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藍額長腳地鴝四川亞種
藍額長腳地鴝四川亞種(學名:Cinclidium frontale orientale)。在中國大陸,分布於四川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越南Chapa。外形特徵體大(19厘米)的深色地鴝。尾長而呈楔形且無白色。雄雌兩性各...
- 四川老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lutea)、紅頭長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紅嘴藍鵲(Urocissa erythrorhyncha)等;喜馬拉雅—橫斷山型種類57種,占保護區內種數的21.9%,如四川山鷓鴣(Arborophila rufipectus)、紅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棕腹啄木鳥(Picoides hyperythrus)、長尾山椒鳥(Pericrocotus ethologus)、白頂溪鴝(...
- 藍歌鴝
遷徙:藍歌鴝指名亞種在中國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吉林、北京等地為夏候鳥,在遼寧或許也為夏候鳥。在其他省區為旅鳥。東南亞種在中國主要為旅鳥,部分在浙江、福建越冬,為冬候鳥。每年春季4月中下旬至5月初遷來中國繁殖或遷經中國。秋季10-11月遷經或遷離中國。分布範圍 世界 存在(居住地):中國。存在(繁...
- 鴝岩鷚
Howard and Moore(1980,1991)亦將鴝岩鷚分為2亞種,但他承認Prunella rubeculoides fusca亞種,而將西喜馬拉雅亞種(Prunella rubeculoides muraria)作為指名亞種的同物異名。其中指名亞種分布於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喜馬拉雅山區和我國西藏南部,而Prunella rubeculoides fusca亞種分布於中國西藏東部、青海、四川、甘肅...
- 紅脅藍尾鴝
紅脅藍尾鴝是雀形目鶇科鴝屬鳥類,又稱藍點岡子、藍尾巴根子、藍尾傑。體型較小,腳較歌鴝類短,但尾較歌鴝類長。雄鳥上體藍色,頭部藍灰色,具短粗白色眉紋,翼上小覆羽及尾上覆羽亮藍色:頦、喉及胸部棕白色,兩脅棕紅色,腹至尾下覆羽白色。雌鳥整體呈黃褐色,具白色眼圈;喉白,胸沾褐色,兩脅橙紅...
- 白眉林鴝
白眉林鴝西南亞種(學名:Tarsiger indicus yunnanensis Rothschild,1922):分布於中國四川(中部成都、雅安、寶興、南充、東北部綿羊、西北部甘孜、西南部涼山)和雲南(西部瀘水、西北部賓川、麗江、瀾滄江和怒江間山脈),冬季也見於緬甸北部和中南半島。三亞種間的差別主要在於台灣亞種額和頭頂石板黑色,上體石板青色...
- 藍額紅尾鴝
藍額紅尾鴝(學名:Phoenicurus frontalis)體長14-16厘米。雄鳥夏羽前額和一短眉紋輝藍色,頭頂、頭側、後頸、頸側、背、肩、兩翅小覆羽和中覆羽以及頦、喉和上胸概為黑色具藍色金屬光澤。主要以甲蟲、蝗蟲、毛蟲、螞蟻、鱗翅目幼蟲等昆蟲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實與種子。繁殖期5月末至8月初。形態特徵 小型...
- 紅尾水鴝
亞種分化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2022...
- 鵲鴝
亞種分化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20年8月25日——無危(LC)。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第444項)。種群現狀 鵲鴝是中國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地區較為常見的一種留鳥,種群數量較普遍。
- 紅腹紅尾鴝
紅腹紅尾鴝在中國分布於新疆、青海、甘肅、西藏等地的高山地區,越冬於河北、山西、四川和雲南等地;高加索山脈、中亞、喜馬拉雅山脈亦有分布 。是一種典型的高山和高原鳥類。棲息於林緣、灌叢、草原、荒漠、公路兩側、溪流、溝谷周圍及居民點附近。多單獨活動。營巢於樹根下、石堆、岩石洞或縫隙中。巢呈杯狀,以枯枝...
- 栗腹歌鴝
結構較為鬆散。每窩產卵3-4枚。卵藍色或綠藍色、光滑無斑,大小為18-20毫米×14-15毫米。雌鳥孵卵,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亞種分化 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8年 ver 3.1)——無危(LC)。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 黑胸歌鴝
黑胸歌鴝青藏亞種(學名:Luscinia pectoralis tschebaiewi Przewalski,1876):分布於中國、克什米爾、拉達克,越冬於喜馬拉雅山麓、印度阿薩姆和緬甸。在中國分布於西藏(扎達、察隅、普蘭、察雅、魯霞、多雄拉、抓區、春丕河谷、昌都地區)、雲南(盈江、耿馬、麗江、中甸)、四川(稻城、石渠、德格、松潘、康定、巴塘...
- 棕胸藍姬鶲指名亞種
棕胸藍姬鶲指名亞種,雄鳥羽毛以灰藍及棕色為主。上體青石藍,形短卻醒目的白色眉紋幾乎與額相接;下體桔黃,喉、胸及兩脅皮黃。雌鳥上體褐色,下體皮黃,額、眉及眼圈淡銹黃色。亞成鳥具褐色斑駁。與短翅鶇的區別在形小且跗跖纖細。虹膜深褐色;鳥喙黑色;腳爪肉色。生活習性 棲息地是熱帶、亞熱帶的潮濕...
- 白腹短翅鴝
關於白腹短翅鴝的亞種分化,Baker(1922)根據在中國湖北宜昌採得的標本描述了一個普通亞種(Hodgsonius phaenicuroides ichangensis),認為它比指名亞種(Hodgsonius phaenicuroides phaenicuroides)羽色暗,他描述的新亞種後來得到多數學者的認可,從而使白腹短翅鴝分為兩亞種。Baker(1924)、Vaurie(1959)...
- 黑喉歌鴝
黑喉歌鴝棲於闊葉林灌叢中或針葉林、竹叢間。以食昆蟲為主。在中國分布於陝西南部、甘肅東南部及四川中部和北部三省相鄰的狹小區域內,遷徙時曾見於雲南東南部和泰國北部。(概述圖參考來源:)動物學史 分類地位 關於黑喉歌鴝的分類地位,以往學者如古德溫(Goodwin)和瓦里(Vaurie)(1956)、鄭作新(1958)、...
- 湖南動物志:鳥綱雀形目
16.白額燕尾 Enicurus leschenaulti sinensis Gould 17.斑背燕尾 Enicurus maculatus guttatus Gould 18.黑喉石東北亞種 Saxicola torquata stejnegeri (Parrot)19.黑喉石青藏亞種 Saxicola torquata Przewalskii (Pleske)20.灰林即Saxicola ferrea haringtoni (Hartert)21.白頂溪鴝 Chaimarrornis leucocephalus ...
- 藍點頦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腳肉褐色。諸亞種的區別在喉部紅色點斑的大小(藏西亞種最小)、藍色的深淺度(北疆亞種深,指名亞種淺)以及在藍色及栗色胸帶之間有無黑色帶(指名亞種)。幼鳥暖褐色,具銹黃色點斑。大小量度:體重♂14-22克,♀13-18克;體長♂122-156毫米,♀130-158毫米;嘴峰♂10-14毫米,♀11...
- 甘肅敦煌陽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圖鑑
《甘肅敦煌陽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圖鑑》是一本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藺菊明、麻守仕,主要講述了甘肅敦煌陽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各種野生鳥類。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由四川悟閱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策劃出版的鳥類科普書籍,本書收錄了甘肅敦煌陽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鳥類150種,隸屬於17目39科103屬,每種...
- 白眉藍姬鶲
亞種分化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
- 黑喉石䳭
亞種分化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列入《保護遷徙野生動物物種公約》(CMS)——附錄Ⅱ。列入《伯爾尼公約》(Bern Convention)——附錄Ⅱ。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
- 玉頭姬鶲
三個亞種在中國均有分布:天全亞種為留鳥,見於從甘肅南部經四川西部至陝西南部秦嶺山脈南坡。指名亞種為西藏東南部、四川南部及雲南的留鳥。寮國亞種見於雲南西部。通常為罕見鳥。繁殖方式 繁殖期5-6月。營巢於陡岸坑穴或樹洞中,也在枯死的樹洞中營巢。巢呈杯狀,主要由苔蘚構成,內墊有細的鬚根。每窩產卵通常4...
- 紅點頦
亞種分化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列入2021年《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第435項)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2023...
- 烏鶲
指名亞種繁殖於中國東北,越冬於華南、華東、海南島及台灣;西南亞種繁殖於陝西南部的秦嶺、甘肅東南部、青海東南部、西藏東部及四川,越冬於南方;藏南亞種繁殖於西藏南部。甚常見於常綠林及林地,高可至海拔4000米;在低地越冬。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於針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中樹上,尤以山溪、河谷和林間...
- 灰林鵖
在中國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陝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繁殖方式 灰林鵖的繁殖期為5-7月。通常每窩產卵4-5枚。卵淡藍色、綠色或藍白色,被有紅褐色斑點,卵的大小為16-19毫米×13-15毫米。孵卵主要由雌鳥承擔,孵化期12天。雛鳥晚成性,雌雄親鳥共同育雛,留巢期約15天。亞種...
- 灰鶺鴒
亞種分化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 3.1——無危(LC)。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第334項)。種群現狀 灰鶺鴒主要以昆蟲為食,是一種重要的農林益鳥,種群數量較普遍。該...
- 銹胸藍姬鶲
中國西藏東南部、青海東部、雲南、四川、甘肅東南部至山西(龐泉溝)。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營巢於林下灌木中,也在岸邊岩石洞穴中營巢。巢呈杯狀,主要由細樹枝和禾本科枯草莖葉構成,內墊月細草莖、鬚根和苔蘚等。卵淡黃白色或綠色、有時沾有紅色,卵的大小為16.2-19.2毫米×13.0-14.0毫米。保護現狀 ...
- 白喉磯鶇
關於白喉磯鶇的分類和亞種分化,尚有不同意見,Ripley(1952,1964)、鄭作新(1976,1987,1994)和鄭作新等(1995)認為,白喉磯鶇和分布於巴基斯坦、印度以及喜馬拉雅山地區的藍頭磯鶇(Monticola cinclorhynchus)在體型大小和羽色上都很相似,頭均為藍色,翅上均具白斑,在分布上彼此相互替代。白喉磯鶇(Montico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