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功能試驗

血小板由骨髓產生,循環於血液中,具有黏附、聚集、釋放等功能,其在執行生理性止血的同時,也在病理性血栓形成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功能試驗主要檢查血小板黏附、聚集、代謝、釋放反應和血塊收縮,對於臨床相關疾病的診斷和抗血小板藥物的篩選及相關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血小板功能試驗
  • 臨床意義:診斷臨床相關疾病
標本採集,操作方法,參考範圍,臨床意義,

標本採集

1.109mmol/L(3.2%)的枸櫞酸鈉抗凝血4mL,抗凝劑與血液的體積之比為1:9。
2.需空腹採血後立即送檢。

操作方法

1.血小板黏附試驗
一定量的抗凝血與一定表面積的玻璃表面接觸一定時間,血小板可黏附於帶負電荷的玻璃表面,依據黏附前後的血小板數量的差,可計算出血小板的黏附百分率。
2.血小板聚集試驗
將不同種類、不同濃度的激活劑加入到富含血小板的血漿中,血小板發生聚集反應,聚集的強度可通過血小板聚集儀檢測,並以聚集的百分率報告。
3.血栓烷素B2(TXB2)測定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或放射免疫分析定量檢測。
4.血漿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和血小板第四因子(PF4)測定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或放射免疫分析定量檢測。
5.血塊收縮試驗
在富含血小板血漿(PRP)中加入Ca2+和凝血酶,使PRP凝固,觀察一定時間內析出血清的體積,可反映血小板的血塊收縮能力。

參考範圍

1.血小板黏附率
玻珠柱法為62.5%±8.6%;玻球法男性為34.9%±6.0%,女性為39.4%±5.2%。
2.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各實驗室應建立自己的參考區間。
3.血栓烷素B2測定
26.8~122.5pg/mL。
4.血漿PF4
3.2±2.3ng/mL。
5.血漿β-TG
16.92±9.8ng/mL。
6.血塊收縮率
48%~64%。

臨床意義

1.血小板黏附試驗
血小板黏附率增高見於血栓前狀態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絞痛、腎小球腎炎、口服避孕藥等;血小板黏附率減低見於血管性血友病、巨血小板綜合徵、血小板無力症、尿毒症等。
2.血小板聚集試驗
血小板聚集率增高可見於血栓前狀態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絞痛、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血小板聚集率減低可見於血小板無力症、尿毒症、低纖維蛋白原血症、肝硬化等。
3.血栓烷素B2測定
血栓烷素B2增高見於血栓前狀態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絞痛、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減低見於先天性血小板功能缺陷性疾病以及服用抗血小板藥物。
4.血漿β-TG和PF4測定
增高見於血栓前狀態和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絞痛、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減低見於先天性或獲得性血小板顆粒缺陷性疾病。
5.血塊收縮試驗
血塊收縮不良或血塊退縮率<40%:見於血小板無力症等血小板功能異常、纖維蛋白原或凝血酶原減低、原發性或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症、異常蛋白血症等。血塊過度收縮:見於先天性或獲得性XⅢ因子增多症及嚴重貧血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