蘘荷(中藥)

蘘荷(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蘘荷,中藥名。為姜科植物蘘荷Zingiber mioga (Thunb.) Rosc.的根莖。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具有活血調經,祛痰止咳,解毒消腫之功效。用於月經不調,痛經,跌打損傷,咳嗽氣喘,癰疽腫毒,瘰癧。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蘘荷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芭蕉目
  • :姜科
  • :姜屬
  • :蘘荷
  • 採集時間:夏、秋季
  • 毒性:小毒 (《藥性論》)
貯藏,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炮製,一、炮製方法,二、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藥材性狀,藥理作用,相關論述,附註,

貯藏

仲冬以鹽藏蘘荷,用備冬儲,又以防蟲。

別名

嘉草、葍蒩、芋渠、白蘘荷、覆葅、蕧苴、陽藿、羊藿姜、山姜、觀音花、蓮花姜、高良姜、野生薑、土裡開發、野老薑、良姜、土裡開花土裡謝、野山姜、野薑、陽荷。

入藥部位

根莖。

性味

味辛,性溫。

歸經

歸肝、肺經。

功效

活血調經,祛痰止咳,解毒消腫。

主治

用於月經不調,痛經,跌打損傷,咳嗽氣喘,癰疽腫毒,瘰癧。

相關配伍

1、治跌打損傷:鮮蘘荷根莖15-30g,水煎服。或曬乾研粉,用黃酒沖服,每次9-15g。
2、治淋巴結結核: 鮮蘘荷根莖60g,鮮射干莖30g。水煎服。
3、治指頭炎:鮮蘘荷根莖加鹽少許,搗爛外敷。(1-3方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研末;或鮮品絞汁。外用:適量,搗敷;搗汁含漱或點眼。

使用注意

忌用鐵煎煮。孕婦禁服。

炮製

一、炮製方法

洗淨,切段,曬乾。

二、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鮮用或切片曬乾。

形態特性

株高0.5-1米;根莖淡黃色。葉片披針狀橢圓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0-37厘米,寬4-6厘米,葉面無毛,葉背無毛或被稀疏的長柔毛,頂端尾尖;葉柄長0.5-1.7厘米或無柄;葉舌膜質,2裂,長0.3-1.2厘米。穗狀花序橢圓形,長5-7厘米;總花梗從沒有到長達17厘米,被長圓形鱗片狀鞘;苞片覆瓦狀排列,橢圓形,紅綠色,具紫脈;花萼長2.5-3厘米,一側開裂;花冠管較萼為長,裂片披針形,長2.7-3厘米,寬約7毫米,淡黃色;唇瓣卵形,3裂,中裂片長2.5厘米,寬1.8厘米,中部黃色,邊緣白色,側裂片長1.3厘米,寬4毫米;花葯、藥隔附屬體各長1厘米。果倒卵形,熟時裂成3瓣,果皮裡面鮮紅色;種子黑色,被白色假種皮。花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谷中陰濕處,江蘇也有栽培。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藥材性狀

根莖呈不規則長條形,呈結節狀,彎曲,長6.5-11cm,直徑約1cm。表面灰棕黃色,有縱皺紋,上端有多個膨大凹陷的圓盤狀莖痕。頂端有葉鞘殘基。周圍密布細長圓柱形鬚根,直徑1-3cm,有深縱皺紋和淡棕色短毛;質柔韌,不易折斷,折斷面黃白色,中心有淡黃色細木心。氣香,味淡微辛。

藥理作用

1、祛痰作用。
2、抗真菌作用。
3、鎮咳作用。

相關論述

《浙江藥用植物志》:“活血止痛,化痰,解毒。主治氣滯腹痛,胃痛,跌打損傷,腰痛,頸淋巴結結核,治頭疔。”

附註

蘘荷是一種常見的作料,它獨特的香味和辣味可以增進食慾。人們通常把蘘荷切碎後放入麵條,味噌湯中提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