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腳龍

sauropod蜥臀目(Saurischia, 即龍盤目)蜥腳形亞目(Sauropodomorpha, 即龍腳型亞目)蜥腳龍次目(Sauropoda, 即龍腳次目)的恐龍,特徵為體型大,四足行走,草食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蜥腳龍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爬行綱
  • :晰臀目
蜥腳龍,身體結構,

蜥腳龍

蜥腳龍是最大型的恐龍,也是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的陸生動物。於晚三疊紀或早侏羅紀(2.3億∼1.87億年前)演化而成,最繁盛的時期為晚侏羅紀(1.63億年前∼1.44億年前),並生存到白堊紀(1.44億年前∼0.66億年前)。
蜥腳龍

身體結構

所有的蜥腳龍均有相似的身體結構︰頭小,頸極長;軀體龐大而長,粗大的胃腸道;腿粗壯,柱狀,用以支撐碩大的身軀;尾頗長,從基部至末端漸細,鞭狀。腰帶厚重,通過4塊(有些種類為5塊)骶椎骨與脊柱癒合以給身軀及尾部提供有力的支持。脊椎骨的椎體兩旁都有很深的坑窩,以減輕重量,同時又保持其結構上的強度。從前認為蜥腳龍終日泡在淺水中,藉助水的浮力支持其笨重的身軀,但有些種類看來更適應生活于堅硬的地面上。蜥腳龍頸長,故能採食樹上,甚至最高的樹上的食物,取食方式略似現代的長頸鹿。其牙齒往往小而細,數量不多,看來蜥腳龍要將石頭或細菌吞入胃腸以幫助粉碎或分解所食的植物性物質。蜥腳龍演化出5個科︰妖龍科(Cetiosauridae, 即鯨龍科);腕龍科(Brachiosauridae,包括腕龍屬〔Brachiosaurus〕);圓頂龍科(Camarasauridae);梁龍科(Diplodocidae,包括梁龍屬〔Diplodocus〕);巨龍科(Titanosauridae, 即偉龍科;包括迷惑龍屬〔Apatosaurus〕)。較小的蜥腳龍長達15公尺(50英尺),而較大的蜥腳龍,如迷惑龍屬常可達21公尺。腕龍是已知最大最粗壯的恐龍之一,長可達30公尺,重量80公噸。
蜥腳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