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北縣

蘿北縣

蘿北縣隸屬黑龍江省鶴崗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小興安嶺南麓與三江平原交匯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30°01′-131°34′,北緯47°12′-48°21′,縣境東北以黑龍江為界與俄羅斯隔江相望,邊境線長達146.5千米,西北與嘉蔭縣相連,西以梧桐河為界與鶴崗市、湯原縣毗鄰,東與綏濱縣接壤。

2011年蘿北縣的生產總值實現26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25.3%。2012年,蘿北縣下轄5個鎮、2個鄉,1個民族鄉,63個行政村。總人口23萬,總面積6784平方千米,縣人民政府駐鳳翔鎮

2018年10月22日,蘿北縣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蘿北縣
  • 外文名稱:Luobei County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黑龍江省鶴崗市
  • 下轄地區:5個鎮、3個鄉
  • 政府駐地:鳳翔鎮
  • 電話區號:0468
  • 郵政區碼:154200
  • 地理位置:黑龍江省鶴崗市中部
  • 面積:6784平方千米
  • 人口:23萬(2012年)
  • 方言:東北話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龍江三峽國家森林公園太平溝黃金古鎮興龍峽谷名山島
  • 機場佳木斯機場
  • 火車站鶴北站鶴崗站
  • 車牌代碼:黑H
  • 行政代碼:230421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條件,自然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土地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綜合,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交通,歷史文化,名勝古蹟,生態旅遊,文物古蹟,

歷史沿革

蘿北縣,以山得名。境內有托蘿山(今名山),設治時因治所在托蘿山北,故名“蘿北 ”。
蘿北縣蘿北縣
清代屬黑龍江副都統轄地。清末,1906年3月8日(清光緒三十二年二月十四日)奏準,將綏蘭海兵備道自綏化城移駐小興安嶺以東,改為興東兵備道,今蘿北縣轄區均在其管轄範圍內。1908年8月5日(清光緒三十四年七月初九日),黑龍江巡撫奏準,擬於托蘿山北設定蘿北直隸廳,歸興東道管轄。終因條件所限,從緩設定。
中華民國成立後,民國元年(1912年)6月26日,經大總統核准,於7月1日正式裁撤興東道,改設蘿北廳設治局,設治員於是日在省城啟用關防,7月16日“抵局任事”。
民國二年(1914年)7月1日,奉令將蘿北設治局改為蘿北縣,為二等縣,隸屬黑河道。縣署設在原興東道署。同時,將所屬高家屯警察事務所改為高家屯佐治局。同年10 月,將高家屯佐治局改為綏東城縣佐。
民國四年(1916年)5月,將縣境北部溫河、保興一帶劃出設定烏雲設治局。
民國五年(1917年)3月30日,黑龍江省長公署令,將縣境東部劃出,設定綏東設治局。東北淪陷後,隸屬黑龍江省。
民國二十一年(1933年)8月,偽縣公署遷駐兆興(今肇興鎮)。
民國二十二年(1934年)12月,劃歸三江省管轄。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6月,將寶泉保、梧桐保劃歸新設之鶴立縣管轄。
民國二十九年(1941年)10月,偽縣公署遷駐“ 鳳翔”。
民國三十三年(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隸屬合江省管轄。民國三十五年(1947年)1月,縣政府遷至“肇興 ”。
民國三十七年(1949年)5月,撤銷合江省,劃歸松江省管轄。
1954年8月,松、黑兩省合併後,劃歸合江專區管轄。同年10月,縣政府移駐萬財村(今鳳翔鎮)。1957年7月,將鶴崗市的寶泉嶺農場劃歸蘿北縣。
1958年11月,將寶泉嶺農場劃歸鶴崗市。1964年5月30日,國務院批准,將寶泉嶺農場劃歸蘿北縣。
1985年1月1日,將蘿北縣劃歸佳木斯市領導。1987年11月6日,國務院批准,劃歸鶴崗市領導。

行政區劃

2012年,蘿北縣下轄5個鎮、2個鄉,1個民族鄉,63個行政村。
鎮:鳳翔鎮鶴北鎮名山鎮肇興鎮團結鎮、雲山鎮。
鄉:太平溝鄉。 民族鄉:東明朝鮮族鄉
境內還有寶泉嶺分局所屬6個國營農場及鶴北林業局所屬19個森工林場。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蘿北縣位於鶴崗市之東,北以黑龍江主航道為界,與俄羅斯相望,國境線長145.6千米,西北與嘉蔭縣相連,南與湯原縣、樺川縣為鄰,東南與綏濱縣毗連。東起肇興鄉大江通島,西至鶴北鎮梧桐河東岸,南起葦場鄉松花江北岸,北至太平溝鄉嘉蔭河南沿,南北長131千米,東西寬108千米,轄區總面積6784平方千米,其中縣屬面積216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蘿北地勢西北高而多山,東南低而多沼澤,形成山地、崗地、平原、窪地四個階梯。其中山地、平原、水面各占50.32%、40.47%、9.21%,素有“五山一水四分田”之稱。

氣候條件

蘿北縣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7℃,無霜期128天,年降水量549.1毫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0年,蘿北境內有金屬、非金屬礦產39種,其中已探明儲量的有黃金、石墨、蛇紋岩、矽石、石英石、菱鎂、腐植酸等十餘種,礦體品位高、賦存好、儲量大,尤其是石墨,石墨的儲量為6.3億噸,是亞洲最大的石墨礦床,極富開採價值,2010年已形成20萬噸的開採規模,產品銷往世界各地。另外已探明大理岩儲量在10億噸以上。

生物資源

蘿北縣位於小興安嶺林帶,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截至2010年森林覆蓋率67.9%。林地面積 21.8萬公頃,活力木蓄積量737萬立方米,林木種類繁多,林質優良。原始森林、天然林、人工林和種類繁多的野生中草藥、山野產品構成了蘿北的綠色寶庫,有梅花鹿馬鹿黑熊、野豬、狍子、狐狸等上百種野生動物,有人參、黃芪、玉竹、五味子刺五加平貝龍膽草等上百種名貴的中草藥材;有猴頭、蕨菜、四葉菜黃花菜薇菜等山野菜,以及松籽、榛子、山里紅、都柿等山野果。
蘿北縣
蘿北縣的天然草場是天鵝、丹頂鶴等各種珍貴野生鳥類和野生動物的棲息樂園,葦盪珍禽,野趣橫生。

土地資源

截至2010年蘿北縣耕地面積7966公頃(不含寶鶴兩局),農村人均占有耕地11.99畝。

人口民族

截至2012年,蘿北縣總人口23萬人,其中縣屬人口89170人。共有有漢、朝鮮、滿族、回族、蒙古族等19個民族分布。

經濟

綜合

2011年,蘿北縣的生產總值實現26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25.3%。其中:第一產業完成7.6億元;第二產業完成7.3億元;第三產業完成11.1億元。財政收入完成5.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451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420元。萬元GDP能耗下降4.5%。
蘿北蘿北

第一產業

蘿北縣是黑龍江省有名的綠色食品基地、省級生態示範縣和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縣。
2011年,蘿北縣總播種面積112.6萬畝,糧食總產達到7.36億斤。奶牛存欄達到1.56萬頭。生豬飼養量達到34萬頭。全縣建立了10個示範基地,組建了2個千萬元現代農機合作社,蘿北縣土地規模經營達到15萬畝。

第二產業

2011年,蘿北縣屬地方工業增加值實現4.3億元;工企利稅實現2.8億元。其中規模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實現2.7億元;工企利稅實現1.9億元。石墨行業實現工業增加值4.8億元(其中縣屬實現3.3億元,增長54%);上繳稅金1.4億元,占財政收入的26%。

第三產業

2011年,蘿北縣進出口貿易額實現7674萬美元,同比2010年增長39.2%。進出口貨物2萬噸,同比2010年增長84.1%。出入境人員達5萬人次。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3年,蘿北縣有各級各類學校21所,其中高級中學、教師進修學校、職教中心、朝鮮族學校、教育幼稚園、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中心各1所;國中3所,其中縣直國中2所,農村寄宿制國中1所;國小4所;鄉鎮寄宿制中心國小8所,另有村級辦學點4個。在校中小學生1.05萬人,其中,小學生5607人,國中生3070人,高中生1823人,幼稚園幼兒2400人。蘿北縣在職教職工1109人,其中,中學教師428人,國小教師523人,進修學校25,職教中心67人,幼稚園54人,青少年學生校外活動中心13人,資助中心2人。國小、國中、高中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為99.8%、99.65%、87.22%。蘿北縣共有校舍總面積8.8萬平方米,其中國小校舍面積4.1萬平方米,生均8平方米;國中校舍面積4.78萬平方米,生均8平方米;高中校舍面積1.62萬平方米,生均11平方米。

文化事業

截至2013年,蘿北縣已形成了文藝演出團隊、傳媒廣告和文化信息服務行業、藝術學校等文化產業主體。新建了太平溝黃金古鎮、影視基地,名山沿江公園,葦場自然濕地等文化景區,接待國內外遊客百萬人次。

交通

蘿北縣境內黑龍江年過貨能力150萬噸,可停靠5000噸級貨輪。水路經名山口岸可以與俄羅斯等東歐獨立國協等國家開展對外貿易,又可以通過建還聯運與世界各地進行經貿往來,陸路可通過哈蘿高速公路和鶴北鐵路通程全國各地,交通十分便利。在黑龍江省各沿邊口岸中,名山口岸距省城最近。
蘿北站蘿北站
2010年,國家一類客貨口岸名山口岸年過貨能力可達150萬噸,可停靠5000噸級貨輪。水路經名山口岸可以與俄羅斯等東歐獨立國協國家開展對外貿易,又可以通過江海聯運與世界各地進行經貿往來,陸路可通過哈蘿高等級公路和鶴北鐵路通程全國各地。

歷史文化

知青文化
1968年至1979年間,22596名知青分別從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哈爾濱及鶴崗各大中城市來到蘿北,分布到蘿北各鄉村及農場,其中縣內知青1300名,寶泉嶺所轄各農場知青21296人。這些知青在文化、教育、衛生、科技及其它各條戰線做出了突出貢獻。知青濮存昕是著名影視明星,主動捐款30萬元,為寶泉嶺管局設立了“助學基金”。
抗聯文化
從1932年到1945年的十幾年間,先後有4500多名抗聯將士戰鬥在蘿北的江河湖汊、森林荒原、發動了近百次游擊鬥爭,重大戰事就有15次之多。突出的戰鬥有夜襲蘿北縣城,重創了日本侵略者,消滅日軍三十多人。在襲擊梧桐河金礦中,偉大的民族英雄抗日將領趙尚志血灑蘿北大地。
拓荒文化
蘿北縣拓荒的歷史是從清末蘿北建縣之初就已經開始的,墾荒文化主要有四部分組成:即軍墾文化、青墾文化、民墾文化、它墾文化。1955年,以楊華為首的第一支北京青年墾荒隊,首先來到蘿北建點墾荒。楊華高舉墾荒的大旗在蘿北乃至全國掀起了城市青年支邊墾荒的熱潮。
清金文化
蘿北黃金資源豐富,金子成色好,是流金淌銀的胭脂地,史稱“胭脂溝金礦”。清朝的興東道、蘿北廳以及民國的設治局、蘿北縣的官員勤政愛民,是蘿北歷史上的又一個亮點。
俄猶文化
在龍江成為中俄界江的147年中,蘿北與猶太自治州人民在互市貿易、婚姻締結、技術傳遞、旅遊觀光等方面的交往中,使蘿北的輕工產品、蔬菜種植技術等傳入猶太自治州,猶太人的樂觀性格、獨特飲食、婚姻風俗等亦融入蘿北大地。
土著文化
在土著文化的挖掘過程中,發現了蘿北地區第一個先民聚落雙豐遺址、蘿北地區第一座城市梧桐河河源古城,發現了這一地區古肅慎族給中原的貢品名鷹海東青。

名勝古蹟

生態旅遊

蘿北有多處的人文自然景觀,龍江三峽國家森林公園、名山島綜合旅遊區、望雲峰滑雪場、大馬河漂流站、太平溝黃金古鎮、太平溝地下森林等著名的景區、景點。以滑雪節、滾冰節、開江節暨飲食文化周、“7.16”戲水節等活動為主線,形成了有北方邊陲特色的冰雪文化、休閒文化,旅遊文化。蘿北縣旅遊局、旅遊社與全國各大旅遊社均有業務往來,可隨時為遊客安排國內旅遊線路和境外一日、三日、五日、七日和一月游。旅遊業已成為蘿北的新型朝陽產業。

文物古蹟

蘿北縣境內,經考古調查,2010年以來發現位於團結磚廠的隋末唐初的靺鞨墓地。墓地在磚廠西部一沙漫崗上,北距縣城鳳翔鎮約10千米。
1978年發現,黑龍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隊於1983年9月4日發掘墓葬10座,均為長方形土坑豎穴,長1.6~2.8米、寬0.8~1.6米不等,在5座墓內發現生土台,上置陶罐。只有1座墓(M1)於側壁底部一端掏有小龕,內置豬頭一個。沒有發現明顯的葬具痕跡,只有一些零碎的木炭。值得注意的是,所發現人骨均為頭骨和肢骨,這可能反映了二次葬的習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