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小記

蘭亭小記

(約公元321—379年),字逸少,號澹齋,漢族人。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居無錫洛社(今江蘇無錫)、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善書法,有“書聖”之稱。又因為他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東晉穆帝永和九年(353),王羲之和當時的名士謝安孫綽等41人,於三月三日在會稽郡山陰的蘭亭集會,他們曲水流觴,飲酒賦詩,各抒懷抱,最後由王羲之作序一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蘭亭小記
  • 創作年代:東晉
  • 文學體裁: 詞
  • 作者:王羲之
作者資料,王羲之,家庭背景,代表作與書法風格,家族背景,書法造詣,原文,翻譯,詞語與用法,

作者資料

王羲之

(約公元321—379年),字逸少,號澹齋,漢族人。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居無錫洛社(今江蘇無錫)、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善書法,有“書聖”之稱。又因為他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東晉穆帝永和九年(353),王羲之和當時的名士謝安孫綽等41人,於三月三日在會稽郡山陰的蘭亭集會,他們曲水流觴,飲酒賦詩,各抒懷抱,最後由王羲之作序一篇,總述其事,是為《蘭亭集序》。東漢時期琅琊國改治到開陽(今山東臨沂)。晉朝時期改置為琅琊省,北魏時期治即丘(今山東臨沂)。從曾祖王覽與《二十四孝圖》中的王祥為同父異母異兄弟,王覽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從伯父王導官至太尉,父親王曠官淮南太守 。14歲時,家族助晉室南渡建立東晉。
於江南建康(今南京市),與陳郡謝家同為東晉著名家族,唐詩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句。王羲之16歲時,被太尉郗鑒相中為“東床快婿”。初為秘書郎,後由征西將軍庾亮薦為寧遠將軍,改任江州刺史、右軍將軍、會稽(今浙江紹興)內史。因與揚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辭官不再為官。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時(公元345-347年),曾置宅於臨川郡城東高坡,名曰“新城”(今撫州市臨川區文昌學校內),宅內挖有生活用井和練習書法用的洗墨池,對此南朝劉宋時期著名文學家、臨川內史荀伯子的《臨川記》和宋朝文學大家曾鞏的《墨池記》均有記述。《墨池記》全文285字,介紹了墨池來歷,頌揚了王羲之苦練書法的精神。“文革”期間,墨池遭毀。2002年6月,撫州市政府引進外資500萬元,重建洗墨池,恢復舊貌,供遊人觀賞。
王羲之擅長書法,少從衛夫人衛鑠(王羲之的姨媽)學書法,後草書張芝,正書學鐘繇,博採眾長,精研體勢,一變漢魏以來波挑用筆,獨創圓轉流利之風格,各體皆精,被奉為“書聖”。其作品真跡無存,傳世者均為臨摹本。其行書《蘭亭集序》、《快雪時晴帖》、草書《初月帖》、正書《黃庭經》、《樂毅論》最著名。
在《王羲之集》中,有一則《臨川帖》:“不得臨川問,懸心不可言。子嵩之子來,數有使,冀因得問示之。”表達了對臨川的牽掛情懷。他在臨川“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墨池”精神,一直鼓舞著臨川學子。

家庭背景

晉室南渡北民南遷,在江南大融合。山東琅琊國王氏望族,經王覽(206年-278年)、王正王曠(約274年-328年)時,兩晉(266年-316年),發生“八王之亂”(290年-306年),歷16年,死30萬人。王曠善於審時度勢,效法先祖王覽,於東漢末年避亂南居30年。在五胡侵魯,琅琊危急,299年開始,兩晉大分裂,北方大混戰。
王曠為避戰亂,攜家眷於300年來江南吳地、江南洛社鄉下定居,為官江南,任丹陽太守、安東將軍的參軍多年(302年-307年)。公元302年,長沙王司馬乂殺山東齊王司馬冏時,王曠全家均已避亂南下,遷居山陰(紹興),並上奏朝廷,建議晉室南遷。
公元303年,西晉惠帝太安二年癸亥七月十一日,王曠的夫人在江南洛社(今江蘇無錫市洛社鎮)家內生下第二個兒子,取名羲之,字逸少。王曠的弟弟王廙當了侄兒王羲之的啟蒙老師。王廙文武的全才,被譽為“過江書畫第一”。
王羲之童年時代,常隨母親從鄉下到無錫城裡看望堂伯父王導,深受王導寵愛。309年,王曠率軍北上、馳援并州,全軍覆沒,被劉聰俘虜。王羲之在無錫家中學習父親《筆論》,書法大有長進。並隨母常去建鄴走親訪友。316年,小有名氣的王羲之作客尚書左僕射周顗(269年-322年)家,宴席上周顗面對四坐贈牛心於羲之。316年司馬鄴出降匈奴,西晉亡。317年,劉聰殺司馬鄴,在建鄴,琅琊王司馬睿即晉王位,改元建武元年,史稱東晉,拜王導為右軍將軍兼揚州刺史,監督江南諸軍事。318年東晉元帝司馬睿大興元年,拜王導丞相,封驃騎將軍,儀同三司。元帝在位六年,322年,優憤而亡,終年47歲。這年王敦(王羲之的另一個堂伯)攻建康,殺周顗。征西將軍庚亮因見王羲之《答家兄書》,嘆服之極,並與羲之書云:“……煥若神明,頓還舊觀”並請為參軍,累遷長史。亮臨行前,上疏朝廷,稱羲之貴有鑒裁。不久王羲之遷寧遠將軍,江州刺史,不料,王羲之離開無錫家母,赴江西的上任途中,卻遭原江州刺史的追殺。不能上任,憤怒之餘,遊歷廬山之後就返家,並辭官,此年,王敦謀反,攻建康,後病亡。
公元326年,王羲之在鄉下家中閒居習字,經母親勸說去建康探親,臨時寄居在烏衣巷王導家中。成帝即位,即成和元年,拜王導為司徒。車騎將軍郗鑒領徐州刺史駐守京口(鎮江),此時剛平定王敦之亂不久,出於政治原因,與王導拉關係,實行王郗聯姻,派家丁上門求婿,步入東廂,發生“坦腹東床”的故事

代表作與書法風格

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書《黃庭經》、《樂毅論》、草書《十七帖》、《初月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蘭亭序》等。其中,《蘭亭集序》為歷代書法飛家所敬仰,被譽作“天下第一行書”。王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其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一句來讚美王羲之的書法之美。傳說王羲之小的時候苦練書法,日久,用於清洗毛筆的池塘水都變成墨色。後人評曰:“飄若游雲,矯若驚龍”、“龍跳天門,虎臥凰閣”、“天質自然,丰神蓋代,被後人譽為“書聖”。有關於他的成語有:入木三分東床快婿……王羲之書風最明顯特徵是用筆細膩,結構多變。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唐代的歐陽詢、虞世南、諸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的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頫,明代董其昌,這些歷代書法名家對王羲之心悅誠服,推崇備至,因而他享有“書聖”的美譽。

家族背景

晉室南渡北民南遷,在江南大融合。山東琅琊國王氏望族,經王覽(206年-278年)、王正到王曠(約274年-328年)時,兩晉(266年-316年),發生“八王之亂”(290年-306年),歷16年,死30萬人。王曠善於審時度勢,效法先祖王覽,於東漢末年避亂南居30年。在五胡侵魯,琅琊危急,299年開始,兩晉大分裂,北方大混戰。
王曠為避戰亂,攜家眷於300年來江南吳地、江南洛社鄉下定居,為官江南,任丹陽太守、安東將軍的參軍多年(302年-307年)。公元302年,長沙王司馬殺山東齊王司馬冏時,王曠全家均已避亂南下,遷居山陰紹興),並上奏朝廷,建議晉室南遷。
公元303年,西晉惠帝太安二年癸亥七月十一日,王曠的夫人在江南洛社家內生下第二個兒子,取名羲之,字逸少。王曠的弟弟王廙當了侄兒王羲之的啟蒙老師。王廙文武全才,被譽為“過江書畫第一”。
王羲之童年時代,常隨母親從鄉下到無錫城裡看望堂伯父王導,深受王導寵愛。309年,王曠率軍北上、馳援并州,全軍覆沒,被劉聰俘虜。王羲之在無錫家中學習父親《筆論》,書法大有長進。並隨母常去建鄴走親訪友。316年,小有名氣的王羲之作客尚書左僕射周顗(269年-322年)家,宴席上周顗面對四坐贈牛心於羲之。316年司馬鄴出降匈奴,西晉亡。317年,劉聰殺司馬鄴,在建鄴,琅琊王司馬睿即晉王位,改元建武元年,史稱東晉,拜王導為右軍將軍兼揚州刺史,監督江南諸軍事。318年東晉元帝司馬睿大興元年,拜王導為丞相,封驃騎將軍,儀同三司。元帝在位六年,322年,優憤而亡,終年47歲。這年王敦(王羲之的另一個堂伯)攻建康,殺周顗。征西將軍庚亮因見王羲之《答家兄書》,嘆服之極,並與羲之書云:“……煥若神明,頓還舊觀”並請為參軍,累遷長史。亮臨行前,上疏朝廷,稱羲之貴有鑒裁。不久王羲之遷寧遠將軍,江州刺史,不料,王羲之離開無錫家母,赴江西的上任途中,卻遭原江州刺史的追殺。不能上任,憤怒之餘,遊歷廬山之後就返家,並辭官,此年,王敦謀反,攻建康,後病亡。
公元326年,王羲之在鄉下家中閒居習字,經母親勸說去建康探親,臨時寄居在烏衣巷王導家中。成帝即位,即成和元年,拜王導為司徒。車騎將軍郗鑒領徐州刺史駐守京口(鎮江),此時剛平定王敦之亂不久,出於政治原因,與王導拉關係,實行王郗聯姻,派家丁上門求婿,步入東廂,發生《坦腹東床》的故事

書法造詣

王羲之自幼愛習書法,由父王曠、叔父王廙啟蒙。七歲善書,十二歲從父親枕中竊讀前代《筆論》。王曠善行、隸書;王廙擅長書畫,王僧虔《論書》曾評:“自過江東,右軍之前,惟廙為最,畫為晉明帝師,書為右軍法。”王羲之從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書學薰陶。
王羲之早年又從衛夫人學書。衛爍,師承鐘繇,妙傳其法。她給王羲之傳授鐘繇之法、衛氏數世習書之法以及她自己釀育的書風與法門。
《唐人書評》曰:“衛夫人書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紅蓮映水,碧沼浮霞。”
今人沈尹默分析說:“羲之從衛夫人學書,自然受到她的薰染,一遵鐘法,姿媚之習尚,亦由之而成,後來博覽秦漢以來篆隸淳古之跡,與衛夫人所傳鐘法新體有異,因而對於師傳有所不滿,這和後代書人從帖學入手的,一旦看見碑版,發生了興趣,便欲改學,這是同樣可以理解的事。可以體會到羲之的姿媚風格和變古不盡的地方,是有深厚根源的。”

原文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翻譯

這裡有崇山峻岭,茂密的樹林,挺拔的竹子,又有湍急的水流,像帶子一般環繞著亭子。把水流當做彎曲的水道,讓酒杯順其而下。即使沒有音樂的熱鬧,一邊喝酒,一邊吟詩,也足夠抒發自己的情感。這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微風和暢。

詞語與用法

一、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例1:群賢畢至  賢,本是形容詞,意為賢能、賢惠,而在此句中的意思是“賢能的人,賢才”,屬於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例2:少長鹹集  少、長,本義分別為“年紀輕”“年紀大”之意,而在此句中解釋為“年紀小的人”和“年紀大的人”,作名詞用。
例3:死生亦大矣  大,本義為形容詞,而在此句中可譯為“大事”,作名詞用。
二、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足以極視聽之娛  極,本義為“頂點、盡頭”,是名詞,而在此句中解釋為“窮盡”,作動詞用。
三、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例:齊彭殤為妄作  齊,本義為“整齊”,是形容詞,而在此句中解釋為“認為……是等同的”,屬於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四、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1:映帶左右  帶,原意作“帶子”講,是名詞,而在此句中活用為動詞,作“環繞”講,屬於名詞活用為動詞。  例2:一觴一詠  觴,本義為“酒杯”,在此句中解釋為“喝酒”,是動詞。
五、動詞活用為名詞  例:足以極視聽之娛  視、聽,原來都是作動詞用,而在此句中解釋為“視覺和聽覺”,可以引申為“眼睛和耳朵”,是名詞。
六、動詞的使動用法  例1:引以為流觴曲水  流,本義為“流動”之意,而在此句中解釋為“使……漂浮”,屬動詞的使動用法。  例2:所以遊目騁懷  游、騁,本義分別為“遊動”和“跑”,而在此句中解釋為“使……舒展”和“使……開暢”,為動詞的使動用法。
七、數詞的意動用法
例: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一,是數詞,而在此句中解釋為“認為……是一樣的”,屬於數詞的意動用法。
【古今異義】
其次——古義:其,代詞,指曲水。次,旁邊、水邊。如:列坐其次。今義:① 次第較後;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斯文——古義:這次集會的詩文。如:亦將有感於斯文。今義:文雅;文化或文人。
懷抱——古義:胸懷抱負。今義: ①抱在懷裡; ② 胸前; ③ 心裡存著; ④ 打算。
以為——古義:把……作為。如:引(之)以(之)為流觴曲水。今義:認為。
所以——古義: ①所用來。如:所以遊目騁懷;②……的原因。如:所以興懷。
今義: ①表因果關係的連詞;②實在的情由或適宜的舉動(限用於固定詞組中做賓語)。
俯仰——古義:形容時間短暫今義:低頭抬頭。
品類——古義:物品,物類。指天地萬物。今義:物品的種類。
【句式】
古漢語句式:
a) 判斷句:死生亦大矣。
b) 倒裝句:當其欣於所遇(介詞結構後置,即狀語後置)。
c) 倒裝句: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不能喻之於懷(狀語後置)。
d)省略句:引(之)以為流觴曲水。
通假字
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 "趣" 通 "趨" 取  悟言一室之內 “悟”通“晤” 面對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