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苗族賽蘆笙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融水苗族自治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融水苗族賽蘆笙
- 批准時間:2020年12月27日
- 遺產級別:自治區級
融水苗族賽蘆笙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融水苗族自治縣。
融水苗族賽蘆笙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融水苗族自治縣。傳承保護2020年12月2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八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
蘆笙斗馬節是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的苗族、瑤族、侗族等少數民族傳統文體活動。1987年,融水縣人民政府將11月26日縣慶日這一天定為斗馬節。自2000年開始,融水縣每年都舉辦“蘆笙斗馬節”,影響力日益增加。2012年,該節慶活動獲評為“中國最具特色民族節慶”。“蘆笙斗馬節”也是國家首批非物資文化遺產“融水苗族...
苗族蘆笙節 是以蘆笙踩堂、賽蘆笙為主要活動的節日。蘆笙節一般以坡會的名稱命名的多(如十三坡、古龍坡)。各地蘆笙節的時間不盡相同,從正月初三到十七在融水各地苗寨都有,原因是有的來源於古理古規的吉日,有的來源於慶豐收,有的來源於神話傳說。舟溪蘆笙節 先由凱里、麻江、丹寨、雷山等地舉行小規模的蘆笙...
蘆笙會,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貴州、湖南一帶的苗族同胞,春節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民眾活動。來源 據史書記載,一到節日,苗族人們喜歡拿著蘆笙到各村各寨去進行交流,即蘆笙交流會。發展 經過生活不斷改善,娛樂的方式也不斷增多,但蘆笙交流會在苗族同胞眼中是不可替代的。在與眾多的娛樂方式...
“古龍坡會”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四榮一帶苗族的傳統節日,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每年正月十六和八月十六日分別舉行:前者預祝豐收,後者慶祝豐收。古龍坡會內容有蘆笙賽、踩堂歌、斗馬、斗鳥、賽 馬、舞獅、對唱山歌等。其中以蘆笙賽和斗馬最為熱烈。中午時分,各村蘆笙隊圍成圓圈,吹起歡快悠揚的蘆笙蘆調,...
蘆笙踩堂,時間為農曆正月十六是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傳統節日古龍坡會舉行的日子,來自四面八方的各族同胞會聚香粉鄉古龍坡;小伙子蘆笙隊吹奏蘆笙,頭戴銀飾、身穿百褶裙的苗族姑娘圍著蘆笙隊跳起踩堂舞,表達對豐收的喜悅和對風調雨順的期盼。誰是“歌王”比著看,誰是贏家斗馬見。每年11月底,融水苗族自治縣將舉辦...
10月27日,在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體育公園,苗族同胞在吹奏蘆笙。當日,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舉行苗族蘆笙踩堂活動,1000餘名苗族同胞身著節日盛裝,一邊吹起蘆笙曲,一邊跳起踩堂舞,歡聚一堂。蘆笙踩堂是廣西融水苗族的傳統文化活動。舟溪蘆笙節 在每年的正月十六日開始,十八、十九、二十日進入高潮,尤其...
有的人家的男婚女嫁也選在春節舉行。湘西地區的苗族過春節,還舉行規模盛大的“趕牛場”活動;廣西融水縣一帶的苗族過春節,舉行蘆笙舞會,每年民眾竟達數萬人之多。龍船節 這是苗族的一種水面划船比賽的傳統節日,流行於貴州的台江、施秉兩縣交界處的清水江兩岸,和注入這段河的台江巴拉河兩岸,黔東苗語稱為“...
有人說,苗族一年到頭都有節日,此話也許誇張了些,但是如果你到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的苗寨來作客,可真會覺得自己總處在節日的氣氛 之中。熱情如火的迎客禮俗 這情景,在貝江邊的勾灘、長賴、洛九、雨卜這幾個苗寨都能親身體驗到。當載著客人的船靠上寨門前的小碼頭,迎客的蘆笙就響進來了;苗家姑娘迎上前...
蘆笙舞——(苗語稱“究給”)是種以男子邊吹“蘆笙”同時以下肢(包括胯、膝、踝)的靈活舞動為主要特徵的傳統民間舞蹈。它流傳廣泛,普及各苗族地區。其中尤以貴州東南部、西北部和廣西西部山區最為活躍。在那裡,人們從兒童時代起就開始學吹蘆笙和跳蘆笙舞。凡是在演奏和舞技上出眾的蘆笙手和蘆笙隊,都深受民眾的...
融水姑娘節是2月20日在融水苗族自治縣大年鄉舉辦的活動。2月20日,農曆大年初三,是融水苗族自治縣大年鄉傳統的“姑娘節”。當天,融水、三江和貴州從江等縣多個民族的未婚女孩紛紛前來走圈比美,同時還舉行賽蘆笙等活動。“姑娘節”又叫“姑娘比美節”,每3年舉行兩屆,在節日裡未婚女孩戴上最美麗的銀飾,穿上...
尤以蘆笙舞流傳最廣。貴州的丹寨、台江、黃平、雷山、凱里、谷隆、大方、水城,以及廣西融水等地,在每年正月十五、三月三、九月九等傳統節日,和過年、祭祖、造房、豐收、迎親、嫁娶等喜慶節日,都要舉行蘆笙舞會。舞姿以四步為多,也有二步、三步、六步、蹭步、跳步、點步以及左右旋轉等跳法。苗族一級演員金...
坡會,是融水境內以苗族為主的各民族集體聚會娛樂的民間傳統節日。據不完全統計,融水境內各種大大小小的坡會就有幾十個,分布在各個鄉鎮村屯。活動豐富多彩,既有傳統祭祀儀式,又有比賽娛樂項目,其中以吹蘆笙踩堂為主,同時還有斗馬、賽馬、芒蒿等多種活動。坡會,已成為融水苗族人民悼念先烈、禳災祈福、鼓舞鬥志...
融水苗族風情,每年正月十六、十七兩天,融水苗族自治縣香粉鄉有著上百年歷史的古龍坡會民間文化文藝活動和安陲鄉素有野人節之稱的“芒蒿”節。親身體驗了苗族同胞們極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豐富多彩的春節文化活動。在古龍坡,在安陲,數萬名苗、侗、壯、漢等各民族民眾聚集在一起,十幾堂蘆笙在一起踩堂,苗族...
融水苗族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於2021年1月15日融水苗族自治縣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通過,2021年3月2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批准。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保存工作,傳承和弘揚自治縣內各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促進自治縣經濟社...
蘆笙舞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也是苗族最喜愛的民間舞。蘆笙舞基本可以分為三類,民眾性蘆笙舞,表演性蘆笙舞,風俗性蘆笙舞。自娛性蘆笙舞 從動作特點上看,又可分為“踩”和“跳”兩種,“踩”以兩膝的輕微屈伸並踏著節奏向前移動為特色,“跳”是由動力腳落地後,下肢的顫動以及抬腳踹動,上身隨之自然地擺動...
苗族斗馬節,是融水西北部山區的安太、洞頭、四榮、香粉、安陲等鄉苗民的傳統節日。1987年,融水縣人民政府把縣慶日——11月26日定為斗馬節。斗馬這一天,村寨笙歌震天,鐵炮、粉槍齊鳴。穿著節日盛裝的各族民眾興高采烈,跳起歡快的蘆笙舞。這時精神抖擻的苗胞,牽著各自的馬,從四面八方雲集斗馬場。斗馬,...
融水苗族自治縣中學如右圖所示:釋義:校徽圖案由規整的幾何圖形組成,嚴格規範,體現學校管理科學,治學嚴謹。整個校徽以紫色為主色調,寓意學校師生的膽識和勇氣,象徵學校高貴的氣質、紫氣滿園、事業輝煌。圖形選擇了具有苗族文化特色的“蘆笙”和“苗族紋樣”作為創意原型加以設計,彰顯了地域性民族文化特色。校徽中心主...
“古龍坡會”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四榮一帶苗族的傳統節日,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每年正月十六和八月十六日分別舉行:前者預祝豐收,後者慶祝豐收。古龍坡會內容有蘆笙賽、踩堂歌、斗馬、斗鳥、賽 馬、舞獅、對唱山歌等。其中以蘆笙賽和斗馬最為熱烈。中午時分,各村蘆笙隊圍成圓圈,吹起歡快悠揚的蘆笙蘆調,...
斗馬是居住在融水苗族自治縣的苗、瑤族傳統文體活動。每年苗族的傳統節日(如蘆笙節、坡會、春社、新禾節等)都有斗馬活動。融水西北部山區的安太、洞頭、四榮、香粉、安陲等鄉苗民,喜歡斗馬取樂。相傳五百年前,姑娘都喜歡嫁給斗馬的能手,情場上,要是出現幾男愛一女的三角、四角戀愛,苗王就組織斗馬比賽分輸贏...
聯款之內,凡有重大的社會政治、軍事問題,都要召集款眾到款坪集會,名為“起款”,平時逢農閒時節則組織各寨舉行賽蘆笙、鬥牛、講款等娛樂活動。“埋岩”也是侗族古老的社會組織形式,因其在集會時將條型石頭的一截埋入土中,故名。埋岩起源很早,侗族大部分地方已沒有留下這種制度的遺蹟,只有廣西融水苗族自治...
融水苗族 融水擁有苗、瑤、侗、壯、漢等多種民族,全縣人口48萬,苗族占38%,故俗稱大苗山。這裡民族節日多姿多彩:有正月十三的蘆笙節、正有十六的古龍坡會,正月十七的芒哥節、二月初二的搶花炮、三月初三的唱龍亭、四月二十四的廿四炮、六月初六的新禾節,還有苗年、斗馬節、鬧魚節等。那多姿多彩的蘆笙踩堂、...
做個鼓哩吹起蘆笙來拉塞,眾人“吃鼓”相會笑呵呵!看拉鼓的人啊站滿坡,拉鼓又踩堂啊奏笙歌。共祝來年哩好運到,林糧豐收哩有吃喝!唱了三、五首吉利歌謠後,拉鼓就開始了。眾人一邊拉鼓一邊唱村規民約、唱苗族徒遷沿革,也唱民俗情歌等。哪裡姑娘多,拉鼓青年就故意往姑娘人堆拉,有時把一大片姑娘撞倒...
新禾節,是柳州融水苗族自治縣的一個重要節日。新禾節是為了紀念稻種的來之不易而舉辦的一個節日。基本介紹 “新禾節”也叫吃新節。“吃新”是居住在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中下游的苗族節日之一。其隆重程度僅次於春節。沒有統一的規定日期,按照習俗在農曆里選日期,正值夏季稻禾長勢旺的時候。故名為:...
從江縣隸屬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於貴州省東南部,東接三江侗族自治縣,南鄰融水苗族自治縣、環江毛南族自治縣,西連荔波縣、榕江縣,北靠黎平縣,總面積3245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8月18日,常住人口31.07萬人,主要民族以苗族、侗族、壯族、瑤族、水族等少數民族為主。從江縣地處雲貴高原向廣西丘陵山地過渡...
每年的農曆12月8號(臘月初八),一年一度的蘆笙節(俗稱苗年)活動在這裡隆重舉行。屆時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貴州省黎平縣、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以及從江縣各個苗族村寨的苗族蘆笙手應邀參加本次蘆笙節文化交流活動。在今天人人都將盛裝出席,姑娘們都會將這一年中一針一線秀出來的苗衣以及苗族盛行的銀飾...
該藝人幾十年如一日,不但掌握了蘆笙製作技能而且會吹幾十種蘆笙曲調,會跳多種民間蘆笙舞及苗歌演唱的技能,是開展苗族坡會蘆笙文化的熱心者和傳承人。梁炳光熱心蘆笙製作工藝的傳承,以誠待人,授徒嚴謹認真,80年代初,融水苗族自治縣各項民族民間傳統文化活動得以恢復,特別是苗族是苗族系列坡會群活動的開展,...
元寶“忍整呆”坡會,又稱十一坡。每年農曆正月十一,元寶、小桑、培秀等村的廣大苗胞都會集中到元寶村整垛屯附近的十一坡蘆笙坪,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主要活動有大型蘆笙踩堂、斗馬、鬥牛、文藝晚會等。安太十三蘆笙節 安太十三蘆笙節,融水苗胞習慣稱十三坡,每年農曆正月十三舉行,主要以融水苗族自治縣安太鄉...
經評比,百色地區的獅子上金山、打磨秋,柳州地區的打磨秋、蘆笙踩堂,河池地區的板凳龍、打銅鼓、射弩,南寧地區的打榔,梧州地區的單獅,桂林地區的打旗功等10個項目獲一等獎。第四屆 舉辦方 1985年10月25日至29日在柳州地區融水苗族自治縣舉行。參加運動會的有南寧、柳州、桂林、梧州4市和南寧、柳州、桂林、...
特別是正月“二十坡會”(同年會),是融水縣第二個正月有兩個坡會的村寨,極其獨特,當日鄰村遠鄉的親朋好友,蘆笙隊自行組織前來,共蘆笙表演、苗族舞蹈、燒烤活動、分享春節以來的快樂、祝福,舉行團圓宴等等,男女老少盡情的歡樂,表示春節與熱鬧的正月即將過去,大家高高興興玩了20天了,春天就在眼前,我們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