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螢光是
自然界常見的一種發光現象。螢光是光子與分子的相互作用產生的,這種相互過程可以通過雅布隆斯基(Jablonslc)分子能級圖描述:大多數分子在常態下,是處於基態的最低振動能級So,當受到能量(光能、電能、化學能等等)激發後,原子核周圍的電子從基態能級So躍遷到能量較高的激發態(第一或第二激發態),激發態的電子處於高能量狀態,不穩定,會通過兩種途徑釋放能量回到基態,一種是以光子形式釋放能量的輻射躍遷(包括螢光和磷光過程),一種是以熱能等形式釋放能量的
非輻射躍遷。通常原子核外電子受到激發從基態So躍遷到激發態Si後,會通過非輻射躍遷的方式快速降落在最低振動能級,隨後由最低振動能級回到基態,以光子輻射的形式釋放出能量,具有這種性質的出射光稱為螢光。
螢光成像的理論基礎是螢光物質被激發後所發射的螢光信號的強度在一定的範圍內與螢光素的量成線性關係。螢光成像系統包括螢光信號激發系統(激發光源、光路傳輸組件)、螢光信號收集組件、信號檢測以及放大系統(CCD、PMT);
選型
光源
可選
雷射光源和
發光二極體光源;雷射光源為單波長非連續光,解析度和靈敏度高;二極體光源相對雷射光源結構更緊湊簡潔,激發光頻寬較寬,能量輸出相對較低,可以直接整合到圖像掃描設備內,也比較經濟,輕便;
螢光信號收集系統
主要包括振鏡式的掃描系統和擺頭式掃描系統。振鏡式的掃描系統通過快速擺動反射鏡將反射光信號捕獲,而擺頭式掃描系統通過平移探頭來實現等距信號的捕獲;
螢光信號探測系統
PMT光電倍增管將放大後的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放大倍數通常在10-6---10-7數量級,轉化波長範圍一般在300-800nm之間;
視覺相機是螢光成像套用越來越普遍的成像組件,用在螢光成像的產品主要有EMCCD、ICCD、SCMOS相機和製冷相機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