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腳類恐龍》是2016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主要滿足了孩子對恐龍的好奇心,幫助孩子學習恐龍知識,又滿足孩子邊玩邊學的需求。同時開發孩子的左右腦,是寓教於樂的兒童讀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蜥腳類恐龍
- 作者:童心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ISBN:9787122258885
《蜥腳類恐龍》是2016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主要滿足了孩子對恐龍的好奇心,幫助孩子學習恐龍知識,又滿足孩子邊玩邊學的需求。同時開發孩子的左右腦,是寓教於樂的兒童讀物。。
蜥腳類恐龍是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蜥形綱,蜥臀目蜥腳形亞目的一群恐龍。如果時光倒流1.5億年,那時陸地上的統治者就是巨大恐龍群,其中的主角則是有100多個種類的蜥腳類恐龍(屬於蜥臀目)。蜥腳類恐龍中身長最大的超過30...
sauropod蜥臀目(Saurischia, 即龍盤目)蜥腳形亞目(Sauropodomorpha, 即龍腳型亞目)蜥腳龍次目(Sauropoda, 即龍腳次目)的恐龍,特徵為體型大,四足行走,草食性。動物簡介 蜥腳龍是最大型的恐龍,也是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的陸生動物。於晚三疊紀或早侏羅紀(2.3億∼1.87億年前)演化而成,最繁盛的時期為晚...
蜥腳類是古爬行動物。蜥臀目恐龍的一亞目;體軀龐大,是所有陸生脊椎動物中最巨大的。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 蜥形綱 亞綱 雙孔亞綱 目 蜥臀目 亞目 蜥腳形亞目 中文名 蜥腳類 相關視頻 查看全部 頭很小,頸和尾都長,四肢粗壯,以四足行走。以植物為食。主要生活於沼澤地帶...
蜥腳形類恐龍中的進步類型,叫做蜥腳類,恐龍中最大,最長,最重的屬種皆在次類中,它是恐龍家族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類群。其模樣最象蜥蜴,四足行走,個體龐大,長頸長尾,腦袋小的出奇,但四隻腳一直保持了五趾型結構。一般認為,原蜥腳類恐龍主要生活在三疊紀晚期至侏羅紀早期,以後便衰亡了。而蜥腳類大恐龍,...
蜥腳下目(Sauropoda)又稱龍腳下目,為古生物學的一個分支,在希臘文里意為“有蜥蜴般的腳”,是蜥臀目的一個分支,是由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在1878年建立。簡介 它們是目前已知地球上最巨大的動物,包括許多知名的屬,如迷惑龍(原名為雷龍)、腕龍、梁龍等。蜥腳類恐龍首次出現於晚...
這個恐龍屬到1976年,經過Galton與Cluver重新描述,他們注意到其實該化石與發掘自北美洲更早期命名的近蜥龍完全相似,因而被近蜥龍這一屬名取而代之。近蜥龍是一種極為敏捷、小型、二足奔跑的原蜥腳類恐龍。1973年,貴州省108地質小隊,自貴州北部大方盆地中挖掘到一具中國近蜥龍(兀龍)的不完整骨架。但是具有...
蜥腳亞目是一個很大的類別,其下包括蜥腳下目和原蜥腳下目。蜥腳下目又包括梁龍超科(如梁龍)和大鼻龍類(如圓頂龍)等。這兩類還被合稱為新蜥腳類板龍等生存於三疊紀後期至侏羅紀的早期蜥腳類恐龍,屬於原蜥腳下目。它們不是雷龍、腕龍、梁龍等蜥腳下目恐龍的祖先,而是與它們平行進化的。分類 根據牙齒構造,蜥腳...
近蜥龍是一種極為敏捷、小型、二足奔跑的原蜥腳類恐龍。1973年,貴州省108地質小隊,自貴州北部大方盆地中挖掘到一具中國近蜥龍(兀龍)的不完整骨架。但是具有近乎完全的頭骨部份。經過研究估算,這種恐龍大約1.7公尺長。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chinese )→ 近蜥龍 其它中文名稱( chinese[other] )→ 兀龍| ...
但是在1951年,Kenneth A. Kermack提出研究反對這個假設,因為當蜥腳類浸在水裡時,胸部水壓太大,會令它不能呼吸。自1970年代以來,蜥腳類恐龍被認為是陸地動物,以植物為食。生活姿勢 自從被發現以來,梁龍步態的想像圖經歷了很大的改變。例如一幅1910年的早期圖繪,兩頭梁龍的四肢像蜥蜴般向兩側延展。但是這個假說...
泰坦巨龍類僅限於白堊紀,是南美洲上白堊紀地層中發現的最常見的恐龍,尤其是在巴西和阿根廷。由於晚白堊世時期南美太平洋沿岸頻繁海侵,環境相比內陸來說較差,加之相關國家古生物水平較低,所以在南美,目前發現於安第斯山脈以西的泰坦巨龍數量很少,在骨龍被命名之前,該大陸這一側的泰坦巨龍類蜥腳類化石記錄僅包括兩...
毒龍是一種體型較小的蜥腳類恐龍,身長在8米左右,身高約為3米,體重也不過區區十幾噸。棲息環境 作為植食性恐龍,毒龍生活的地區有很多頂級掠食者,而且很多都比它要大。如:異特龍、譚氏蠻龍、君王蠻龍等,對毒龍的生存造成極大影響。生長繁殖 由於其化石資料有缺,很難推測其生活方式,僅知其為植食性恐龍。分...
近蜥龍是一種極為敏捷、小型、二足奔跑的原蜥腳類恐龍。1973年,貴州省108地質小隊,自貴州北部大方盆地中挖掘到一具中國近蜥龍(兀龍)的不完整骨架。但是具有近乎完全的頭骨部份。經過研究估算,這種恐龍大約1.7公尺長。 中國近蜥龍(兀龍)Anchisaurus(Gyposaurus) sinensis是蜥腳形亞目(Sauropodomorpha)、原...
腕龍生活於侏羅紀晚期的北美洲,全名高胸腕龍,是蜥腳類恐龍中的一員。腕龍的牙齒長得像勺子,很大很平,邊緣鋒利,可以夾斷嫩樹枝。腕龍不能細緻地採食樹葉,而是很粗率地把樹葉和小樹枝一起吃到嘴裡,它們一天要吃1噸多重的食物,胃口相當了得。腕龍是最稀有的恐龍中的一種。它的前肢比後肢長,也比後肢粗壯。
棘刺龍(學名:Spinophorosaurus)是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屬。棘刺龍既是一種體形較大的植食性恐龍,也是一種外形很特殊的蜥腳類恐龍。它們尾巴末端的兩側各有兩根基部呈圓形、末端呈長刺狀的骨質棘刺,棘刺龍因此得名。化石發現於尼日的Irhazer組地層的下層,難以確定該地層的地質年代,可能屬於侏羅紀中期的巴柔階或巴通...
洛卡龍屬(“將軍岩蜥蜴”)是一種由一個單一的性別titanosáurido蜥腳類恐龍,在白堊紀晚期,約7500萬年前,在campaniense,在現在的美國南部。洛卡龍屬是一個小型的蜥腳類動物僅長8米,高3和4噸的重量。saltasaurinos出現局限在兩個地區位於阿根廷。西北省(跳躍),形成的床與薩爾塔龍屬(省和北河及哥黑內烏肯內烏肯...
阿爾哥龍(學名Algoasaurus)意為“阿爾哥亞灣蜥蜴”,是蜥腳下目恐龍的一個屬,生存於晚侏羅紀提通階至下白堊紀凡藍今階的南非。化石發現於開普省的Upper Kirkwood地層。阿爾戈龍屬於新蜥腳類,經常被歸類於其中的泰坦巨龍類,但這卻是沒有任何證據,而有研究將它視為蜥腳下目的一個疑名。阿爾哥龍的模式種為A. ...
奧古斯丁龍被發現的一個腓骨約有89.5厘米長。若與其他恐龍的同一骨頭相比,奧古斯丁龍可以有約15米長。奧古斯丁龍生活在白堊紀早期的南美洲,是一種蜥腳類恐龍。奧古斯丁龍具蜥腳類恐龍龐大的身材,小腦、長脖子、巨大的身體、長尾巴是其最顯著的特點。奧古斯丁龍尾巴的長度可達整個身長的一半。分布範圍 生長於距今1.16...
在1970年代,古生物學家認定牛津鯨龍是種更原始的蜥腳類恐龍,與短體鯨龍不同,足以成立新的屬。但這樣會造成矛盾處,畸形龍與鯨龍將成為同種生物,畸形龍成為無效名稱,鯨龍必須更改屬名。為了避免此種狀況,古生物學家保羅·厄普丘奇(Paul Upchurch)與約翰·馬丁(John Martin)在2003年對國際動物命名委員會提出...
馬門溪龍是蜥腳類恐龍的一個屬,以其非常長的脖子而聞名,脖子幾乎占身體總長度的一半。有多個種被歸入馬門溪龍屬,個別種的歸屬可能存在爭議。在中國西部多個省發現了它的化石。與峨眉龍的親緣關係較近,都屬於馬門溪龍科。大多數的馬門溪龍體長都能超過20米,少數個體可超過30米。對馬門溪龍體重的估算,不...
2024年,江西贛州贛縣區一具恐龍化石標本被正式命名為蜥腳類恐龍的新屬種 “腔尾贛地巨龍”(為蜥腳類恐龍的泰坦巨龍類 )。簡介 主要於白堊紀期間在南半球繁盛的蜥腳類,有像甲龍那樣擁有鎧甲等各種各樣的種類,大小也各不相同。口部前端有長長的棒狀牙齒,鼻孔開口於頭頂附近。此外,脊椎骨的棘突較低,髂骨的前方...
阿比杜斯龍(學名:Abydosaurus)是蜥腳下目腕龍科下的一屬恐龍,生存於下白堊紀的美國猶他州。阿比杜斯龍是少數發現完整頭顱骨的蜥腳類恐龍之一,也是第一個被發現完整頭顱骨的北美洲蜥腳類恐龍。阿比杜斯龍的牙齒狹窄,其他早期腕龍科的牙齒較寬。阿比杜斯龍是美國古生物學家發現一種恐龍新物種,它是一種體型龐大...
長久以來,大椎龍被描述成四足恐龍,但一份2007的研究認為大椎龍是二足恐龍。雖然原蜥腳類恐龍被推論可能為雜食性動物,大椎龍卻可能是草食性動物。大椎龍身長4到6米,具有長頸部、長尾巴、小型頭部、以及修長的身體。大椎龍的前肢具有銳利的拇指指爪,可能用來防衛或協助進食。近年的研究發現大椎龍是以穩定地成長,並...
儘管腕龍科恐龍的外表有獨特特徵,但它們的分類仍有爭論,腕龍科到底是獨立的一科,或是基礎巨龍形類恐龍的集合群。因此,關於哪些屬該分類於腕龍科也有所爭論。腕龍科恐龍的重量範圍從20公噸到90公噸,它們長而挺立的頸部可讓它們接觸到樹梢上的樹葉,而這範圍是其他蜥腳類恐龍所接觸不到的。頸椎約在14個左右,...
圖里亞龍(屬名:Turiasaurus)意為“圖里亞蜥蜴”,圖里亞(Turia)是特魯埃爾省的拉丁名。圖里亞龍是種蜥腳下目恐龍,生存於晚侏羅紀到早白堊紀。形態特徵 圖里亞龍是迄今為止在歐洲發現的最大的恐龍,體長為30至37米,它前肢上臂的骨骼有1.8米長,後足上帶爪的巨大“腳趾”與足球大小差不多。它是蜥腳類恐龍...
盤足龍屬於基礎的巨龍類,而巨龍類是白堊紀主流的蜥腳類恐龍,這類恐龍的脖子較為粗壯,部分原始的種類脖子很長,軀幹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粗壯。已知最大的幾種蜥腳類恐龍基本都屬於巨龍類。巨龍類的前肢較長,大部分成員身軀都是前高后低,尾巴較短。盤足龍最大的特點就是它那長而壯的脖子,幾乎快達到全長的一半...
蘇氏巧龍是一種小型的勺齒型蜥腳類恐龍。該科種類 中文名稱( chinese )→ 巧龍其它中文名稱( chinese[other] )→ ...拉丁文學名( name )→ bellusaurus 發音( pronounced )→ bell-you-sore-us 含義( meaning )→ "beautiful lizard" 意為 美麗的恐龍 目( order )→ saurischia 蜥臀目 亞目( ...
[a]較原始的蜥腳類恐龍,體長為10米,背高約2.3米。頭骨結實,牙齒較粗大。勁部較短,尾部較長。頸椎12個,背椎13個,薦椎4個,尾椎43個。後部頸椎和前部背椎神經棘微弱分叉,前部尾錐雙凹型。四腳行走,以植物為食。基本資料 其它中文名稱(chinese[other])→ ...拉丁文學名(name)→ 發音(...
板龍屬於原蜥腳下目,該下目是一群早期草食性恐龍;板龍的體型比其他類似動物還要強壯,例如近蜥龍。板龍擁有長頸部,由9個頸椎所構成,身體結實而呈梨狀。板龍的尾巴由至少14個尾椎所構成,可作為長頸部與前部身體的平衡工具。板龍的頭顱骨比大多數原蜥腳類恐龍還要堅固、縱深;但是與板龍的身體大小相比時,仍然...
溝椎龍(學名:Bothriospondylus)是腕龍科恐龍的一屬,生活於晚侏羅紀的歐洲。成年溝椎龍估計可達15-20米長,介於腕龍與側空龍之間。高3.5米,體重約15噸。是一類體型較大的蜥腳類恐龍。簡介 中文名稱(chinese)→溝椎龍 其它中文名稱(chinese[other])→ 拉丁文學名(name)→ bothriospondylus 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