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磯鶇菲律賓亞種

藍磯鶇菲律賓亞種

藍磯鶇菲律賓亞種,別名:藍磯鶇華北亞種、菲律賓藍磯鶇,拉丁文名:Monticola solitarius philippensis.是雀形目、鶇科的亞種之一,體長20~30厘米,屬小型鳥類。雄鳥上體幾乎純藍色,兩翅和尾近黑色;下體前藍後栗紅色。雌鳥上體暗灰藍色。棲息於多岩石的低山峽谷以及山溪、湖泊等水域附近的岩石山地,也棲息于海濱岩石和附近的山林中,主要以甲蟲、金龜子、步行蟲、蝗蟲、鱗翅目幼蟲、蜂、毛蟲、蜻蜓、叩頭蟲等昆蟲為食,尤以鞘翅目昆蟲為多。分布於蒙古、中國、韓國、薩哈林南部、千島群島、日本、琉球群島和菲律賓。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藍磯鶇菲律賓亞種
  • 拉丁學名:Monticola solitarius philippensis
  • 別稱:藍磯鶇華北亞種、菲律賓藍磯鶇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雀形目
  • :鶇科
  • :磯鶇屬
  • :藍磯鶇
  • 分布區域:分布於蒙古、中國、韓國、薩哈林、日本、琉球群島和菲律賓。
  • 命名者:Statius Muller, 1776
  • 保護等級:低危(LC)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生長繁殖,分布範圍,分類學,保護等級,

形態特徵

藍磯鶇菲律賓亞種是藍磯鶇的亞種之一。體長20~30厘米,屬小型鳥類。雄鳥上體幾乎純藍色,兩翅和尾近黑色;下體前藍後栗紅色。雌鳥上體暗灰藍色。背具黑褐色橫斑,喉中部白色,翅和尾亦呈黑色;下體棕白,各羽綴以黑色波狀斑。雄性幼鳥上體淡藍,自額至上背各羽端部具有棕白色點斑,並緣以黑端;下背和腰各羽均具白端,並貫以黑斑;翅上各羽、尾上覆羽以及尾羽均具棕或棕白色羽端。下體與雌性成鳥的秋羽略同,但下腹或全部或僅中央為棕白色而微具黑斑。虹膜暗褐;雄鳥嘴近黑,雌鳥和幼鳥暗褐色;腳和趾均黑褐色。
藍磯鶇菲律賓亞種藍磯鶇菲律賓亞種

棲息環境

棲息於多岩石的低山峽谷以及山溪、湖泊等水域附近的岩石山地,也棲息于海濱岩石和附近的山林中,夏時常棲息於多岩的山地或河岸上,冬時大多數在開闊的平原,常見於住家屋頂、城牆巔處、古塔、廢墟等處。
藍磯鶇藍磯鶇

生活習性

覓食或由高處直落地面上捕取,猶如伯勞一般,或則猝然急出空中捕食飛蟲,後復返回原處,好像鶲類。雄鳥在繁殖期中善吟詠,叫聲富有音韻,十分動聽,常在岩石巔處昂首高嗚不已,叫時還不斷扭尾向上,饒有風采。 在冬時,常間隔地發出閣閣聲,如蛙叫一樣,但還較低微。主要以甲蟲、金龜子、步行蟲、蝗蟲、鱗翅目幼蟲、蜂、毛蟲、蜻蜓、叩頭蟲等昆蟲為食,尤以鞘翅目昆蟲為多。
藍磯鶇藍磯鶇

生長繁殖

每年的4~7月繁殖,繁殖期向間雄鳥常站在巢附近突出的岩石頂端或小樹頂枝上高聲鳴叫,時而飛去又飛回,或從一處飛向另一處,時而又將尾呈扇形散開和翹到背上。通常營巢於溝谷岩石縫隙中或岩石間。巢呈杯狀,結構較為粗糙,主要由苔蘚、細枝、枯草莖和草葉等材料編織而成,內墊有細草莖和草根。營巢主要由雌鳥承擔,雄鳥僅協助運送巢材。每窩產卵4~5枚,卵淡藍色或淡藍綠色、有的在鈍端被有少許紅褐色斑點,卵產齊後即開始孵卵,孵卵由雌鳥承擔,雄鳥警戒,孵化期12~13天。雛鳥晚成性,雌雄鳥共同育雛,在巢17~18天。
藍磯鶇藍磯鶇

分布範圍

分布於蒙古東部、中國東北部、韓國、薩哈林南部、千島群島南部、日本、琉球群島和菲律賓北部;非繁殖地中國東南部和菲律賓南部到印尼的蓀達島。
藍磯鶇藍磯鶇
此鳥的模式產地是在菲律賓,可是它的繁殖卻在西伯利亞東南隅及中國北部,而南遷至中國南部及東南亞一帶越冬。它的模式產地菲律賓實際包括在它的越冬範圍之內的。

分類學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藍磯鶇藍磯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