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殼

蟹殼

蟹殼,中藥名。為弓蟹科動物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 Milne-Edwards和日本絨螯蟹Eriocheir japonicus (de Haan)的甲殼。中華絨螯蟹分布於我國沿海各地;日本絨螯蟹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等地。具有散瘀止血,解毒消腫之功效。常用於蓄血發黃,血瘀崩漏,癰瘡腫毒,走馬牙疳,毒蟲螫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蟹殼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軟甲綱
  • :十足目
  • :弓蟹科
  • :絨螯蟹屬
  • :中華絨螯蟹、日本絨螯蟹
  • 分布區域:中華絨螯蟹:我國沿海各地;日本絨螯蟹:福建、台灣、廣東
  • 採收時間:加工或食用螃蟹時
  • 用量:內服:研末,5-10g;外用適量
  • 毒性:有毒(《千金·食治》)
  • 貯藏:貯乾燥容器內,置陰涼乾燥處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炮製方法,形態特徵,生長環境,飲片性狀,相關論述,附註,藥理作用,

入藥部位

甲殼。

性味

味鹹,性寒。

歸經

歸肝、脾經。

功效

散瘀止血,解毒消腫。

主治

用於蓄血發黃,血瘀崩漏,癰瘡腫毒,走馬牙疳,毒蟲螫傷。

相關配伍

1、治蓄血發黃,胸脅結痛而不浮腫者:蟹殼煅存性,黑糖調,無灰酒下三錢。(《本經逢原》)
2、治婦人血崩甚而腹痛:蟹殼燒存性,米飲下。(《證治要訣》)
3、治婦人產後惡露未絕:醃蟹殼燒灰為末。酒調服一二錢。(《古今醫統》)
4、治婦人乳癰硬腫:蟹殼灰一服即散。(《本經逢原》)
5、治乳岩:生蟹殼數十枚,放砂鍋內焙焦。研細末。每服二錢,陳酒沖服,不可間斷。(《串雅內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煅存性,研末,5-10g。外用:適量,研末擦牙或調敷。

採集加工

加工或食用螃蟹時取殼,剔淨殘餘的蟹肉、蟹爪及雜質,洗淨,乾燥。

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用時搗碎。

形態特徵

中華絨螯蟹:頭胸甲呈圓方形,後半部寬於前半。一般長約55mm,寬61mm左右,個別可寬80-90mm。背面隆起,額及肝區凹陷,胃區前面具6個對稱的顆粒狀突起,胃區與心區分界顯著,前者周圍有凹點。額寬,分4齒,眼窩上緣近中部處突出,略呈三角形、眼1對,具短柄,能活動。前側緣具4銳齒,末齒最小而引入一隆線,斜行於鰓區外側,沿後側緣內方亦具一隆線。雄體螯足粗壯,比雌體的為大,掌與指節基部內外面密生絨毛,腕節內末端具1銳刺,長節背緣末端附近及步足的長節同樣均具1銳刺。步足以最後3對較為扁平,腕節與前節的背緣各具剛毛,第4步足前節與指節基部的背緣與腹緣皆密具剛毛。雌體腹部近圓形,雄體略呈三角形,末端狹尖。背面青褐綠色,腹面色淡或灰白色。
日本絨螯蟹:形態、大小與中華絨蟹頗為近似,額分4齒,居中的兩齒較鈍圓,兩側的較尖銳,額後部的突起不若前種那樣鋒銳。前側緣另亦4齒,但末齒甚小,幾乎僅留痕跡。螯足掌節有厚密的絨毛,並擴展至腕節末端及兩指的基部,而指內緣的齒較鈍。

生長環境

中華絨螯蟹:常穴居於江、河、湖澤或水田周圍的泥岸,晝伏夜出,以魚、蝦等動物屍體或稻穀為食。秋季常回遊到近海繁殖,雌蟹所抱的卵,至翌年3-5月間孵化,經多次變態,發育成幼蟹,再溯江河而上,在淡水中成長。我國沿海各地均有他布。
日本絨螯蟹:生活於河流中,以河口半鹹水底層較多。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等沿海。

飲片性狀

呈不規則的碎片。表面杏黃色或淺黃色,內表面為黃白色或淺黃白色,質堅硬。氣微腥,味鹹。

相關論述

1、《綱目》:“燒存性,蜜調,塗凍瘡及蜂蠆傷;酒服,治婦人兒枕痛及血崩腹痛,消積。”
2、《本草崇原》:“攻毒,散風,消積,行瘀。”

附註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Miers)系梭子蟹科動物,其甲殼也可做蟹用。

藥理作用

抑制癌細胞轉移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