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比

融水壯族樂器朋比——融水縣大浪鄉桐里村桐樓屯,居住著115戶500多人口,全部是壯族。這裡至今還保留著製作和吹奏壯族樂器“朋比”的傳統習俗。據該村“朋比”老藝人韋廷彩(1934年元月生)介紹,桐樓屯全都姓韋,他們的祖先是明末清初時期從廣西慶遠縣(宜山)遷徙過來的,在此已經居住了十四代人。清朝時期,他們的祖先也是吹蘆笙的,吹的是“壯族調”,與苗族蘆笙調不同。由於每年製作蘆笙都要請貴州的師傅,花費較大,後來改吹“朋比”,以清末民國時期最為盛行。解放後,“朋比”一直延續下來。上個世紀70年代,大浪鄉90%的壯村都有“朋比”隊。1994年有泰國人尋遍廣西最後到此,發現整個廣西只有這裡有“朋比”,而且竟與他們泰國的“朋比”相同,於是認為雙方是同祖同宗的,十分興奮。目前,大浪鄉其他村屯的“朋比”均已消失,只有桐里村還保留了這一古老樂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朋比
  • 地點: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
  • 人物:韋庭彩
  • 性質:一種傳統民間吹奏樂器
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大浪鄉桐里村桐樓屯,韋庭彩老人指導後輩製作“朋比”。
今年76歲的韋庭彩是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大浪鄉桐里村的老支書。為挽救瀕臨失傳的“朋比”,韋庭彩作了20多年的努力。
小號的朋比製作小號的朋比製作
“朋比”是壯族的一種傳統民間吹奏樂器,選竹節長的竹管制成,在竹管下端削出簧片發音。一套完整的“朋比”樂器共八種,有單獨製成的大、中、小、子母比,或與牛角、竹筒配套製成的牛角比、銅鼓比等。上世紀60年代中後期時,“朋比”藝術瀕臨失傳。
近年來,融水自治縣加大力度搶救、保護和傳承“朋比”藝術。縣文化部門還聘請民族音樂專家進村入寨進行輔導,向世人展示這一傳統藝術。
朋比吹奏朋比吹奏
如今,韋庭彩家成了“朋比”愛好者的活動中心,年輕人在這裡學習製作和吹奏“朋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