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雜質譜分析》是2015年11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昌勤。
基本介紹
- 書名:藥物雜質譜分析
- 作者:胡昌勤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11月
- 頁數:480 頁
- 定價:22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122245373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機器人的發明,對人類社會意義非凡。它既是人類探索自身的重要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信息技術與社會經濟的發展。本書針對青少年讀者設計,圖文並茂地介紹了機器人知多少、機器人變得智慧型、機器人的“器官”、機器人的工作和機器人大賽五個部分。
《藥物雜質譜分析》由A本和B本兩部分組成。A本是科學讀本,每一篇啟發式科學短文講明一個與機器人相關的知識點。B本是指尖探索卡片書,讀者可通過精心設計的測試題在探索答案的過程中實現自測。
目錄
第1章緒論:藥物雜質控制進展1
1.1雜質研究相關法規和指導原則的變化2
1.2藥物雜質控制進展4
1.2.1藥典對藥物雜質的控制4
1.2.2對仿製藥雜質研究和控制的要求7
1.3雜質譜控制關鍵技術進展9
1.3.1複雜體系樣本的分離分析9
1.3.2藥物中微量工藝雜質的控制12
1.3.3雜質譜分析技術的套用14
1.3.4需要進一步關注的問題15
參考文獻15
第2章利用風險評估策略建立複雜樣本雜質分析方法20
2.1基於風險評估的“四象限”策略21
2.1.1何為“四象限”策略?21
2.1.2“四象限”策略體系的構建22
2.1.3“四象限”策略的來源與套用23
2.1.4小結24
2.2對複雜樣品雜質譜的認知24
2.2.1基於QbD理念的雜質認知策略24
2.2.2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雜質譜的認知25
2.2.2.1對交沙黴素雜質譜的認知27
2.2.2.2對丙酸交沙黴素雜質譜的認知27
2.2.2.3對醋酸麥迪黴素雜質譜的認知27
2.2.3對青黴素類抗生素雜質譜的認知 28
2.2.3.1對青黴素雜質譜的認知32
2.2.3.2對異唑類青黴素雜質譜的認知33
2.2.4對替加環素雜質譜的認知 34
2.2.4.1四環類抗生素的化學性質35
2.2.4.2合成過程可能引入的雜質36
2.2.4.3對替加環素雜質譜的認知36
2.2.5小結37
2.3採用實驗設計理念建立HPLC分析方法38
2.3.1採用DoE理念最佳化HPLC方法的意義38
2.3.2採用DoE理念最佳化HPLC方法的步驟38
2.3.3交沙黴素HPLC分析方法的最佳化40
2.3.3.1已有方法的比較40
2.3.3.2影響因素考察42
2.3.3.3採用CCD最佳化色譜條件46
2.3.3.4梯度方法的建立52
2.3.3.5進一步最佳化52
2.3.4丙酸交沙黴素HPLC分析方法的最佳化54
2.3.4.1已有方法的比較54
2.3.4.2影響因素考察55
2.3.4.3採用CCD最佳化色譜條件56
2.3.4.4梯度方法的建立60
2.3.5醋酸麥迪黴素HPLC分析方法的最佳化61
2.3.5.1已有方法的比較61
2.3.5.2影響因素考察61
2.3.5.3採用CCD最佳化色譜條件65
2.3.6青黴素HPLC分析方法的最佳化69
2.3.6.1已有方法的比較69
2.3.6.2雜質峰的歸屬70
2.3.6.3影響因素考察71
2.3.6.4採用CCD最佳化色譜條件72
2.3.6.5梯度方法的建立77
2.3.6.6進一步最佳化80
2.3.7異唑類青黴素HPLC分析方法的最佳化81
2.3.7.1已有方法的比較81
2.3.7.2影響因素考察83
2.3.7.3採用DoE理念最佳化異唑類青黴素HPLC方法83
2.3.8替加環素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99
2.3.8.1相關HPLC方法的比較99
2.3.8.2影響因素考察100
2.3.8.3採用CCD最佳化色譜條件102
2.3.8.4梯度方法的建立104
2.3.9小結107
2.4對HPLC方法分析能力的評價108
2.4.1採用LC-MS方法鑑別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雜質108
2.4.1.1對十六元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雜質的鑑別108
2.4.1.2對青黴素類抗生素雜質的鑑別126
2.4.1.3小結128
2.4.2利用定量結構-保留關係預測第四象限雜質的保留值128
2.4.2.1不同十六元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色譜系統保留值的相關性129
2.4.2.2構建醋酸麥迪黴素雜質譜的QSRR模型130
2.4.2.3利用QSRR模型預測第四象限雜質的保留值133
2.4.2.4小結134
2.5對特定HPLC分析方法的互補分析134
2.5.1基於不同色譜柱系統的互補方法135
2.5.1.1利用反相色譜柱自身的互補性 135
2.5.1.2利用不同機理色譜柱的互補性136
2.5.2基於不同檢測器的互補方法144
2.5.2.1根據雜質的吸收特性選擇檢測波長145
2.5.2.2利用高靈敏度檢測器驗證UV檢測器結果145
2.5.3基於不同分析原理的互補方法147
2.5.3.1利用HPCE驗證HPLC色譜系統的有效性147
2.5.3.2利用HPTLC驗證HPLC色譜系統的有效性163
2.5.4小結175
參考文獻175
第3章雜質結構分析179
3.1雜質譜結構分析技術179
3.1.1柱切換技術179
3.1.1.1柱前富集模式180
3.1.1.2反衝模式180
3.1.1.3在LC-MS中的套用180
3.1.2色譜-光譜相關技術184
3.1.2.1基本原理185
3.1.2.2具體實驗步驟186
3.1.2.3質控HPLC方法與LC-MS方法的相關分析190
3.1.3質譜譜圖準確度校正技術195
3.1.3.1基本原理197
3.1.3.2利用同位素峰形校正檢索技術確定頭孢呋辛鈉降解雜質200
3.1.4紅外多光子解離(IRMPD)光譜技術207
3.1.4.1IRMPD的儀器與原理208
3.1.4.2利於 IRMPD技術探索化合物的質子化位點和電荷位點209
3.2對藥物質譜裂解規律認知的一般方法210
3.2.1頭孢克洛、-3頭孢克洛、氯碳頭孢等的質譜裂解行為210
3.2.2頭孢菌素3位側鏈結構對其質譜裂解行為的影響216
3.2.3氨基糖苷類抗生素質譜裂解規律222
3.2.3.1不同質譜儀中裂解行為的比較222
3.2.3.2不同電離方式對裂解行為的影響224
3.2.3.3脫氧鏈霉胺雙取代衍生物質譜裂解途徑224
3.2.3.4大觀黴素質譜裂解途徑228
3.2.3.5鏈黴素質譜裂解途徑228
3.3利用LC-MS推斷藥物雜質結構229
3.3.1對頭孢泊肟酯雜質結構的分析229
3.3.1.1頭孢泊肟酯的質譜裂解行為 231
3.3.1.2利用雜質對照品比對確定已知雜質結構233
3.3.1.3推測未知工藝雜質結構 235
3.3.1.4推測未知降解雜質結構 237
3.3.1.5小結240
3.3.2利用串聯質譜法解析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組分結構240
3.3.2.1十六元環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解析思路242
3.3.2.2十四元環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解析思路254
3.3.3小結258
3.4對同分異構體雜質的結構確證259
3.4.1立體異構體的1H-NMR譜差異259
3.4.2對呋布西林鈉S-異構體的解析260
3.4.3對慶大黴素中小組分雜質的結構確證264
3.4.3.1LC-MS分析慶大黴素小組分265
3.4.3.2NMR分析確證慶大黴素小組分267
3.4.3.3慶大黴素組分的色譜行為與其結構關係270
3.4.4小結271
3.5互變異構體的結構確認271
3.5.1頭孢唑蘭互變異構體的確證271
3.5.1.1頭孢唑蘭互變異構現象272
3.5.1.2LC-MS分析 273
3.5.1.3液相旋光分析274
3.5.1.4LC-NMR分析275
3.5.1.5NMR碳譜分析275
3.5.1.6NOESY譜分析277
3.5.2頭孢曲松鈉互變異構現象分析277
3.5.2.1頭孢曲松鈉的互變異構現象 277
3.5.2.2頭孢曲松鈉互變異構體結構分析277
3.5.2.3頭孢曲松鈉互變異構特性280
3.5.3小結281
參考文獻282
第4章藥物雜質的毒性評價285
4.1斑馬魚毒性評價模型286
4.1.1胚胎毒性評價模型286
4.1.1.1建立斑馬魚胚胎毒性模型286
4.1.1.2胚胎毒性評價模型的套用293
4.1.2心臟毒性評價模型300
4.1.2.1建立斑馬魚胚胎和幼魚評價模型300
4.1.2.2建立斑馬魚成魚評價模型303
4.1.3肝臟毒性評價模型308
4.1.3.1建立斑馬魚肝毒性評價模型308
4.1.3.2硫代乙醯胺對肝臟病理標誌基因和凋亡基因表達的影響 310
4.1.3.3小結312
4.1.4耳毒性評價模型312
4.1.4.1建立斑馬魚藥物耳毒性評價模型312
4.1.4.2斑馬魚藥物耳毒性檢測方法及套用318
4.1.5神經毒性評價模型320
4.1.5.1建立斑馬魚藥物神經毒性評價模型321
4.1.5.2對鹽酸氯胺酮雜質羥亞胺神經毒性的評價325
4.2結構與活性的相關性研究329
4.2.1頭孢菌素的毒性功能基團分析330
4.2.1.1頭孢唑林與頭孢西酮的斑馬魚胚胎毒性比較330
4.2.1.2毒性功能基團分析 331
4.2.1.3利用結構-毒性關係控制藥品質量 334
4.2.2藥物空間結構對其毒性的影響336
4.2.2.1理論計算頭孢菌素空間構象336
4.2.2.2頭孢菌素空間構象對其毒性的影響341
4.2.2.3分子極性對其毒性的影響348
4.2.2.4小結351
4.3確定雜質限度的一般方法351
4.3.1依據化合物的毒性數據進行危險度評價352
4.3.1.1對2-萘酚的危險度評價 353
4.3.2依據毒理學關注閾值對化合物進行危險度評價356
4.3.2.1TTC值與致癌毒性終點的關係356
4.3.2.2TTC值與非致癌毒性終點關係357
4.3.2.3對暴露攝入量的估計與套用358
參考文獻359
第5章藥品雜質譜控制364
5.1建立穩健的雜質控制分析方法365
5.1.1色譜柱填料及表征技術365
5.1.1.1色譜柱填料366
5.1.1.2色譜柱表征技術368
5.1.1.3色譜柱表征技術的套用373
5.1.1.4色譜柱表征技術的發展375
5.1.2系統適用性試驗386
5.1.2.1系統適用性參數的選擇386
5.1.2.2複雜樣品對傳統色譜系統適用性試驗方法的挑戰388
5.1.2.3系統適用性試驗新功能392
5.1.3梯度洗脫程式的設定396
5.1.3.1梯度洗脫程式表的合理設定397
5.1.3.2實驗條件改變對梯度洗脫結果的影響398
5.1.3.3小結 400
5.2雜質對照品的數位化表征技術及其套用401
5.2.1雜質對照品的數位化表征及套用402
5.2.1.1數位化雜質HPLC定性資料庫403
5.2.1.2數位化雜質HPLC定量資料庫403
5.2.1.3數位化雜質資料庫的套用405
5.2.1.4小結408
5.2.2數位化對照品408
5.2.2.1紅外光譜資料庫409
5.2.2.2NMR資料庫410
5.3殘留溶劑控制414
5.3.1殘留溶劑分析的發展415
5.3.1.1殘留溶劑控制標準的沿革415
5.3.1.2殘留溶劑分析方法的發展416
5.3.2基於RART知識庫的雙通道並聯色譜系統417
5.3.2.1雙通道並聯色譜系統的色譜條件420
5.3.2.2雙通道並聯色譜系統的分離效果420
5.3.2.3雙通道並聯色譜系統使用注意事項 422
5.3.3殘留溶劑定性確證知識庫的建立422
5.3.3.1殘留溶劑質譜確證知識庫423
5.3.3.2殘留溶劑氣態紅外光譜確證知識庫425
5.3.3.3質譜庫和紅外光譜庫的聯合套用429
5.3.4殘留溶劑定量篩查知識庫的建立432
5.3.4.1建立有機溶劑濃度與峰面積的線性關係433
5.3.4.2殘留溶劑定量篩查知識庫的套用及注意事項438
5.3.5殘留溶劑測定計算機輔助最佳化知識庫的建立439
5.3.5.1基於溶劑化參數模型的預測知識庫440
5.3.5.2有機溶劑保留時間的預測445
5.3.5.3基於溶質結構的計算機輔助色譜最佳化知識庫的套用448
5.3.6影響藥品殘留溶劑測定的有關因素 450
5.3.6.1共出峰干擾450
5.3.6.2熱降解干擾453
5.3.6.3基質效應的影響456
5.3.6.4藥品溶解性及溶劑介質的影響458
5.3.7按類建立殘留溶劑測定方法462
5.3.7.1確定殘留溶劑的種類462
5.3.7.2建立殘留溶劑測定方法462
5.3.7.3方法驗證466
5.4方法驗證與轉移466
5.4.1法規性檔案與要求467
5.4.1.1ICH對分析方法驗證的基本要求467
5.4.1.2各國藥典對分析方法驗證的要求468
5.4.1.3方法轉移468
5.4.2方法驗證參數468
5.4.2.1專屬性469
5.4.2.2線性與範圍469
5.4.2.3檢測限與定量限470
5.4.2.4精密度471
5.4.2.5準確度472
5.4.2.6耐用性473
5.4.3分析方法驗證與測量不確定度473
5.4.3.1不確定度的評定和方法驗證474
5.4.3.2方法準確度輪廓474
5.4.4方法轉移475
參考文獻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