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鱒魚疾病防治技術

虹鱒魚疾病防治技術是虹鱒魚的養殖方法,虹鱒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且養殖產量較高,是當今世界廣泛養殖的品種之一。

概述,飼養,繁殖,魚病防治,

概述

虹鱒魚俗稱鱒魚,鮭科鮭屬原產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太平洋沿岸。虹鱒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且養殖產量較高,是當今世界廣泛養殖的品種之一。

飼養

幼魚的飼養。此階段魚體長可達3cm左右,幼魚活動能力和攝食能力都逐漸增強,魚池水深40-50cm,放養密度每平方米1000尾左右,飼養25-30天后,根據幼魚生長速度及時過篩分池。
幼魚的飼料有野生雜魚和牲畜肝臟,用絞肉機絞2-3遍,使其成糊狀,抹在細鐵紗盤上,掛在水中,日投餵占總體重的6%-12%,每日投餵4次。
魚種的飼養。體長達6cm,體重3g左右的魚種消化能力與成魚相似。水深80cm,土池水位可適當加高,放養密度每平方米200-300尾。
魚種階段應投餵人工顆粒飼料。飼料配比:動植物飼料各占50%。動物性飼料有魚粉、肉粉、小雜魚、蠶蛹及家畜、牲畜內臟等;植物性飼料有豆餅粉、麩皮、糖、青菜及榆樹葉等。顆粒大小一般直徑為2-4mm,每日投餵3-4次。投餵量占魚體總重量的6%。
成魚的飼養。成魚及尾重左右的魚種飼養方法相似。放養密度每平方米1-3尾,水深1-2m。飼料中,動物性飼料占60%-70%。顆粒大小以適口為度,一般直徑在4-8mm;日投餵2次,投餵量為魚總量的1%。

繁殖

虹鱒魚一般3年性成熟,也有2年產卵的。雌魚臨近產卵期,側線色彩鮮,食慾減退,尾鰭擺動游於池底。雄魚相互咬斗,追逐雌魚,水中時常出現因魚躍而激起的浪花。
選擇成熟好的親魚,雌雄分別放入網箱,保持水溫5℃-12℃。雌雄魚在外型上的主要區別:體色:在產卵期雄魚身體黑色素明顯增加,體色變黑;雌魚黑色素增加不明顯,體色稍暗。頭部:雄魚頭部較大、口大下頜向上彎曲,蓋住上頜;雌魚頭部較小、口小。泄殖腔:雄魚泄殖孔明顯突出,呈紅色;雌魚不突出,無色變。
采卵方法:一人抓住雄魚使其頭部向上,腹部朝下,對準接卵盆,一人手持清洗乾淨的盆,沿泄殖孔方向輕壓卵巢後緣,魚卵流入盆中。擠卵過程要輕、快儘量避免親魚受傷;然後同樣的方法輕輕擠壓雄魚腹部後緣,將精子擠入盆中,用羽毛攪拌30秒鐘,使二者充分接觸,隨即加入少量淡水,攪拌後,靜置1-2分鐘,之後加入多量淡水,將多餘體溶液和精液洗去,再加入適量淡水靜置,吸水4小時後,將受精卵倒入孵化盤內進行孵化,全過程需遮光進行。

魚病防治

當紅鱒魚出現游泳乏力,靜臥池底,體色發黑,發白或部分發白,攝食量降低等症狀時,是魚病潛伏期的外部表現,應及時診斷治療。
細菌性鰓病:主要病害之一,體重100克左右最易發病。症狀:病魚不活躍,無食慾,發病初期鰓部出血,粘液過多。防治:用0.5%濃度硫酸銅洗浴1-2分鐘,或1ppm硫酸銅全池洗浴1小時。
弧菌病:危害極大的一種疾病,易於晚春和秋季發生,發病初期體表和鰭的基部逐漸變黑,鰭的基部肛門體表有出血現象。嚴重時,表皮潰破,露出壞死的肌肉。治療:每kg投餵磺胺類藥物75-100mg,與飼料充分混合,連續投餵一星期。
腎臟病:鮭科魚類特有的疾病。病原體為革蘭氏陰性雙桿菌。症狀:雙眼突出,體側患部含紅色和乳黃色膿液,壞死部成白色隆起。防治方法是投餵磺胺類藥物。 (本文已被瀏覽 805 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