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足跡
1985年建立成都蜀陽製藥廠,隸屬於成都軍區企業管理局
1994年成立四川蜀陽企業(集團)有限公司
發展歷程
敢闖新路,促進企業快速成長
始建於1985年的成都
蜀陽製藥廠,是在
成都軍區供血站基礎上組建的軍辦小廠。建廠初期只有16人,25萬元資產,產品為凍乾健康人血漿,產量小、銷路窄、利潤薄,年產值僅萬餘元。為了改變企業落後面貌,謀求突破性發展,公司領導跑遍大半箇中國進行調查研究,考察兄弟軍區供血站,拜訪
血液製品專家教授,走訪
醫藥行業了解市場。經過綜合分析論證,對產品品種和
生產工藝做出了關鍵性的決策:一是決定上市場前景好的
人血白蛋白,作為企業的
主導產品;二是採用投資高、技術先進的低溫
乙醇蛋白分離工藝,放棄採用投資少、技術陳舊的
利凡諾法。1988年蜀陽製藥廠向上級借款和自籌資金,投資1168萬元,修建了
低溫乙醇法分離蛋白車間,1990順利通過國家
衛生部驗收,成為國家衛生部確認的血液製品
定點生產企業。當1992年和1995年國家衛生部先後發出通知,停止生產和使用
凍乾健康人血漿,淘汰利凡諾法生產工藝時,使許多同行業陷入了困境,而蜀陽製藥廠由於廠長的思維超前,決策正確,使該廠在產品品種和
生產技術上占領了先機,從而贏得了絕好的發展機遇。1993年,公司又投資800萬元,改建了中藥生產線,使蜀陽製藥廠形成了以血液製品為主,以
中成藥為輔的新的研發機構。
“九五”以來,全國血液製品
企業發展很快,由原來的20餘家猛增到39家,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謀求更大的發展,必須依靠
科學技術進步,增強
科技創新力度。因此,從1996年以來,公司著眼長遠,果斷決策,企業累計投入5000萬元進行技術改造。公司領導率領
工程技術人員建立了
白蛋白、
丙球蛋白、
白細胞干擾素等生產線,配備了先進的設備和檢測儀器,安裝了計算機
全自動化質量控制系統,使
生產條件達到了現代化的要求。通過此項大規模技改,改建了完全符合新版藥品
GMP的現代化廠房,更新添置了從美國、德國、日本進口的一流設備,增加了靜脈注射人血丙種球蛋白等新產品生產線,使公司成為國內處理血漿能力最大的血液製品生產企業,奠定了蜀陽在國內血液製品行業的領銜地位。
力創名牌、開拓了產品行銷市場
產品的科技含量決定了市場的
占有率。鑒於消費者對血液製品病毒安全性的擔憂,公司領導親自領軍產品病毒滅活的攻關,在巴氏病毒滅活法基礎上,創造了無
保護劑雙重病毒滅活新工藝,使
產品的安全性、穩定性、可靠性大幅度提高,市場
美譽度進一步擴大。鑒於這項工藝的
獨創性,國家科技部、
質量技術監督局、外經部、化工總局、環保總局聯合頒發了“
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並獲得
中國專利局、知識產權局專利證。2002年還得到美國專利局給予的專利
發明獎,產品市場由國內擴大到國外,2004年年創匯340萬美圓。
不管企業體制如何轉變,蜀陽藥業始終堅持把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
人員素質作為核心工作來抓。本著“德才兼備、任人唯賢”的原則,面向社會廣納英才,吸收了大批高級
經營管理和專業技術人員加盟到企業的創業隊伍中來。創造性地在企業內建立了“築巢引鳳”、“引鳳興巢”、“租巢借鳳”的人才引進和使用體系,用事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機制保障人才、激勵人才。經過二十年的發展,企業從創業初期的十餘人發展到員工人數逾500,管理幹部近百人的
組織規模,在企業發展壯大的同時,也為行業和社會培養了大批的有知識、精專業、懂市場、會管理的綜合性人才。
在推進
人員結構轉變的同時,公司也積極推動了現代
企業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業發展過程中,歷經四次體制調整,
企業管理形式隨之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此過程中,公司領導始終堅持決策、
執行和監督職能分開的
管理原則,重視抓好各項基礎管理規章制度的建設,堅持作到體制變、結構變、制度不變;領導變,職位變,行為不變。使企業在四次調整
中都實現了平穩過渡,並保持著企業
經營效益的持續增長。
二十年來,蜀陽藥業通過
自我發展,自我積累,獲得了快速成長。截止到2004年,
企業總資產近3億元,
淨資產近1.2億元,年
銷售收入2.5億元,
利潤總額2188萬元,上繳稅金3817萬元,累計向國家和政府交納稅金兩億多元,為地方經濟建設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在正確的領導下,蜀陽藥業的改革和
生產經營取得了突出成績,連年被上級管理部門評為先進企業, 1997年被國家醫藥管理局和
國家人事部評為“全國醫藥系統先進集體”,2004年被評為
成都市工業五十強企業,
四川省重點優勢企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