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蟹幼體粘污病

蝦蟹幼體體表黏附髒物稱粘污病。黏附髒物少時,危害不大;但當嚴重時,幼體變態遲遲不能完成而死亡,尤其當繼發菌、原蟲感染時,更加速死亡,甚至使育苗工作失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蝦蟹幼體粘污病
  • 稱為:粘污病
  • 主要原因1:水質不好
  • 主要原因2:投飼不當
  • 主要原因3:水環境突變
主要病因,症狀介紹,診斷步驟,預防措施,治療方法,

主要病因

據宋繼周等(1997)報導,引起蝦蟹幼體粘污的主要原因為:
1.水質不好
如水偏酸性,pH在5-6之間,水質清瘦,單胞藻繁殖不起來,蝦苗溞狀幼體粘污嚴重,成活率低,糠蝦期變態困難;河蟹苗在溞狀Ⅰ期就粘污,攝食不好,由溞Ⅰ期轉為溞Ⅱ期的時間拖長,且發生死亡,給育苗帶來很大損失。
又如水中鋅、、汞、鉛、鎘、鎳等重金屬離子含量超標,引起蝦蟹早期幼體出現畸形,如尾棘彎曲、萎縮、附肢剛毛脫落,並出現粘污,無節幼體和溞狀Ⅰ期難以變態為溞狀Ⅱ期,並大批死亡。
在育苗後期,池底殘飼和代謝產物增多,引起水中分子氨含量及亞硝酸鹽含量超標,底層硫化物含量超標,從而引起幼體活力受影響,黏附大量髒物,給育苗生產造成很大損失。
2.投飼不當
在溞狀幼體前期出現粘污,而水質良好,很可能是植物性開口飼料不足,特別是在密度較高的育苗池;幼體培育後期,如以代用飼料為主(如雜魚、蝦,貝類肉糜,蛋羹、微型飼料等),或加工方法不當,或飼料質量存在問題,幼體不喜歡吃,致使活力下降,殘飼在水中不斷積累,引起水質惡化,幼體極易出現粘污。
3.水環境突變
幼體培育過程中,保持水環境相對穩定對幼體正常生長發育非常重要,特別是在活狀前期,幼體對水環境突變的適應能力很差。如果沒有預熱水,在溞狀期分池、添加新水或換水都是不妥的;即使從溞狀期剛轉成糠蝦期,如果換水掌握不好也會出問題。

症狀介紹

早期,髒物僅少量黏附在尾棘或腹肢末端的剛毛上。如發生在蝦的糠蝦期以後,或河蟹溞狀後期,則對幼體的攝食、活力均無明顯影響。如發生在溞狀前期,則幼體的趨光性減弱,活力降低,在顯微鏡下觀察,胃腸內不充滿。如發生在無節幼體,幼體尾棘剛毛往往呈彎曲狀。
隨著黏附物的增多,在幼體的所有附肢、腹部、頭胸部、顎足上髒物大量粘著,幼體的活力和攝食明顯降低。用燒杯取樣觀察,幼體輪廓模糊、柔弱,趨光性明顯減弱 ,溞狀幼體無拖便;靜置後,部分幼體作掙扎狀,水上層的幼體遊動緩慢,或僅在原處划動。在顯微鏡下觀察,幼體的附肢、顎足沾滿髒物,胃腸空癟。粘髒嚴重的培育池,幼體變態遲遲不能完成,並開始死亡。
粘髒嚴重的幼體,常易繼發細菌、原蟲感染。在顯微鏡下可見幼體腹部有大量細菌活動;幼體如被絲狀細菌感染,絲狀細菌多在步足、顎足的前端纏繞成團狀;固著類纖毛蟲則固著在幼體不能活動的部位(如頭胸部、背部等),粘髒嚴重的,也固著於附肢。因而往往造成幼體大量死亡。

診斷步驟

(1)用肉眼觀察即可作出初步診斷。
(2)但要注意,如粘髒不嚴重,就有大量幼體死亡,必須作進一步仔細檢查,因患病毒病、細菌病等時,體表也常有粘髒。

預防措施

(1)最好的預防方法是改傳統的育苗方法為微流水生態育苗,這樣不僅水環境穩定,且水經“生物包”處理後,水質得到最佳化、淨化,幼體長得健壯,出苗率高。
(2)育苗池及工具要洗刷乾淨,並進行消毒。
(3)育苗用水一定要進行檢測,不能含重金屬等有害物質。
(4)應儘量以投餵活飼料為主,這樣水質不易變壞。
(5)遍灑複合光合細菌製劑——“多福可樂”或“養殖保”,不僅可以淨化、最佳化水質,且是幼苗的開口飼料,幼苗長得健壯,提高孵化率及成活率。

治療方法

(1)發現有粘髒情況應及早查明原因,採取相應措施。如水偏酸性,應在畜水池將水調成弱鹼性(潑生石灰);如水中重金屬離子偏高,應在蓄水池潑乙二胺四乙酸二鈉(EDTA鈉鹽),將重金屬離子絡合掉;如溫差大,應將水溫調好;飼料質量或投飼方法、管理上的問題等等都一一解決。
(2)如在疾病早期,則在解決上述病因後,只須潑複合光合細菌製劑,投餵優質飼料,促使蛻皮後大換水,再潑複合光合細菌製劑;投餵優質飼料,加強管理,即可解決。
(3)如粘髒較嚴重,有固著類纖毛蟲寄生,則須全池潑制黴菌素,每立力米水體放藥35克,藥浴2-3小時後大換水,再潑複合光合細菌製劑,投餵優質飼料,加強飼養管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