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過敏

藥物性過敏

藥物性過敏也叫藥物變態反應,是因用藥(包括口服、注射及局部外用藥)引起的過敏反應。藥物性過敏的發生有兩個必要因素:過敏體質和與藥物的接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藥物性過敏
  • 類別:疾病
  • 別稱:藥物變態反應
  • 病因:過敏體質和與藥物的接觸
簡介,症狀,分類,防治,

簡介

藥物性過敏也叫藥物變態反應,是因用藥(包括口服、注射及局部外用藥)引起的過敏反應。在所有皮膚和黏膜的藥物反應中,以藥疹或藥物性皮炎最為突出,常表現為皮膚潮紅、發癢、心悸、皮疹、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出現休克或死亡。

症狀

藥物性過敏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可以屬於任何類型的變態反應,而在不少情況下,是多型變態反應的綜合。
(1)藥物熱。由藥物過敏所致的發熱稱為藥物熱,它常常是藥物過敏的最早表現。藥物熱與一般感染性發熱不同,如果是首次用藥,發熱可經10天左右的致敏期後發生;如果是再次用藥,則由於人體已經被致敏,發熱可迅速發生。藥物熱一般是持續的高熱,常達39度,甚至40度以上。
(2)藥物疹。藥物過敏常可引起皮疹,我們稱之為藥物疹。藥物疹一般緊跟藥物熱發生,但也可以先於藥物熱發生。皮疹可有多種形態,如麻疹樣,猩紅熱樣,濕疹樣,蕁麻疹樣,紫癜樣,皰疹樣等。
(3)血清病樣反應。血清病是首次套用血清(如馬血清)製劑,經過10天左右發生的一種過敏反應。臨床表現為發熱,淋巴結腫大, 關節腫痛,肝脾腫大等。
(4)其它系統性損害。嚴重的藥物過敏反應可引起全身性損害如過敏性休克、血細胞減少、溶血性貧血等;呼吸系症狀如鼻炎、哮喘、肺泡炎等;消化系統症狀如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肝損害如黃疸、膽汁郁滯等;腎損害如血尿、蛋白尿、腎功能衰竭;神經系損害如偏頭痛、癲癇等。

分類

(1)可引起蕁麻疹等皮疹的藥物有:青黴素、鏈黴素、磺胺藥、阿司匹林、痢特靈、保泰松、巴比妥類藥普魯卡因。疫苗接種、白喉及破傷風抗毒素等。
(2)可引起血管神經性水腫的藥物有:青黴素、磺胺藥、阿司匹林、保泰松、土黴素、氯黴素、已烯雌酚、疫苗接種、白喉及破傷風抗毒素等。
(3)可引起剝脫性皮炎的藥物有:青黴素、鏈黴素、磺胺藥、保泰松、巴比妥類藥、已烯雌酚等。
(4)可引起過敏性休克的藥物有:表黴素類藥、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土黴素、氯黴素、鏈黴素等。

防治

藥物既有治療作用,又有毒副作用,最常見的是過敏反應。可採取以下辦法防止藥物過敏。
(1)嚴格控制使用易過敏藥。臨床上易過敏的藥物較多,如青黴素鈉、鏈黴素、林可黴素(輸液)、慶大黴素(輸液)、維丁膠性鈣、柴胡針、紅花針、穿琥寧針、維生素K等,應嚴格控制使用。
(2)用藥前準備好搶救藥品。即使是從未發生過過敏反應的藥物,並不等於不發生過敏反應。有過敏體質的人,對任何藥物都有過敏的可能。在用藥前一定要準備好搶救藥,如腎上腺素尼可剎米地塞米松安鈉咖、氧氣等,待發生過敏反應後再準備搶救藥品就來不及了。
(3)嚴格按要求用藥。詳細閱讀說明書,對藥物的毒副作用、注意事項、禁忌症要有充分的認識,嚴格按藥物的用藥途徑和劑量用藥。如維生素B1隻能肌注,靜注會發生過敏性休克;士的寧過量會引起痙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