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上將(蜀漢五虎將)

五虎上將(蜀漢五位名將的合稱)

蜀漢五虎將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五虎上將,指漢末三國時期,跟隨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的五位將軍。分別為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陳壽最早作《三國志》時,將五人並列合為一傳,但還並未提出五虎上將的概念,而後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這五人被塑造成五虎將,並在文學作品、歷史書籍、個人作品集都有不同程度的記錄,在民間更是以藝術的形式被廣為流傳,隨著時代的發展,五人的人物順序也出現各種版本的改變。清乾隆皇帝主持修訂的《四庫全書》也將五虎收錄。

其他文學作品如《水滸》《隋唐》等都有著不同人物的五虎將組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虎上將
  • 別稱五虎五虎大將五虎將、五虎臣
  • 所處時代:漢末三國時期
  • 所屬陣營:蜀漢
  • 成員: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
  • 主要成就:建立蜀漢勢力
人物資料,主要成就,民間地位,史書評價,歷史沿革,順序變化,稱謂出處,學者新說,小說衍用,

人物資料

關羽(?-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人,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劉備稱漢中王后,關羽率軍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一度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劉禪時期追謚關羽為壯繆侯。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崇為“武聖”。
五虎上將五虎上將
張飛(?-221)字益德,幽州涿郡人,早期和關羽一起追隨劉備左右。劉備長坂坡敗退,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後,據水斷橋,曹軍沒人敢逼近;與諸葛亮、趙雲掃蕩西川時,於江州義釋嚴顏;漢中之戰時又於宕渠擊敗張郃,對蜀漢貢獻極大,官至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後被范疆、張達刺殺。劉禪時代追謚為“桓侯”。
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風茂陵人,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馬騰的兒子,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徵召馬超入京為官,但都被馬超拒絕。而後馬騰入京被封為衛尉,馬超就統領了馬騰的部隊。曹操治兵關中時,馬超聯合關中諸侯韓遂等抵抗曹操,但被曹操用離間計擊敗退走,而後聚攏部隊再次攻取隴上諸郡,失敗後依附漢中張魯。劉備攻打劉璋時,馬超投降劉備,與劉備軍合圍成都,漢中之戰後聯名上書尊劉備為漢中王。蜀漢建立後,馬超官至驃騎將軍、斄鄉侯。章武二年(222年)馬超病死,終年47歲,劉禪時期被追謚為威侯。
黃忠(?-220年)字漢升,南陽人,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後歸降劉備,隨劉備入川作戰。漢中之戰時,黃忠於定軍山一舉將曹魏名將夏侯淵斬殺。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去世。劉禪時代追謚為“剛侯”。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人,是繼關羽張飛之後最早追隨劉備的將領。早期跟隨公孫瓚,後在鄴城加入當時還依附在袁紹處的劉備。曾兩次救出劉備的兒子劉禪,稱“單騎救主”。漢水之戰時擊退曹軍,劉備稱其“一身是膽”,軍中將士呼其為“虎威將軍”。蜀漢政權,趙雲是五虎將里唯一的一位兩朝元老。死於建興七年(229年),劉禪時代追謚為“順平侯”。

主要成就

劉備建立蜀漢,五虎上將各自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關羽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劉備稱漢中王后,關羽率軍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一度想遷都以避其銳。
馬超有很高威望,尤其得羌、胡之心。馬超率軍參與合圍成都時,使得成都城內十分惶恐,加速了劉璋的投降。漢中之戰時。馬超與張飛屯下辯,氐族雷定七部有一萬人馬來回響馬超。增加了劉備爭奪漢中的軍事力量。
張飛與趙雲駐守荊州時,截住東歸的孫夫人,搶回劉禪。劉備奔波半生,只有這么一個兒子(後來的兩個兒子是入川之後與吳夫人所生),作為劉備的繼承人,非常受到重視,早在長坂坡敗逃時,趙雲就曾冒死將其救出。張飛、趙雲入川時,一率軍往北平定巴西郡,一率軍往南平定江陽、犍為郡,將成都周圍各郡縣全部占領,最後完成合圍成都。而後張飛於瓦口關大破張郃,平息了長久以來巴西的禍亂,趙雲於漢水大破曹軍,扭轉了漢中僵持不下的戰局。
黃忠在隨劉備入川作戰時,常常先登破敵,漢中之戰時,一舉將夏侯淵斬殺。夏侯淵是曹操留在鎮守漢中的主帥,他的死使得曹魏在漢中的守軍一時間群龍無首。

民間地位

關羽在後世的影響可以說是五虎上將里最高的,從北宋開始,歷朝歷代就開始了對關羽的追封,逐漸成為武聖,在民間以各種方式對其進行祭拜,被尊為“三界伏魔大帝”;張飛的廟宇僅在閬中享有祭祀;馬超廟祠於成都、漢中等地都建載錄,正統道藏中馬超被封為“馬超元帥護羌神”。黃忠祠已於文化大革命時被毀。趙雲廟在四川、河南、河北等地都有,道教尊其為“南宮輔佐真君”,台灣人尊其為“趙聖帝君”。

史書評價

陳壽: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馬超阻戎負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窮致泰,不猶愈乎!黃忠、趙雲強摯壯猛,並作爪牙,其灌、騰之徒歟?

歷史沿革

順序變化

在早期的《三國志平話》、《三國演義》中五虎上將的順序,都是關張馬黃趙。例如:黃正甫:本前為關張黃馬趙,後文關張馬黃趙:嘉靖本和周本:前關張馬黃趙,後關張馬趙黃;朱鼎臣前關張馬黃趙,後關馬張黃趙;葉逢春本和鄭以楨本,前後都是關馬張黃趙;湯賓尹本,關馬張黃趙,後關張馬趙黃;余像斗本,前關馬張黃趙,後關張馬趙黃。
清朝年間,毛綸與毛宗崗父子的《三國志演義》建立在《三國志通俗演義》和《三國志傳》的基礎上,修編成現在的通行版《三國演義》,將趙雲的位置放在了第三位,成為了現在的“關張趙馬黃”。

稱謂出處

五虎將在民間以藝術的形式被廣為流傳,包括戲曲評書等等,史書中如《山堂肆考》、《歷代名臣錄》等也有記載,至清時五虎將被收入《四庫全書》。

學者新說

2006年,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在《百家講壇》欄目里以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官職分別為前將軍、右將軍、左將軍、後將軍為由,首次提出“四虎將”一說,而將趙雲排除在外,並為趙雲叫屈。

小說衍用

五虎上將在小說里被大量套用,《水滸傳》中,關勝、林沖、秦明、呼延灼、董平為梁山五虎將;《狄青演義》中,狄青、石玉、張忠、李義、劉慶為五虎;《大明英烈傳》中,稱徐達、湯和、常遇春、胡大海、沐英為明朝開國五虎將;隋唐小說中,單雄信、王伯當、王君可、謝映登、羅成為瓦崗五虎;《呼楊合兵》中以呼延雲飛、楊懷玉、孟通江、焦通海、高英為五虎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