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人

蘇格蘭人

蘇格蘭人(英語:scottish,蘇格蘭蓋爾語: Albannaich,拼音:Sūgélán rén),為西歐英國的少數民族,是蘇格蘭當地的土著民族。屬歐羅巴人種大西洋波羅的海類型,多信基督教的長老會教派,少數信天主教。主要分布在大不列顛島北部的蘇格蘭 (占當地人口92%),並散布在英國各地。蘇格蘭境內人口近500萬,但全世界另有5000萬人擁有蘇格蘭血統。

蘇格蘭人歷來是一個崇尚自由與獨立的民族,為維護獨立與自由,蘇格蘭人的祖先進行過無數次英勇的鬥爭。蘇格蘭人的國花是滿身長刺的薊花,俗稱“蘭刺頭”,裡面包含著蘇格蘭人反對外族侵略的傳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格蘭人
  • 外文名:scottish
  • 蘇格蘭蓋爾語: Albannaich
  • 拼音:Sūgélán rén
簡介,傳說,歷史,史前,王國建立,獨立戰爭,斯圖亞特王朝,分布,文化,語言,宗教,教育,民族服飾,服飾歷史,服飾發展,衣著場合,婚禮習俗,傳統婚俗,訂婚典禮,新婚前夜,結婚禮服,婚禮,民族名人,歷史名人,現代名人,相關詩歌,

簡介

蘇格蘭境內平原分布較少,主要以丘陵為主,因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蘇格蘭人又被稱為英國的“山地民族”。蘇格蘭的總面積比英格蘭的一半還要多,但人口僅522萬,約為英格蘭人口的10.4%,而且這些人口大都集中在首府愛丁堡格拉斯哥阿伯丁鄧迪等城市,而不少丘陵和山區幾乎是荒無人煙。
占英國人口總數約1/12的蘇格蘭人,是英國民族大家庭中的主要一員。然而,在英國歷史上,直到1603年以前,蘇格蘭仍然是一個與英格蘭接壤的獨立王國,並經常與英格蘭發生戰爭。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蘇格蘭人,也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民族。
現代蘇格蘭人的祖先,主要是公元前l000年左右從歐洲大陸遷徙而來的皮克特人和後來逃到不列顛的克爾特人,還有一部分是歐洲的日耳曼人。皮克特人,克爾特人和日耳曼人經過長期的融合,終於形成了蘇格蘭民族的主體。

傳說

公元78-84年,由羅馬駐不列顛總督阿格里科拉率領的羅馬帝國軍隊完成了對不列顛大部分地區的征服,整個英格蘭地區幾乎處於羅馬軍隊的鐵蹄之下。然而,羅馬軍隊對北部蘇格蘭的進犯卻屢遭失敗。這一方面是由於蘇格蘭地區地形複雜,羅馬騎兵不易發揮作用;另一方面是與蘇格蘭人的英勇抵抗分不開的。羅馬軍隊每前進一步,都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有一個夜晚,一支蘇格蘭軍隊經過數天的行軍,到達前沿陣地時已是人困馬乏。蘇格蘭軍隊很快酣然入睡了,負責執勤的幾名士兵剮開始還能強打精神,後來就不知不覺打起盹來。不料,此時有一小股羅馬士兵趁著夜色偷偷地分兵幾路包超過來。他們企圖打蘇格蘭人一個措手不及,一場圍殲蘇格蘭人的戰鬥眼看就要打響。然而,就在羅馬士兵偷偷進逼過程中,猛然聽見一聲慘叫。原來,一個腳穿草鞋的羅馬士兵不小心一腳踩到了蘭刺頭上,堅硬的刺頭透過草鞋,扎進了他的腳掌。這叫聲在黑夜之中顯得特別刺耳,它很快驚醒了熟睡中的蘇格蘭士兵。他們迅速起身,投入戰鬥,並一舉殲滅了前來偷襲的羅馬士兵。
在這次戰鬥中,蘭刺頭(藍刺頭)拯救了蘇格蘭軍隊,所以蘇格蘭人對它有著特殊的感情,並把它奉為“國花”。

歷史

史前

蘇格蘭人類居住的證據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500年。青銅與鐵器時代,凱爾特人的文化是地區內的主要影響力,但是並沒有大規模的外來移民或者入侵。根據羅馬帝國幾百年後的記載考據,蘇格蘭在公元前700年以後可能已經有很多部落聚居甚至是極小規模的王國。
公元43年開始,羅馬帝國正式入侵和占領大不列顛島,壓制了島嶼南部的抵抗,在今天英格蘭的部分區域設立了行省“不列顛尼亞”。在島嶼北部,羅馬人遭遇了當地人的對抗,並把當地命名為加勒多尼亞(Caledonia)。這個名稱直到今天仍然是對於蘇格蘭的別稱之一。當地的居民也被稱為皮克特人(Pict),主要是凱爾特族。
加勒多尼亞各部落無組織的抵抗根本不是羅馬帝國職業正規軍隊的對手。羅馬軍隊長驅直入,在公元80年左右到達了蘇格蘭中部的泰河流域。他們的海軍則在更北方完成了對於大不列顛島北部海岸線的查探,確認這是一個島嶼。
不過雖然羅馬帝國輕易就能夠征服“加勒多尼亞”的很多地區,但是在如此偏遠的地區長期占領卻是力不從心。不列顛尼亞省的多屆首腦都曾試圖在不同地方設立據點和防禦設施等,如安多寧長城等,但是最終都被棄用。羅馬不列顛尼亞省的較固定北疆在哈德良長城,位置在今天英格蘭北部城市紐卡斯爾卡萊爾一線。
羅馬帝國對於大不列顛島的侵占,不但使現今的蘇格蘭地區為歐洲文明所知,也使不同的文化和居民開始流入該地區。主要的有原大不列顛島南部的盎格魯-薩克遜人,愛爾蘭島上凱爾特族講蓋爾語的斯科特人(Scoti或Scotti)等。數百年後,斯科特這個詞卻在英語中被陰差陽錯的用來代表蘇格蘭地區。
基督教在歐洲文明散播時,也流傳到了現今的蘇格蘭地區。

王國建立

西羅馬帝國崩潰後,羅馬勢力從大不列顛島撤出,控制力量的真空引起西北歐其它勢力的興趣。維京文明盛世時期,現今挪威地區的諾斯人(Norse)經常對蘇格蘭沿海進行跨海侵略,並最終長期占據了今天的設德蘭群島和奧克尼群島
傳說中的國王肯尼思一世征服了周圍的地區的皮克特人,建立了第一個真正的蘇格蘭王國,蓋爾語稱阿爾巴,時間大約在公元九世紀上半葉。
1034年,鄧肯一世(DonnchadI)繼承阿爾巴王國時,其領土基本已包括了今天蘇格蘭在大不列顛島上的範圍。此後,在這次繼承中未能得勢的麥克白(Macbeth)起兵反抗鄧肯並獲勝,奪得王位。不過,鄧肯的兒子馬爾康姆三世(MáelColuimIII)在十餘年後復仇成功,重新奪回王權。莎士比亞的劇作麥克白將這一系列事件徹底戲劇化,是四大悲劇之一。
英格蘭影響:1066年,征服者威廉率領的軍隊入侵英格蘭,擊敗了英格蘭原有的勢力。原勢力的繼承人之一逃亡到蘇格蘭,並將妹妹嫁給了國王馬爾康姆。這一行為激怒了征服者威廉,他的軍隊在1072年入侵蘇格蘭,勢如破竹。馬爾康姆被迫投降,宣布蘇格蘭王國的臣服,並送兒子鄧肯到英格蘭為人質。
1098年,馬爾康姆死後,他的弟弟繼位,而英格蘭王國卻支持已經做了幾十年人質的鄧肯繼承王位。鄧肯奪權後僅幾個月,就被謀殺。此後幾個世紀,蘇格蘭王位爭分不斷,英格蘭王國則往往根據自己利益,藉機公開或暗中影響繼承問題。而兩個王室家族的血緣關係也隨著婚姻逐漸建立。嫁入蘇格蘭王室的英格蘭王族逐漸將歐洲貴族文化等傳教到了蘇格蘭。

獨立戰爭

第一次獨立戰爭
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尤其在意對於蘇格蘭的直接和間接控制,通過不同手段削減蘇格蘭王權和其影響力。1295年,蘇格蘭國王與法國簽訂了盟約,史稱“老同盟”(AuldAlliance)。愛德華一世於次年起兵進攻蘇格蘭,推翻了當時的國王,並將蘇格蘭國王加冕時必須的命運之石奪走,送回西敏寺。但是此後蘇格蘭著名民族英雄威廉·華萊士聚集民眾,在斯特靈橋擊敗了英格蘭大軍。1298年,愛德華一世親征,最終徹底粉碎了蘇格蘭的抵抗。蘇格蘭幾乎成為英格蘭王國領土的一部分。
1307年,愛德華一世去世。蘇格蘭貴族和原王位繼承人之一的羅伯特·布魯斯加大了反抗獨立運動的力度,並被地方勢力認可為蘇格蘭的新國王。1314年,布魯斯在班諾克本大敗英格蘭軍隊,取得實際上的獨立。1320年,蘇格蘭的地位獲得羅馬教皇的認可。1328年,愛德華一世之孫愛德華三世簽訂協約,承認蘇格蘭是獨立國家,並許諾妹妹與羅伯特·布魯斯的四歲的幼子大衛一世聯姻。第一次獨立戰爭結束,蘇格蘭人獲得獨立。
第二次獨立戰爭
1329年,僅過了一年,羅伯特·布魯斯去世,其子大衛二世繼位,年僅5歲。英格蘭又以繼承權糾紛為由,支持試圖奪取王權的傀儡人物愛德華·巴里奧,於1332年再次進攻蘇格蘭,開始第二次獨立戰爭。英格蘭軍隊攻占領蘇格蘭許多城鎮,並將其中的八個郡通過新擁立的傀儡國王的名義正式轉讓給英格蘭。1334年,10歲的蘇格蘭國王大衛二世與12歲的王后(愛德華三世的幼女)到法國避難。蘇格蘭又一次處在被徹底征服的邊緣。
然而,蘇格蘭當地貴族始終沒有放棄抵抗。1337年,英格蘭與法國長期的紛爭終於升級為戰爭。愛德華三世不得不從蘇格蘭調回主力軍隊,對於蘇格蘭的控制逐漸減弱。1341年,17歲的大衛二世返回蘇格蘭,正式領導獨立戰爭,國內士氣大振,兼之與法國同盟,蘇格蘭人再次獨立。
1346年,大衛二世率大軍入侵英格蘭北部,在英格蘭後方聲援法國的行動。不過蘇格蘭軍隊此次在內維爾十字之戰中遭遇慘敗,大衛二世被俘虜後押送到英格蘭關押。但是英格蘭也無力再大舉入侵蘇格蘭,其擁立的傀儡王巴里奧不久宣布放棄繼承王位的要求,回到英格蘭隱居。
1357年,雙方簽訂和約,大衛二世被釋放回到蘇格蘭,但是蘇格蘭必須向英格蘭支付高額贖金,分期償還。

斯圖亞特王朝

1371年,大衛二世去世,無子嗣。其父羅伯特·布魯斯的外孫羅伯特·斯圖亞特繼位,稱羅伯特二世,開始了斯圖亞特王朝。
斯圖亞特各任君主在位期間試圖鞏固王權,削弱過去百餘年間經常掌握朝政攝政貴族的權利。不過最主要的是這個王朝奠定了一個比較穩定的王室家族,之後幾代君主都是父子直系傳承,基本改變了蘇格蘭之前數百年繼位混亂的局面。
公元15世紀和16世紀初,經歷了數百年外國侵略後的蘇格蘭在各方面都有巨大發展。蘇格蘭從丹麥王國獲得了奧克尼和設德蘭群島的主權,最終確立了迄今為止的疆界。文化教育上,蘇格蘭建立了四所古大學,在數量上一度超越了英格蘭。
和英格蘭的關係也很微妙,雙方雖然心存敵意,但是出於利益又不得不互相約束,更加在王室和貴族間通過婚姻加強聯繫和影響。其中最重要的一次聯姻是詹姆斯四世迎娶了英格蘭都鐸王朝的第一代國王亨利七世之女,此後斯圖亞特王朝的後裔也同時有都鐸王朝的血統。
1513年,詹姆斯四世為了遵守兩百多年前與法國建立的“老同盟”,同意入侵英格蘭北方,幫助法國在歐洲大陸與英格蘭的戰事。蘇格蘭軍隊在英格蘭境內遭遇慘敗,全軍覆滅,詹姆斯四世喪生,其子詹姆斯五世繼位,年僅1歲。國家的實際控制權又落入攝政大臣之手。

分布

在英國以外的地區,也有很多蘇格蘭人的後裔生活,主要集中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
根據2000年的美國人口普查,有480萬美國人擁有蘇格蘭血統,占美國總人口的1.7%。在加拿大,根據2001年的人口普查,蘇格蘭裔加拿大人人口數為4,157,210人,是加拿大的第三大民族。

文化

語言

在蘇格蘭的絕大部分地區,英語早已成為一種通用的語言。然而,蘇格蘭人在說英語時,往往帶有濃重的地方口音。因此,在英國社會中,一個蘇格蘭人只要開口說幾句話,人們不用細問,就可根據其口音判定他是蘇格蘭人。英語在向蘇格蘭傳播過程中,本身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現代英語中有不少辭彙是蘇格蘭人專用的,這是英語受蘇格蘭民族語言影響的結果。
蘇格蘭本民族的語言為蓋爾語,它是一種起源於古克爾特浯的語言,現在仍講這種語言的約有8萬人,他們主要居住在蘇格蘭沿海的各個島嶼上以及西北部的蘇格蘭高地。蓋爾語對於大部分蘇格蘭人來說已成為一種陌生的語言,但在蘇格蘭的不少學校中,仍然教授這種語言,這是蘇格蘭人保持自己民族傳統的一個重要方面。

宗教

在中世紀,蘇格蘭與英格蘭都受加爾文教的影響,當英格蘭進行宗教改革、確立安利甘教會為英國國教時,蘇格蘭並沒有步其後塵,在約翰·諾克斯的領導下,蘇格蘭也進行了宗教改革,並將長老會教會作為自己的國教會。
根據l8世紀初與英格蘭簽訂的合併條約,蘇格蘭在宗教事務方面享有完全自由,不受英格蘭國教或英國國會的支配。蘇格蘭的國教現有教堂l870個,教堂由教徒選出的德高望重的“長老”與牧師共同管理,牧師之間人人平等,沒有主教與大主教之分。區域性的教會事務由牧師及長老層層選出的組織或全區代表會議開會決定。
蘇格蘭的“長老會”教會有著古老的清教主義傳統。在早期,他們不僅反對天主教舊制和繁瑣儀文,也反對王公貴族的驕奢淫逸。他們反對任何形式的娛樂,跳舞、看戲、賽馬等娛樂活動都是他們不能接受的。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清規戒律有不少已被拋棄,但那種勤勞儉樸的清教傳統卻一直保存下來。

教育

由於受清教主義影響較深,在蘇格蘭,教育在面向大眾方面要比英格蘭早得多。早在300年前,蘇格蘭的每個郡就至少擁有一所學校。當牛津劍橋這兩所著名的英格蘭大學為富家子弟所壟斷時,蘇格蘭的大學裡卻坐著許多窮困人家的孩子。這些大學裡培養出來的學生,有的成為中學的老師,有的擔任教區牧師,但更多的學生是利用他們所學到的技能,來到英格蘭尋求發展機遇。這一過程有時被人稱為蘇格蘭人對英格蘭的“征服”,直到今天仍是如此。

民族服飾

蘇格蘭服飾蘇格蘭服飾
蘇格蘭短裙的雛形蘇格蘭裙的雛形用蓋爾語說就是feileadh mor,英文的意思是Kilt 這個詞源於古斯堪的那維亞語,意思是折起來包裹身體的衣服。
一套正式的蘇格蘭裙及配飾包括:長度及膝的方格呢裙、色調與之相配的背心和花呢夾克、長筒針織厚襪、皮帶、帽子、毛皮帶、匕首;有時肩上還斜披一條花格呢毯,用別針在左肩處固定。
蘇格蘭短裙,最顯著的標誌,就是裙子上的格子。蘇格蘭短裙上的格子,素有一“格”一階級的說法,說“蘇格蘭短裙等於一部大英帝國的歷史”。據說,英國蘇格蘭格子註冊協會記載著幾百種不同的格子圖案,有些以姓氏命名,代表著不同的蘇格蘭家族。黑灰格被稱為“政府格”,也有特別為皇室成員定製的格子圖案,貴族穿的格子圖案,則被稱為“貴族格”。

服飾歷史

蘇格蘭男人穿裙子習俗的由來於1707年蘇格蘭與英格蘭合併後,“基爾特”作為蘇格蘭的民族服裝被保留下來。蘇格蘭人穿著這種裙服表示他們對英格蘭人統治的反抗和要求民族獨立的強烈願望。在17世紀和18世紀,蘇格蘭高原部落之間的戰爭終年不休,戰場上的男人們便以所穿的格子圖案來辨認敵我,有點兒像現在的 “軍服”。
在過去,這些格子不能隨便亂用。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方格的設計越來越多,現在估計不下千餘種。
蘇格蘭人視蘇格蘭短裙為“正裝”,在婚禮或者其他較為正式的場合才穿。直到現在,蘇格蘭的軍隊還把蘇格蘭短裙當成制服。

服飾發展

今日的蘇格蘭短裙現代的蘇格蘭短裙是由長達8米的布料在腰線處釘在一起,在背面和側面形成厚厚的褶皺。服裝設計師們甚至嘗試使用了一些非蘇格蘭格子呢的材料,包括皮革,來製作蘇格蘭短裙,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想要擁有一身正規的蘇格蘭裙可是價值不菲,
在專門的裁縫店裡的平均定價為500-1000英鎊。正因為價格高昂,也曾一度引起英國上流社會的追崇,成為時尚流行。
蘇格蘭短裙現已發展成為很多正式場合下的常見穿著,例如婚禮,並且任何國籍和血統的人們都可以穿著它出席這些活動。儘管短裙與白禮服的搭配仍然存在,但是更常見的蘇格蘭高地禮服的著裝還是和黑禮服的搭配。

衣著場合

對於大部分蘇格蘭人來說,蘇格蘭裙是很正式的服裝。現在,有將近80%的蘇格蘭人爭做蘇格蘭裙作為婚禮的新郎禮服。它同樣也是出席正式場合時的著裝選擇。也有一小部分人是將其作為便裝來穿的。
蘇格蘭短裙還被童子軍用來作為閱兵式時的服裝,在高地運動會、各種風笛樂隊的比賽、鄉村舞會以及同樂會中也能看到人們身著蘇格蘭短裙。

婚禮習俗

傳統婚俗

蘇格蘭傳統婚禮蘇格蘭傳統婚禮
蘇格蘭人的婚禮習俗隨著歷史的變遷也經歷了諸多變革。在現代蘇格蘭人的婚禮中,我們仍然能看到一些傳統習俗的痕跡,但是有一些已經不復存在多年的傳統習俗是更有趣的。
在Barra島(巴拉島),人們會在婚床上灑水以此來祝福新人。在馬爾島(Mull),新婚之夜,新郎新娘應該睡在馬廄里。而在劉易斯島(Lewis),新人們必須要和父母住上一周之後才能回到他們自己的家裡。
發端於異教儀式的凱爾特人的習俗多年來一直是婚慶典禮的一部分。
新郎新娘們會將他們的蘇格蘭格子呢的披肩撕開,然後拴在一起,象徵兩個家族的結合。
根據蓋爾人的傳統,在五月或者是月虧的時候結婚時不吉利的。
而在阿伯丁(Aberdeenshire),“塗黑”(blackening)至今也是一項十分流行的傳統風俗。已經訂婚的準新郎和準新娘可能會在某一天晚上被一幫“朋友”逮住,然後渾身被塗滿蜂蜜、羽毛、煤灰等東西,並被強行圍繞村子或者酒吧遊行示眾。被塗黑的人往往要花好幾天才能清洗乾淨。
將頭髮縫在結婚禮服的褶邊上以祈求好的運氣,將血滴在裙子的內接縫上,這些都是一些很有意思但已經不大流行的習俗了。新娘在婚禮日之前不能穿很華麗或者複雜的裙子,為了適應這一習俗,結婚禮服會有一部分的褶邊是到最後一刻才會縫上的。
新娘在作為單身姑娘最後一次離開家的時候,應該用右腳先踏出屋子,這樣才比較吉利。

訂婚典禮

在喜愛熱鬧的蘇格蘭人的看來,婚禮是一個盡情玩樂的好機會。而這樣盛大的歡慶往往從訂婚典禮就開始了。訂婚典禮可以在父母家舉行,並且雙方的父母都要出席,也可以是在夜總會舉行,並且邀請一些客人,也有的是在村子的禮堂里舉行,由全村的人來見證新人的訂婚禮。

新婚前夜

在新婚前夜,新郎會參加和朋友們的告別單身的聚會(Stag Party,這一聚會只限男士參加)。這樣的聚會往往充滿了各種玩笑和當地的很多習俗。在法夫(Fife),洗腳的風俗沿襲至今,但是只有十分懂得幽默的新郎能夠忍受整個完整的過程。這一過程包括讓新郎坐在倒滿水的木盆里,然後由他的好友們脫掉他的襪子,並在腿上抹上油脂、煤灰等的混合物。這是為了祈求新郎在今後婚姻中的好運氣。
新娘的告別單身聚會(Hen’s Night)也是在新婚前夜舉行。新娘往往會被她的朋友用氣球和彩帶打扮起來,並渾身塗上麵粉和煤灰,在大街上遊行一周。在遊行的過程中往往還伴隨著叮噹響的鐵鍋、罐子,以及鈴鐺和哨子的聲音,這樣是為了驅趕惡靈。在蘇格蘭的很多地方,新娘的朋友會捧著一個罐子,這樣人們可以向罐子裡投擲硬幣以表示對新娘的美好祝福。這也是為新婚宴籌備資金的一種方法——在今天,有的新娘甚至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得到超過100美元的贈金。

結婚禮服

舉行婚禮的時候,蘇格蘭新娘往往會穿上白色或者是奶油色的婚紗長裙。而新郎一方的親友及新娘的爸爸都會穿上十分隆重的以各自家族的蘇格蘭格子呢縫製成的整套高地傳統服飾。新娘可能還會在胳膊上戴上一塊馬蹄鐵,希望能有好運;也可以是當新娘到達婚禮地點時,由小花童送上馬蹄鐵。
對於新娘來說,有一項很普遍的風俗是她的穿著里必須有這么幾樣東西:“舊的、新的、借來的、藍色的”。當然,所謂“新的”自然指的是新娘的婚禮禮服。而這一套禮服會成為其下一代婚禮上“舊的”或者“借來的”東西。新娘還會穿上藍色的吊襪帶)象徵“愛”)。另外,在蘇格蘭的一些地方,在新娘的鞋裡放上一枚銀幣也是一種傳統習俗,據說這樣可以招來好運氣。

婚禮

一般的白色婚禮會有三個左右的伴娘,以及一個捧花的小女孩,和一個穿蘇格蘭短裙的小男孩,這兩個小孩大概都是在三歲左右。男童的任務是在新娘挽著新郎走出教堂時上前去把馬蹄鐵遞給新娘。一般來說會有一個風笛手在場,他負責將新人從教堂引向恭候著的汽車。當汽車行駛時,新郎會向車外扔出許多銀幣,孩子們會去撿這些象徵好運的銀幣。
通常的蘇格蘭婚禮是在4點開始,之後是餐宴及5點的祝頌詞演講,7點半的時候舞會開始,會持續到凌晨。

民族名人

歷史名人

威廉·華萊士、亞當·斯密、詹姆斯·瓦特大衛·休謨羅伯特·彭斯柯南·道爾司各特史蒂文森、亞歷山大·弗萊明爵士、亞貝爾、大衛·利文斯通羅伯特·布魯斯、羅夫·科普蘭、約翰·雷姆賽·麥克庫洛赫莊士敦

現代名人

演員:肖恩·康納利 、凱倫·吉蘭
歌唱家:蘇珊·波伊爾
政治家:柏立基爵士、托尼·布萊爾

相關詩歌

《蘇格蘭人》SCOTS WHA HAE (蘇)彭斯
與華萊士一起曾流血負傷, Scots, wha hae wi' Wallace bled,
布魯斯又率你們奮起抵抗- Scots, wham Bruce has after led
蘇格蘭人呵,何惜血灑疆場? Welcome to your gory bed
勝利-或是死亡!  Or to vicorie!
日子已到了,現在就是戰機: Now's the day, and now's the hour:
眼看前方的戰局兇險危急, See the front o' battle lour,
驕橫的愛德華統大軍進逼- See approach proud Edward's power-
鐐銬-伴著奴役!  Chains and slaverie!
有誰願意充當賣國的奸徒? Wha will be a traitor knave?
有誰願意棲身懦夫的墳墓? Wha can fill a coward's grave?
有誰竟然卑劣到甘心為奴?- Wha sae base as be a slave?-
滾吧-放他活路!  Let him turn, and flee!
自由人挺立著,要不,就倒下-Wha for Scotland's King and Law
為了蘇格蘭的君主與國法, Freedom's sword will strongly draw,
拔出自由之劍勇猛地搏殺! Freeman stand, or Freeman fa',
來吧-隨我出發!  Let him follow me!
憑著被壓迫的苦難與辛酸- By Oppression's woes and pains,
憑著受奴役的子孫的鎖鏈- By your sons in servile chains,
我們誓死戰鬥至鮮血滴乾! We will drain our dearest veins,
自由-這是必然!  But they shall be free!
徹底地打垮驕狂的侵略軍! Lay the proud usurper slow!
宰一個敵人,便是殺死暴君! Tyrants fall in every foe!
每一下進擊,迎著自由降臨! Liberty's in every blow!-,
戰鬥-衝鋒陷陣!  Let us do, or dee!
這是彭斯最著名的一首愛國詩,描述蘇格蘭國王布魯斯(1274 -1329;1306年即位)於1314年的班諾克
本(Bannockburn)戰役之前,為痛擊英格蘭侵略軍而向部隊所作之臨戰鼓動。該詩最初發表於1794年5月的
《紀事晨報》。詩中提及之華萊士系13世紀的蘇格蘭民族英雄,也曾大破英軍。愛德華指英王愛德華二世
(1284 -1327;1307年即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