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成鳥頭、頸和下體輝淡藍色,喉和前頸羽軸白色或暗藍綠色。腹較胸稍淡。肩、背和內側飛羽沙褐色或淡紅褐色,腰藍紫色。尾上覆羽藍綠色,中央尾羽也為藍綠色,其餘尾羽
外翈 基部藍色,
內翈 基部黑色,末端亮淡藍色,最外側尾羽具黑色羽尖。翅上小覆羽和內側飛羽基部亮藍色,其餘飛羽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183克;體長♂300~352毫米,♀320~342毫米;嘴峰30~35毫米;翅♂180~208毫米,♀181~207毫米;尾長♂122~135毫米;
跗蹠 30~35毫米。(註:♂雄性;♀雌性)
相似種
棕胸佛法僧 頭頂藍色,背、肩油綠色,胸葡萄紫色。區別甚明顯,且分布區域不同,野外不會混淆。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腳平原等開闊地方的各種生境中。從
森林 、
灌叢 、
林緣 到
荒漠 和
半荒漠 ,尤喜被有稀疏
灌木 、又有
懸岩 和溝谷,荒漠和半荒漠地區。
生活習性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多在空中飛翔捕食,也到地上追捕食物。休息時多棲息於枯樹枝上或電線上。
以
甲蟲 、
蟋蟀 、
蝗蟲 、
毛毛蟲 、
蒼蠅 和
蜘蛛 等無脊椎動物為食,也食少數較大的動物,比如青蛙、鼠類、
蜥蜴 、蛇和瘦弱的小鳥。習慣長久站立在樹幹或電線等高處,全力搜尋地面潛在的獵物,也常一路跟隨翻起泥土的耕犁,大快朵頤一頓。
叫聲為粗啞的
chack~ack 聲,重音在第一音節,聲如
寒鴉 或
喜鵲 。也作
松鴉 般的
rrak~rrak,rrak~rehhh 聲。
夏候鳥 。能在各大洲間長距離遷徙,從歐亞的繁殖地,飛越1萬公里到達
撒哈拉以南非洲 ,春天再重複這一旅程。四月初,非洲可觀察到特別壯觀的候鳥遷移,無數藍胸佛法僧沿著
坦尚尼亞 到
索馬里 的狹窄海岸線向北飛行。
分布範圍 原產地:阿富汗、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亞美尼亞,奧地利、亞塞拜然、巴林、白俄羅斯、貝寧、
波札那 、保加利亞、布吉納法索、蒲隆地、喀麥隆、中非、查德、中國、剛果(布、金)、象牙海岸、克羅地亞、賽普勒斯、捷克、
吉布地 、埃及、厄利垂亞、愛沙尼亞、
衣索比亞 、法國、加彭、甘比亞、喬治亞、德國、加納、
直布羅陀 、希臘、幾內亞比索、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義大利、約旦、哈薩克斯坦、肯亞、
科威特 、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黎巴嫩、
賴索托 、利比亞、立陶宛、馬其頓、
前南斯拉夫 、馬拉威、馬里、馬爾他、茅利塔尼亞、摩爾多瓦、黑山、摩洛哥、莫三比克、納米比亞、尼日、奈及利亞、阿曼、巴基斯坦、波蘭、葡萄牙、卡達、羅馬尼亞、盧安達、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索馬里、南非、
南蘇丹 、西班牙、蘇丹、史瓦濟蘭、敘利亞、塔吉克斯坦、
坦尚尼亞 、突尼西亞、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烏干達、烏克蘭、阿聯、烏茲別克斯坦、西撒哈拉、葉門、尚比亞、辛巴威。
綠:原產地;藍:已絕跡;紫:迷鳥 迷鳥 分布:比利時、維德角、葛摩、丹麥、法羅群島、芬蘭、
冰島 、愛爾蘭、列支敦斯登、
盧森堡 、荷蘭、挪威、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塞席爾、瑞士、英國。
有兩亞種,指名亞種(
C. g. garrulous) 繁殖地分布於北非、西南歐、中歐,向東經小亞細亞到伊朗西北部和
西伯利亞 西南部;新疆亞種(
C. g. semenowi )分布於伊拉克、伊朗、東到克什米爾,南到土庫曼斯坦和中國西北部。在非洲的兩個不同地區越冬,一個經
塞內加爾 東到喀麥隆;另一個在
衣索比亞 以西至剛果,南至南非。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配偶間互助保衛共同的繁殖領地,通常營巢於領地範圍內的陡峭
河岸 ,
溝谷 以及懸崖岩壁洞中,也在森林地區和林緣
樹洞 中營巢,甚至在房屋裂縫中
營巢 。
藍胸佛法僧幼鳥 常成小群在一起繁殖。巢無任何內墊,直接產卵於地上。一窩產卵1~7枚,4或5枚最為常見,卵白色,橢圓形,大小為33.3~39.0mm×26~30mm,平均35.9mm×28.0mm。
雌雄輪流孵卵(主要由雌鳥負責孵化),孵化期17~19天,雛鳥晚成性,孵出後還不能視物,但發育很快,25~30天后羽毛長成可飛翔離巢;但仍由親鳥餵食三周或更久。
亞種分化 藍胸佛法僧(2亞種) 序號 中文名 學名 命名人及年代 1
藍胸佛法僧指名亞種
Coracias garrulus garrulus
Linnaeus,1758年
2
Coracias garrulus semenowi
Loudon & Tschusi,1902年
註:表格信息來源參考。
種群現狀 在歐洲,有約75,000~158,000繁殖對(國際鳥盟,2015年)。歐洲種群占全球種群的40%,估計全球總數約為282,000~593,000隻,其中成鳥約188,000~395,000隻。該鳥的歐洲種群曾出現劇烈下滑,2015年歐洲鳥類保護名錄的數據暗示其下降趨勢趨緩,三代(16.8年)繁殖種群減少了5~20%(國際鳥盟,2015年)。
20世紀已在
德國 、
丹麥 、
瑞典 和
芬蘭 絕跡,這可能與當地
農業集約化 導致的棲息地減少有關。中東和
中亞 的種群數尚無顯著下降。過去10年(1995~2005),全球總數可能下降了20%~30%。
保護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