蠕動(地理詞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蠕動(creeping),是指斜坡上的土體、岩體及其風化碎屑物在重力作用下,順坡向下緩慢移動的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蠕動
  • 外文名:creeping
  • 影響:使斜坡上各種物體產生變形和移動
  • 蠕動體的分類:鬆散層蠕動和岩體蠕動
蠕動的特徵,蠕動體的分類,造成岩體蠕動的原因,蠕動對人類的影響,

蠕動的特徵

斜坡上的土體、岩體和它們的風化碎屑物質在重力作用下,順坡向下發生緩慢的移動現象。移動速度緩慢,每年僅幾毫米或幾十厘米。這種變形也會給生產和建設帶來危害,如電線桿傾倒,圍牆扭裂,廠房破壞,地下管道扭裂,水壩變形等。

蠕動體的分類

鬆散層蠕動和岩體蠕動。
1.鬆散層蠕動
是指顆粒本身由於冷熱、乾濕變化引起體積膨脹、收縮,同時又在重力作用下產生的,包括土層蠕動和岩屑蠕動。
(1)土層或岩屑蠕動的地面標誌
樹根向坡下彎曲,地表出現醉樹、電線桿、籬笆、柵欄或建築物順坡傾斜,圍牆扭裂。坡地上草皮呈魚鱗狀,坡面岩屑層呈階梯狀或微波狀。
(2)引起土層或岩屑蠕動的因素
1.粘土含量:在非寒冷地區,土層中粘土含量越多,越容易出現蠕動現象。
2.凍融交替:在寒冷地區,凍融交替是引起土層或岩屑蠕動的首要因素。
3.乾濕和溫差變化:強烈的乾濕和溫差變化可引起土層顆粒體積發生變化而產生蠕動。
4.坡度:主要出現在25o~30o的坡地上。因為大於30o的坡地上,粘土和水分不易存在;而小於25o的坡地,重力作用不明顯。
土層或岩屑的蠕動速度,一般說來接近地表處最大,隨深度增加而迅速減小。在溫帶地區,一般在20厘米深度以下就很小了。
2.岩體蠕動
斜坡上的岩體在本身的重力作用下,發生十分緩慢的塑性變形或彈性變形。主要出現在頁岩、片岩、千枚岩、粘土岩等柔性岩層組成的坡地上。
岩體蠕動的特徵:沉積岩和變質岩分布地區,可看到岩層及其風化碎屑蠕動的變形現象。岩層的蠕動深度差異大,一般在3~5米,最大的可達到40~50米,深度大小取決於岩性、產狀和坡度三個因素。岩層越軟,坡度越大,蠕動深度越大。

造成岩體蠕動的原因

在35o~45o陡坡上的表層岩體,在岩石本身自重力的長期作用下,應力超過了岩體本身的彈性限度,發生了破裂變形,或由於長期受力的結果,發生了彈塑性變形。對於軟弱岩層在自重力作用下首先發生弧形彎曲的彈塑變形,接著出現拉張裂隙,最後形成向下坡的緩慢位移。
蠕動現象在溫潤濕熱地區主要由於乾濕和溫差變化所引起,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主要由溫差所造成,在寒冷地區主要由凍融作用和溫差變化所引起。

蠕動對人類的影響

長期的蠕動可以使斜坡上各種物體產生變形和移動,給人類帶來危害,如土地流失、地面建築地基失穩、地表與地下管道扭裂、水壩變形和破裂等,直接影響生產 、生活環境。凍土區的土溜稱融凍土溜 。熱帶區的土溜稱熱帶土溜。蠕動往往是山坡土體、岩體急劇活動的前兆,可以用作預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