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苗族蘆笙音樂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六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融水苗族自治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融水苗族蘆笙音樂
- 批准時間:2016年11月10日
- 遺產級別:自治區級
融水苗族蘆笙音樂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六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融水苗族自治縣。
融水苗族蘆笙音樂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六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融水苗族自治縣。基本情況該項目類別屬於傳統音樂,級別是自治區級。傳承保護2016年11月1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
蘆笙音樂(苗族芒筒蘆笙),貴州省丹寨縣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苗族芒筒蘆笙樂舞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民間藝術,主要流傳於貴州省丹寨縣境內所有苗族村寨和鄰近的雷山、榕江、三都縣及都勻市的部分地區。200年6月7日,蘆笙音樂(苗族芒筒蘆笙)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蘆笙分為輕音蘆笙和重音蘆笙兩種,其調式為“561235”和“612356”,重音蘆笙的曲調深沉而洪亮,輕音蘆笙則輕盈而高亢,其音樂曲調的使用是很嚴格的,大體分為《祭祀》、《抒情》和《敘事》等三大部分,《祭祀》部分主要用於喪葬祭祀,曲調共有三百六十首,《抒情》部分主要用於踩花山等吉慶場面,但文山苗族蘆笙婚禮音樂...
蘆笙,是少數民族特別喜愛的一種古老樂器之一,是民族節日中必備的樂器。而蘆笙更是苗族傳統的簧管樂器,在苗族地區廣為流傳。蘆笙是苗族文化的一種象徵,苗族蘆笙在表演吹奏方面把詞、曲、舞三者融為一體,保持了苗族歷史文化藝術的原始性、古樸性。節日必備樂器 少數民族的樂器 中國大地上,只要有苗族人的地方,就有...
苗族民間舞蹈有蘆笙舞、銅鼓舞、木鼓舞、湘西鼓舞、板凳舞和古瓢舞等。尤以蘆笙舞流傳最廣。貴州的丹寨、台江、黃平、雷山、凱里、谷隆、大方、水城,以及廣西融水等地,在每年正月十五、三月三、九月九等傳統節日,和過年、祭祖、造房、豐收、迎親、嫁娶等喜慶節日,都要舉行蘆笙舞會。舞姿以四步為多,也有二步...
苗族系列坡會群,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各鄉鎮村屯的節日活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苗族系列坡會群是以苗族為主的各族人民由排列成序、連續不斷的坡會,悼念先烈、禳災祈福、鼓舞鬥志、交流感情、集體聚會娛樂的民間傳統節日。起源自然,文化形態體現在歌、舞、樂當中。2006年5月20日,廣西壯族...
紅水鄉,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地處融水苗族自治縣北部,東及東南接白雲鄉,南連安太鄉,西鄰良寨鄉,北靠拱洞鄉。鄉人民政府駐地距融水苗族自治縣城53.2千米。總面積135.8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紅水鄉戶籍人口25228人。原屬融水苗族自治縣拱洞公社。1984年7月,設紅水鄉。截至2020年6...
融水苗族自治縣中學如右圖所示:釋義:校徽圖案由規整的幾何圖形組成,嚴格規範,體現學校管理科學,治學嚴謹。整個校徽以紫色為主色調,寓意學校師生的膽識和勇氣,象徵學校高貴的氣質、紫氣滿園、事業輝煌。圖形選擇了具有苗族文化特色的“蘆笙”和“苗族紋樣”作為創意原型加以設計,彰顯了地域性民族文化特色。校徽中心主...
錦雞舞具有深厚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澱,即是一部關於苗族先民社會歷史的人體文化叢書,具有豐富的歷史價值。在歷史的傳承中,錦雞舞至今仍是苗族人民傳統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交場合上,在男女的情愛交往上發揮作用,因之又具有實用的價值。錦雞舞無論從音樂上,舞蹈上和服飾上都是一項審美性的活動。在現代社會...
2012年2月再次更名為融水縣民族國小。校園占地面積10974平方米,建築面積4630平方米;配備有圖書室、儀器室、實驗室、音樂室、舞蹈室、少隊室、多媒體電教室、多功能會議室等,建有200米的環形塑膠跑道。有27個教學班,學生1677人(少數民族學生占68%,苗族學生占33%)。有教職工85人(少數民族教師占61%),82...
(三)民族民間文學(故事、傳說、諺語、理詞)、傳統民族音樂、舞蹈、樂器、戲劇、曲藝、美術等;(四)傳統民俗活動:苗族系列坡會群(正月初三大年整英坡會、初四四榮榮塘嘎直坡會、初五拱洞平卯坡會、初六安太培地沛松坡會、初七拱洞坡會、初八良寨培洞能邦坡會、初九安陲烏勇芒篙坡會、初十紅水良雙整依...
多次篩選,民間音樂迎接印尼總統;各地調演,筠連嗩吶名揚敘府蓉城。中型吹打樂,榮獲藝術節獎項;大型電視劇,採用大嗩吶曲譜。歷千年而未變,振奮筠人志氣;融萬曲於一管,解讀苗族精神。典型民族性,研究苗族寶貴資料;濃郁民俗性,傳承文化珍稀載體。筠連僅有,全國罕見。獨特魅力,備受重視,深厚底蘊,亟待弘揚。遠...
以銅管弦樂隊、校園集體舞、豎笛、蘆笙吹奏、踩堂、苗族刺繡等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弘揚民族文化。秉著科研興校的宗旨,加強課題研究,目前有國家級課題1個,自治區級課題2個。學校加強常規管理,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在2012、2013年國小畢業檢測中,語、數等學科成績均位居全縣第一。成就及榮譽 學校先後獲得柳州市和諧...
……第六章 社會組織 第七章 宗教信仰 第八章 公共衛生 第九章 鄉村教育 第十章 雨卜村民族文化展演的功能及意義 附錄 附錄一 20世紀50年代關於融水縣香粉鄉的苗族調查 附錄二 融水縣苗都旅行社 附錄三 蘆笙表演隊的節目單 附錄四 東興屯蘆笙表演隊與鄰村聯歡活動的開支表 後記 關於融水苗族調查 ...
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大浪鄉桐里村桐樓屯,韋庭彩老人指導後輩製作“朋比”。76歲的韋庭彩是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大浪鄉桐里村的老支書。為挽救瀕臨失傳的“朋比”,韋庭彩作了20多年的努力。“朋比”是壯族的一種傳統民間吹奏樂器,選竹節長的竹管制成,在竹管下端削出簧片發音。一套完整的“朋比”樂器共八種...
維也納童聲合唱團、俄羅斯紅軍歌舞團、“鋼琴王子”羅勃特、瑞典歌唱家桑德拉分別作了精彩的演出;梁秋冬、陳春燕、嚴噹噹等廣西演員先後登台,用主人的身份感謝來自八方的賓客;融水苗族自治縣蘆笙隊和南丹縣白褲瑤銅鼓隊的表演,展示了壯鄉大家庭多姿多彩的風情畫卷;沙寶亮、姚貝娜、朴樹的演唱給風情畫卷抹上了濃墨重彩...
新禾節,是柳州融水苗族自治縣的一個重要節日。新禾節是為了紀念稻種的來之不易而舉辦的一個節日。基本介紹 “新禾節”也叫吃新節。“吃新”是居住在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中下游的苗族節日之一。其隆重程度僅次於春節。沒有統一的規定日期,按照習俗在農曆里選日期,正值夏季稻禾長勢旺的時候。故名為:...
流行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從江、黎平、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融水和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等黔、桂、湘三省、區接壤的廣大侗族地區。牛腿琴侗語稱“果吉”。琴用杉木製成瓢狀,面上裝薄板構成共鳴箱。兩根弦,五度定音,琴弓一般用二胡弓。因其形似牛腿,琴端二角似羊角,又稱“牛巴腿”、“羊角弦”...
六月六山歌節又叫“六月半”,是城步苗族自治縣最隆重的節慶活動之一,緣起湖南省邵陽市城步苗族自治縣,是苗族、侗族等少數民族傳承千年的古老風俗。是湖南省四大節慶品牌之一,其“以民族節慶助推公共文化建設”被列入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先後獲評“改革開放四十年優秀節事獎”“中國優秀當代節慶”等。
右手執弓拉奏。音色柔弱、悠揚。主要用於伴奏古瓢舞和敘事歌曲(苗語稱“古歌”》,也用於遊方等青年男女的愛情生活。果哈,融水苗族民間藝人在唱敘事歌時用的一種伴奏樂器,也叫牛腿琴、口水琴。敘事歌內容豐富,從盤古開天地開始,很多苗族的歷史都可以從中考究。果哈的音域不寬,受語言、古曲等的影響。
音樂 樂器 水族樂器有銅鼓、皮鼓、鑼、蘆笙、胡琴、嗩吶等,其中銅鼓最具民族特點,歷史上氏族、部落之間進行征戰,以擊銅鼓為報警信號,後改為吹牛角代替,銅鼓曾被視為權勢和財富的象徵。曲藝 水族曲藝,由寓言式的雙歌“旭早”演化而來,是文藝工作者從帶有一定表演性質的水族傳統大歌中分離出來的一種藝術形式。
融水苗族 融水擁有苗、瑤、侗、壯、漢等多種民族,全縣人口48萬,苗族占38%,故俗稱大苗山。這裡民族節日多姿多彩:有正月十三的蘆笙節、正有十六的古龍坡會,正月十七的芒哥節、二月初二的搶花炮、三月初三的唱龍亭、四月二十四的廿四炮、六月初六的新禾節,還有苗年、斗馬節、鬧魚節等。那多姿多彩的蘆笙踩堂、...
本片記錄了融水苗族自治縣岩板村的苗族系列坡會群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梁炳光一家在2017 年春節期間的工作、生活,向觀眾展示了蘆笙作為苗族地區節慶與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時記錄了苗族坡會上的多種相關習俗、儀式以及延續至今的變化與傳承。(2)非遺影像記錄特別獎:《紅瑤服飾》《盤瑤白筵》...
侗族吹管樂器有侗笛、竹膜管、木葉、拔奔、蘆笙、芒筒;拉弦樂器有牛腿琴;彈撥樂器有侗族琵琶(分侗族小琵琶、侗族中琵琶、侗族大琵琶);打擊樂器有侗族小鑔、侗族小鼓、工、單打、銅磬、沙能拉、變故、小鑼、大鑼、銅鼓等。侗族琵琶,是侗族彈撥弦鳴樂器。侗語稱嘎黑元、嘎琵琶、嘎彈。流行於貴州省黔東南苗...
牛腿琴,是侗族弓拉弦鳴樂器。因琴體細長形似牛大腿而得名。侗語稱郭各、郭各依斯等,是以兩條空弦發音之諧音。又稱彥巴森。歷史悠久,規格多樣,音色柔細,主要用於侗族民歌和侗戲伴奏。流行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從江、黎平、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融水和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等黔、桂、湘三省、區接壤...
侗族大琵琶是侗族彈撥弦鳴樂器。侗語琵琶稱衣、黑衣、比巴。大琵琶侗語稱比巴勞。流行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從江、黎平,廣西壯族自治區三江、融水和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等地。發展歷史 公元14世紀末,侗族琵琶已在侗族民間流行。明代沈庠《貴州圖經新志》載有:“男子… …則吹蘆笙、木葉、彈琵琶、...
聯款之內,凡有重大的社會政治、軍事問題,都要召集款眾到款坪集會,名為“起款”,平時逢農閒時節則組織各寨舉行賽蘆笙、鬥牛、講款等娛樂活動。“埋岩”也是侗族古老的社會組織形式,因其在集會時將條型石頭的一截埋入土中,故名。埋岩起源很早,侗族大部分地方已沒有留下這種制度的遺蹟,只有廣西融水苗族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