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中區(蘇州吳中)

吳中區

蘇州吳中一般指本詞條

吳中區,是江蘇省蘇州市轄區,位於蘇州南城,於2001年由原吳縣市撤市分設成區,是吳文化的發祥地,《孫子兵法》的誕生地,故宮設計營造者、“香山幫”鼻祖蒯祥的故鄉。

吳中區陸地面積742平方公里,截至2011年,吳中區轄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吳中經濟開發區、穹窿山風景管理區和7個鎮、8個街道及6個國家4A級景區,戶籍人口60萬。

吳中區占太湖1459平方公里、約3/5碧波水域、180餘公里親水岸線,蘇州近80%丘陵山體。區內盛產洞庭山碧螺春茶太湖大閘蟹枇杷楊梅及“太湖三白”等名特優農副產品。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 2018年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2018年12月13日,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吳中區
  • 外文名稱:Wuzhong District
  • 別名吳縣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長橋街道木瀆鎮光福
  • 政府駐地蘇州市太湖東路288號
  • 電話區號:國際:(+86)512;國內:0512
  • 郵政區碼:215000
  • 地理位置:江蘇省蘇州市東南部,太湖東岸
  • 面積:745平方公里
  • 人口:112.40萬人(2016年常住人口)
  • 方言吳語吳語太湖片蘇州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
  • 著名景點木瀆古鎮甪直、太湖景區、天平山、旺山風景區、寶帶橋
  • 火車站:蘇州站
  • 車牌代碼:蘇E、蘇U
  • 區領導:區委書記:俞杏楠;區長:金潔
  • 歷史名人范仲淹陸龜蒙高啟
  • 吳中特產碧螺春、慈姑、太湖白蝦
  • 建區時間:2000年12月31日
  • 行政代碼:320506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氣候,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社會,文體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生態環境,旅遊,特產,名人,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約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吳地已有先民生息繁衍。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創造了當時很先進的“良渚文化”。
吳中區吳中區
三山島哺乳動物化石和舊石器的發現來推斷,大概有一萬多年歷史;如果從商代末年(約公元前12世紀)泰伯仲雍避奔江南建“勾吳”算起,至少有三千多年歷史(此後春秋戰國時期先後被稱為吳、越、楚);如果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建立吳縣算起,則有二千多年歷史。隋唐時代,吳地平息戰亂後區轄有所變化。隋開皇九年(589年)改吳州為蘇州。十一年(591年)吳縣縣治遷徙至橫山(今橫山鎮)。唐武周萬歲通天元年(696年)析吳縣東部地置長洲縣,兩縣分境合城而治。 隋唐時代,吳縣的農田水利和漕運事業得到較大的發展。大業六年(610年),隋煬帝開鑿了大運河,吳縣不僅成為江南運河航運的要地,也使大片 的農田灌溉得到了改善。“雲帆轉遼海,粳稻來東吳”、“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這些詩詠真實反映了當時吳縣物阜民豐的繁華景象。交通的改善,使吳縣的手工業和多種經營也同時得到發展。絲織和刺繡等開始盛譽天下,產品逐漸運銷海內外。
吳中區吳中區
洞庭山的橘子、枇杷等花果成為“貢品”。“洞庭橘熟萬株金”、“樹樹煙籠疑帶火”即為洞庭山區果林的生動寫照。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吳、長洲兩縣均屬浙江西路。
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建立吳縣算起,則有二千多年歷史。秦初,吳縣地域廣大,包括常熟、吳江嘉興等地在內。秦之後,吳縣的地域、轄屬屢有變化。至東漢末年,吳地屬孫權割據地。晉武帝滅孫皓,分天下為十九州,吳屬揚州。晉太康四年(283年)縣境北部析置海虞縣(今常熟市)。宋、齊、梁、陳四代吳縣均為吳郡。梁代侯景之亂時,吳郡一度還曾被稱為吳州,後吳州、吳郡、吳縣治所同駐一城。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吳、長洲兩縣均屬浙江西路。清雍正二年(1724年),劃長洲縣東南部建立元和縣,與吳縣、長洲縣合城而治。後又劃吳縣東山西山建太湖、靖湖兩廳。至1912年,復並三縣兩廳為吳縣。1928年,劃吳縣城區設蘇州市,1930年撤銷市建置,轄區復歸吳縣。
1949年4月27日,吳縣解放,市、縣分設,析城區和郊區置蘇州市,周圍鄉村為吳縣,東山、西山及太湖湖區劃建太湖行政辦事處。1953年5月,蘇南人民行政公署太湖辦事處改建震澤縣。1959年撤銷震澤縣,復併入吳縣,隸屬蘇州專員公署(1960年1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震澤縣,併入吳縣)。
吳中區吳中區
解放後的吳縣,沒有另建縣城,全縣的黨政機關駐於蘇州市區。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1984年開始,吳縣在離蘇州市中心約3千米的城南開闢總面積為20平方千米的新城區。1989年8月,吳縣機關遷入新城區。
1995年6月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吳縣,設立吳縣市,以原吳縣行政區域為吳縣市區域,市人民政府駐長橋鎮。
2000年12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吳縣市,設立蘇州市吳中區、相城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吳中區下轄1個國家級太湖旅遊度假區、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國家級農業園區、7個鎮、8個街道和穹窿山風景管理區。
街道/鎮/開發區
直轄(居委會、村委會等)
月浜社區、寶帶社區、 嘉寶花園社區、東吳花園社區、 澹臺湖社區 ~006 111、苑北社區、 苑東社區、 苑南社區、 南區社區、西塘社區、南巷社區
蔣墩、中心、長沙、小橫山社區居委會;梅舍、郁舍、香山、舟山行政村
寶帶橋社區、紅莊社區、南石湖社區、新江社區、龍南社區、東湖社區、碧波社區、南港社區、陽光苑社區、商貿城社區、桂苑居社區、新城苑社區、玫瑰苑社區
胥江、子胥社區居委會;東欣、新峰、箭涇、香山村委會
郭巷居委會;塘北社區居委會;黃潦、潦涇、長豐、灣里、浮橋、塘東、戈灣、五浦、六浦、徐浜、雙浜、姜莊、尹山、六豐、善浦、塘南、姜家、獨墅湖、馬巷、官浦、通橋村委會
東山、葉巷、渡橋、西新居委會;楊灣、三山、碧螺、潦里、陸巷、雙灣、莫厘、吳巷、渡口、渡橋、太湖、新潦村委會
香溪、花苑、白塔、同春、翠坊、下塘、胥江社區居委會;靈岩、堯峰、金山、天平、姑蘇、西跨塘村委會
梅園、東淹湖、太湖居委會;福利、舟山、鄧尉、香雪、湖中、沖山、府巷、迂里村委會
甪青、正陽、中和、建新、南匯居委會;淞南、淞港、淞浦、澄北、澄湖、澄東、甫里、甫南、甫港、甫田村委會
渡村鎮
渡村居委會;牛橋、石塘、石舍、採蓮、前塘、靈湖、陸舍村委會
藏書居委會;藏東、藏南、藏西、藏北、藏中村委會
上塘、下塘、西環居委會;新路、新齊、鎮南、新眾、堯南、新思、三星、上莊、後巷、馬家、新湖、上林村委會
浦莊居委會;湖橋、浦莊、馬舍、石莊、界路、東吳村委會
開發區
龍南、新江、碧波、白雲街、南港、盛豐苑、商貿城、吳中商城居委會;寶帶橋、紅莊、東湖、南石湖、珠村、吳山、龍翔、莫舍、溪上、木林社區居委會;張橋、旺山村委會
太湖旅遊度假區
蔣墩、長沙、葉山、中心居委會;梅舍、郁舍、香山、小橫山村委會;江蘇省太湖採石公司、吳中區良種場、吳中區林場

地理環境

吳中區

位置境域

吳中區位於歷史文化名城蘇州南部,東接崑山市,南與吳江區相連,北與蘇州古城蘇州工業園區、蘇州虎丘區接壤,西銜太湖,與無錫市、浙江省湖州市隔湖相望。地理坐標為東經119°55´~120°54´,北緯30°56´~31°21´。全境東西長92.95公里,南北寬48.1公里。
吳中區吳中區

地形地貌

吳中區是典型的東部水網地區,地處長江下游,為太湖水網平原的一部分。境內水網稠密,江河湖泊眾多。東部以平原為主,由水網平原、低洼圩田平原等構成。全境東西寬92.95千米,南北長48.1千米。土質:吳中區平原地面組成大部分屬河流沖積、湖積相物質,淺層內以灰色變形較小、強度較高的粘性土為主,質地緊實,一般承載力為20T/M2左右。吳中區地面平均海撥約5M,地勢平坦,坡度平緩,地勢符合國家工程建設標高。
吳中區西部有低山丘陵,系浙西天目山向東北延伸的余脈,成“島”狀分布在太湖之中和沿岸鎮內。境內山脈最高峰為穹窿山,主峰笠帽峰海拔341.7米。

水文

吳中區最高水位平均值3.38M(吳淞標高,下同),最低水位平均值2.43M,常年水位平均值2.83M。

氣候

吳中區年平均溫度15.8℃(最高35℃,最低-3℃),無霜期長達230天左右。

人口

2012年末,吳中區戶籍人口605000人。常住人口1158410人,2000到2010年檢年均增長率為4.92%。2011年底,吳中區總人口60.33萬人,60周歲以上老人11.59萬人,占總人口19.21%。預計到“十二五” 未,吳中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總數將達到12.8萬人,占總人口的21.21%。60歲以上老年人中,70~79歲為3.39萬人,占老年人總數的29.24%;80~89歲的1.4萬人,占老年人總12.7%;90~99歲的1285人,占老年人總數的1.11%;百歲以上老年人16人,占老年人總數的0.01%。80歲以上高齡總人數為15301人,占老年人總數的13.2%,比2006年底80歲以上老人12034人增長27%。

經濟

綜述

2010年,吳中區地區生產總值達602億元,增長13.6%,高於預期目標1.6個百分點;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0億元,增長20%,高於預期目標8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8億元,增長20.3%,高於預期目標4.3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0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527元,分別增長11.3%和12%,高於預期目標1.3個百分點和2個百分點;城鎮登記失業率3.1%,低於預期目標0.4個百分點;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2%左右,高於預期目標0.2個百分點。
吳中區吳中區
2016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10.72億元,較上年增長7.6%(按可比價計算),其中: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517.6億元,增長10.6%(按可比價計算)。三次產業的比例為由上年的2.3∶48.7∶49.0調整為2.3∶46.5∶51.2,第三產業比重較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按戶籍人口計算的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58055元,較上年增加6822元。財政收入保持穩健增長。全區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4.43億元,較上年增長11.0%,增速高於全市平均0.2個百分點。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達90.9%,高於蘇州全市平均稅比3.9個百分點。
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60億元,增長7%,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560億元,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32.5億元。消費結構加快升級,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0.6億元,增長10%。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143.9億元,比上年增長7.1%,其中第三產業收入占比近50%。居民收入保持穩定增長,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0899元,增長8%,其中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分別增長8.1%和8%。企業效益逐步改善,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達1334億元,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30%左右。在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和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中,分列第11位和26位。

第一產業

吳中區是洞庭山碧螺春茶的原產地,主要農副產品有優質稻米、枇杷、楊梅、銀杏、板栗、桂花、席草、茭白、蓮藕、水芹、芡實、茨菇、荸薺、蓴菜、紅菱、花卉、苗木、太湖大閘蟹、太湖三白(銀魚、白蝦、白魚)、青蝦、鱖魚、鰻魚河蜆、鱉和藏書山羊、東山湖羊、生態草雞等。
吳中區吳中區
2010年,吳中區全力推進沿太湖高效綜合區、西部丘陵生態林茶果區、東部平原傳統農業區等現代農業基地建設,“六個一”工程實現產值30.5億元。糧食儲備保供體系逐步完善,建成一批區級示範庫。

第二產業

2010年,吳中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305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14億元,分別增長21.1%和21.8%;完成技改投入62億元,占工業性投入的72.9%。

第三產業

2010年,吳中區服務外包企業發展到62家,全年完成服務外包接包契約額7200萬美元、離岸執行額3200萬美元。中國工藝文化城、光華文化創意產業園等15隻項目被列為市級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全年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16.2億元,增長35%。

交通

吳中區是長江三角洲重要的水利和交通樞紐。截至2014年,吳中區基本形成了以繞城高速公路西南段、蘇滬高速公路、蘇崑太高速公路和蘇嘉杭高速公路為快速通道,以227省道、343省道、230省道為主骨架,以吳中大道、東方大道、東山大道、環太湖公路、蘇同黎一級公路、東太湖大道、福湖路、甪錦線等區內主幹道為次骨架和以縱橫交錯的鎮村道路為補充的便捷、高效的公路網路,基本實現了高速公路互通出入口連線順暢,所有鄉鎮15分鐘內可上高速公路。
吳中吳中
至2012年末,吳中區公路總里程達1185公里(不含市政道路),公路密度達159.7公里/百平方公里。境內河道縱橫交錯,航道總里程達330.33公里,其中有京杭大運河、蘇申內、外港線、蘇西線等7條等級航道。蘇州輕軌一號線在木瀆已實現了地面銜接,與建設中的蘇州輕軌二、三、四號線,分別將太湖度假區、吳中城區、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與蘇州城區緊密連線,形成了吳中區與蘇州各城區無縫對接的現代化大交通格局。

社會

文體事業

2010年,吳中區公益性文化陣地面積增加到11.1萬平方米。積極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活動,民眾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水平進一步提升。成功舉辦首屆兵聖杯世界女子圍棋錦標賽。

教育事業

2010年,吳中區獲評省級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區。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穩步推進,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全面實施,老年大學和老幹部活動中心建設進展順利,吳中電大躋身“全國示範性基層電大”。

醫療衛生

2010年,吳中區完成社區衛生服務站標準化建設改造,區精神衛生康復中心和一批鄉鎮衛生院建設順利推進。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紮實履行公共衛生服務職能。建立區紅十字會常設機構。

社會保障

2010年,吳中區全年新增就業崗位5.3萬個,開發公益性崗位545個,實現城鎮困難人員就業2709名、失業人員再就業3773名,吳中籍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95%。二是進一步完善城鄉社保體系。城鎮五大社會保險淨增參保2.9萬餘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籌資標準提高到420元,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提高到400元,城鄉低保實現歷史性並軌,保障標準提高到420元。
建設中的中潤蘇州中心建設中的中潤蘇州中心

生態環境

2010年,吳中區礦山整治完成復綠86.5萬平方米,環保重點項目和太湖水污染防治重點項目順利完成年度計畫,東太湖綜合整治完成退墾還湖、圍堰及排水工程。嚴格控制新開工高能耗、高污染項目,關停並轉一批化工企業,“十一五”減排目標任務順利完成。吳中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域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均達100%,陸地森林覆蓋率達29.1%,國家生態區建設通過國家級考核驗收。

旅遊

吳中區的古鎮是遊人紛至沓來的好去處,如甪直、東山、西山木瀆光福等地。
甪直鎮
甪直鎮內古有“72頂半橋”,今存各式石橋41座,是我國橋樑最多的市鎮,有“古橋博物館”之稱。
寶帶橋
境內還有依傍京杭大運河的寶帶橋,是中國現存最長的連拱橋。
東村東村
旺山生態農莊
“旺山生態農莊—田園夢鄉”位於蘇州城西南8公里處,融現代農業、鄉村文化、度假觀光以及環保教育、農事體驗、競技遊樂於一體。
淞南生態農莊
淞南生態農莊,坐落於千年古鎮甪直之北,東臨上海、西靠蘇州,服務設施及項目涵括了農業觀光、農家樂體驗、休閒度假、商務會議、拓展訓練、鄉村美食、文化娛樂等。
東村
東村位於西山島北部,南倚青山,北瀕太湖,與橫山、陰山、紹山諸島相望。東村建村於秦末漢初,因商山四皓之一的東園公曾隱居於此而得名,古稱東園村,簡稱東村,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特產

白蝦殼薄、肉嫩、味鮮美。白蝦剝蝦仁出肉率高,還可加工成蝦乾,去皮後便是“湖開”。蝦還可入藥。內服有托里解毒之功能。
亦稱“鰷”“頭尾俱向上”而得名,體狹長側扁,細骨細鱗,銀光閃爍,是食肉性經濟魚類之一。尚未養殖,主要依靠天然捕撈。白魚肉質細嫩,鱗下脂肪多,酷似鰣魚。
太湖銀魚:肉質細嫩,營養豐富,無鱗、無刺、無腥味,可烹製各種菜餚。日本人常把銀魚與鯡魚籽海膽醬一起,配上調味品,製成珍貴菜餚。將銀魚曬成乾,色、香、味、形,經久不變。烹製前,用水浸一下,柔若無骨,製成各類應時名菜。

名人

闔閭(?—前496),又作闔廬,姓姬,名光,吳王諸樊之子,故又稱“公子光”。春秋末期吳國國君,公元前514至前496年在位,為“春秋五霸”之一。
伍子胥(?—公元前484年),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
朱買臣(?—公元前115年),字翁子,西漢吳郡吳縣人。漢武帝大臣、辭賦家。
練塤,字聲伯,後更名則成,明初人。祖籍福建浦城,父練士章(字文達)曾任蘇州某海道萬戶府的總管,因之遷居郭巷鎮尹山,宅址在今尹山街8號一帶。練塤幼時即以氣節自負,與眾少合,
吳中吳中
練綱(1402—1477)字從道,南直隸蘇州府長洲(今江蘇蘇州郭巷鎮尹山街8號一帶)人。明宣德十年(1435)鄉試第二名舉人,入太學,以諳熟《春秋》著名。
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子畏,號桃花庵主、六如居士等,吳縣人。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學家。
葉聖陶(1894年—1988年),名紹鈞,字秉臣,吳縣人。現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社會活動家。
王大珩(1915年─2011年),吳縣人,光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大珩是我國光學界公認的學術權威和組織領導者。
金聖歎(1608年—1661年),名采,字若采,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嘆。一說本姓張,名喟。吳縣人。清初文學家、文學批評家。
陸龜蒙(?—約881年),字魯望,號天隨子,長洲縣人,居甫里(今甪直),別號甫里先生、江湖散人等,晚唐文學家、詩人。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吳縣人。北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
范成大(1126年—1193年),氣字致籠、號石湖居士,吳縣人。南宋政治家、文學家、詩人。

城市榮譽

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區。
2018年9月,《2018年中國百強區發展白皮書》在京發布,當選2018年中國百強區。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和2018年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
2018年10月,榮獲《中國中小城市綠皮書2018》2018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2019年2月2日,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