀器操作複雜,且不能動態分析血小板聚集的過程。雖存在不足,但仍是血小板功能檢測的突破性進步。
近年來,臨床和研究中使用一種通過連續檢測血凝塊形成時的黏彈性,來測定體外凝血劑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儀器。通過分析黏彈性變化曲線各時相的變化率、變化幅度等指標來評估和檢測血小板活化功能。
基本原理
血小板聚集儀通常由液路模組、樣品處理模組、檢測模組、計算機系統等組成。用於分析血液樣本中血小板聚集率等相關功能參數。常用的原理方法有:
1. 比濁法:在特定的連續攪拌條件下,於富含血小板血漿(PRP)中加入誘導劑,由於血小板發生聚集,PRP的濁度及透光度就會發生相應變化。當血小板完全聚集後,透光度趨於恆定。光電探測器可以接收到血小板聚集反應過程中透光度連續變化的電信號,轉化成血小板聚集曲線,根據曲線即可計算出血小板聚集的程度。
2. 剪下誘導聚集法:採用旋轉式椎板流體測定儀,通過圓錐的旋轉產生剪下力,從而引起血小板聚集,引起PRP透光度的變化,其信號處理方式與比濁法類似,由儀器繪製成聚集曲線。
3. 全血電阻抗法:可對全血或富含血小板血漿進行測定。該方法是在血小板聚集反應體系中加入一對鉑電極及誘導劑,血小板在誘導劑作用下會發生聚集反應,血小板聚集塊可覆蓋於鉑電極表面引起電阻變化,經計算機處理繪製出血小板聚集曲線。
4. 流式細胞術:體外以ADP活化全血或PRP使血小板聚集,再以特異性螢光抗體標記活化血小板,進行流式細胞術分析,在適當波長的激發光作用下,被特殊染色細胞發射出一定量的螢光脈衝信號。探測器收集每個細胞的螢光信號和光散射進行分析。以單個血小板數量的減少衡量血小板聚集率的大小。
5. 黏彈性法:通過連續檢測體外血液樣本形成血凝塊時的黏彈性,描記血凝塊形成時的黏彈性變化曲線,通過分析曲線在各時相的變化率、變化幅度等參數,來評估和分析凝血因子活性、血小板活化功能和纖維蛋白原水平。
分類
1. 光學法血小板聚集儀:以光電信號變化來檢測血小板聚集或活化的儀器。種類較多,包括比濁法、剪下誘導血小板聚集法、散射粒子檢測法、發色底物/發光物聚集法、流式細胞術。
2. 阻抗法血小板聚集儀:以浸入血液樣本中的絲狀電極之間的阻抗或電流變化來檢測血小板聚集。
3. 黏彈性檢測儀:此類儀器通常採用機械電子測力方式,連續描記血液樣本凝固過程中樣本黏性和彈性的變化曲線,以曲線的變化率或幅度等參數來評估和檢測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儀器。
套用範圍
1. 抗血小板藥物的監測。
2. 血小板功能異常的診斷。
3. 血栓性疾病的監測。
採血標本的保存
1. pH的影響:採血後試管必須加蓋密封,否則血液中的CO2逸出,使血漿pH上升,並會使聚集受抑或消失。最佳聚集效果pH為6.8~8.5。
2. 保存時間和溫度:置於室溫條件下,在採血後3h內完成檢測,時間過長會降低聚集或活化功能。標本不得冷藏,因低溫會使血小板活化,產生自聚集。
3. 振動的影響:振動會導致樣本中的血小板活化和自聚集。因此用於檢測血小板的試管避免採用真空管道輸送系統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