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人物作品,作品信息,出版圖書,
人物經歷
1979年進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
1983年在北大本科畢業後先後就職於《北京晚報》。
1986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
1994年赴美。
1995-1997年就讀於耶魯大學東亞研究課程並獲碩士學位。
1997年進入耶魯大學歷史系攻讀博士。
2001年,開始給中文媒體撰稿。曾任南方都市報評論員,曾主辦《北京晚報》專欄“百家言”。
2006年獲得博士學位。
2013年創辦薛涌留美預科。
人物作品
2002年,薛涌開始重返中文媒體,先後為香港《信報》、新加坡《聯合早報》、大陸《南方周末》、《南方人物》、《二十一世紀經濟報導》、《南方都市報》、《新京報》、《新聞周刊》、《新聞晨報》、《書城》等報刊撰文。同時也在《紐約時報》、美國公共廣播電台等英文媒體發布文章和評論。曾被《南方人物》評為“影響中國的五十公共知識分子”之一。著述包括《直話直說的政治》、《右翼帝國的生成》、《美國是如何培養精英的》、《誰的大學》、《炫耀的足球》 、《中國文化的邊界》、《中國不能永遠為世界打工》、《一歲就上常青藤》、《培養精英》、《美國大學原來是這樣的》、《天才是訓練出來的》、《仇富》、《壞民主》、《精英的階梯:美國教育考察》、《王者歸來——雅利安星球記事》、《北大批判——中國高等教育有病》、《直話直說的政治———薛涌美國政治筆記》、《美國算什麼》、《草根才是主流》、《怎樣做大國》、《學而時習之:論語研究之一》、《炫耀的足球》《怎樣做大國》(中信出版社)、《薛涌看中國》、《參與孩子的成長》等。
薛涌在美國求學、任教近二十年,對美國社會和教育有著長期、細緻的觀察,一直是“通識教育”的倡導者。他特彆強調精神和身體的全面發展,除了研究、教學、寫作外,一直投身於嚴格的體育訓練。在新英格蘭第二大城市伍斯特的半程馬拉松中,曾兩獲本年齡組冠軍。五十歲時半程馬拉松成績突破一個半小時大關。他不僅倡導體育的健康價值,更強調體育的精神價值和教育價值,把“培養完整的人”作為自己的教育使命。
作品信息
中國文化的邊界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6-1-1
仇富:當下中國的貧富之爭 江蘇文藝出版社 2009年10月
內容簡介:至少我們這代人,沒有創造出什麼值得後輩閱讀的中文。你要是聽茅于軾、吳敬璉們用“只有富人得到保護,窮人才能變富”、“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這類話談市場經濟,你就永遠不可能懂市場經濟,而且真到了市場經濟的國家也會被人家笑話。我給你出個題目,把茅、吳這兩句話翻譯成英文,看看能否放在任何美國的媒體上。真翻譯成英文,肯定是野蠻語言。在文明社會,這樣的句子誰能找到呢?那些為這兩位辯護的人,許多是出過國的。讓他們舉個例子吧。總而言之,我們的語言本身已經變得野蠻了。乃至這種話中文裡可以有,還有許多人擁護,但英文裡不能有。這簡直就是處於兩種進化階段的語言。中國的窮並不是仇富所致,而是貧富分化太嚴重、窮人缺乏保護的結果。這也是亞當·斯密的觀點。主流經濟學家和自由派至今對此也無法面對。《南方都市報》的編輯槍斃我的稿件,一個潛在的原因就是他們認為中國讎富情緒太危險。其實,這不過是一種本末倒置的看法。我從來不認為中國傳統有嚴重的仇富傾向。相反,中國自明清以來經濟非常市場化,社會對貧富分化的容忍力比其他社會恐怕更大。如今世界的發達地區,香港、新加坡等地貧富分化就屬於最大的,社會也很穩定。這說明中國文化中並沒有特別的仇富傳統。同時,我們再看看世界上貧富分化最嚴重的三十幾個國家,哪個國家的仇富情緒不威肋、社會穩定?人都是人。中國人未必是更好的人,但也不一定是比人家更壞的人。一個社會貧富分化到了這個地步,換誰當窮人都會仇富。中國的窮人相對還算厚道的。
中國不能永遠為世界打工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06 一月
作品簡介:該書為作者近年來在國內數家知名報刊上發表的經濟評論文章的結集,總計60篇。作者敏銳捕捉時事熱點,以樸素、直白的語言作出分析,以不一樣的視角,對處於經濟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國的經濟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同時,作者把對美國、日本、韓國、印度等國經濟發展的觀察研究,以及留美十餘年的親身經歷融入文章,較一般的經濟評論更通俗易懂。
北大批判:中國高等教育有病 江蘇文藝出版社 2009年11月
內容簡介:中國的大學為什麼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這是科學泰斗錢學森生前最大的疑問,也是總理溫家寶深感不安的問題。西方的研究諮詢機構也得出結論,世界500強企業在中國很難招到適合崗位要求的大學生,中國大學生的職業競爭力,甚至比不上印度。本書從西方大學的起源講起,結合作者自己在北大、耶魯受教育的實際情況,詳細分析西方大學教育的種種先進的理念與實踐,從而對比分析出中國高等教育的種種缺失,力圖給現在的大學生和執掌高教改革的官員描繪出一幅清晰的高等教育改革路線圖,使有心者能夠按圖索驥,共同改正中國高等教育的弊端,提升中國高等教育的競爭力。
怎樣做大國 中信出版社 2009年10月
內容簡介:有碩大的GDP就是大國嗎?中國製造業難道擺脫不了“襯衫經濟學”?中國能打造出世界金融中心嗎?我們的社會究竟是窮人的還是富人的?究竟是誰背叛了中國經濟?大發展、大背景、大前途下的中國如何傲然崛起?我們需要怎樣的歷史感、危機感與責任感?胸懷偉志、傾力民生、革除弊端、人重物輕、大國小業,泱泱大國根基何在?大國經濟、大國金融、大國人口、大國民生、大國未來……且看薛涌眼中的“怎樣做大國”。大國經濟,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中國製造業的崛起?面對第二次“農業革命”的考驗,中國人是不是該出國種地了?大國金融,中國能夠打造出世界金融中心嗎?紛繁的大國金融歷史能否為中國金融崛起指引出一條“康莊大道”?中國金融又如何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新定位?大國能源,能源消耗已經引發了可怕的生態危機,在這種背景下,大國需要一種什麼樣的能源戰略?我們的汽車產業模式該何去何從?大國人口,“人重物輕”成就了西歐和美國主宰世界的雄心,歷史已經證明,大國崛起首先是人的崛起。面對全球老齡化的日趨迫近,中國的人口紅利還能持續多久?大國財富,福利國家是不是人人嚮往的美好遠景?社會究竟是窮人的還是富人的。看來的確需要刺激健康的經濟倫理了。大國未來,中國城鄉之間的教育不平等能否轉變?如果能用土地換教育,讓農民進大學,中國社會將會發生什麼樣的巨大變革?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哪種類型的高考制度?
一歲就上常青藤 "常青藤原則"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9年1月
內容簡介:《一歲就上常青藤》是薛涌博士和夫人悉心觀察、揣摩美國家庭和學校教育,汲取精華,並將其貫徹於女兒的教育培養的心血、心得之作。作者主張,常青藤教育應該從孩子一歲開始。 中國傳統的教育方式是權威主義式的:講究滿堂灌、死記硬背,上課很少給學生留出提問和討論的時間。孩子的教育起點,常常是從背古詩開始。有關研究顯示,這種方式對孩子的創造性、人格培養有嚴重的負面作用。“常青藤原則”,則是從美國大學的常青藤盟校的教育中總結出來的。它強調教育的對話性和互動性,要求父母或老師儘可能把自己擺在和孩子或學生平等的位置上,通過提問、討論的方式,培養他們的品格和社會能力;幫助他們吸收知識,讓他們自發地提高理解力、分析力、感受力和表達力。在5歲以前,孩子基本可以不讀書識字,但這幾年卻是形成人格的重要階段。需要父母格外當心。
天才是訓練出來的 江蘇文藝出版社 2010年11月
內容簡介:作者綜合了半個多世紀以來西方的科研成果,把有關智商、腦神經、大腦髓鞘,以及天才訓練等方面的最新研究發現介紹給讀者,並結合自己的求學、科研經驗,對天才,或者說卓越才能的秘密,給出了令人信服的說明。作者認為,只要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深度訓練,包括分塊訓練、挫折訓練等具體方法),持續十年以上執著於某一領域的訓練時間,再加上持之以恆的意志力,還有較為崇高的自我預期,大多數在平均智商以上的普通人都能夠掌握某種類似於天才的卓越技能,從而完成自我超越,取得更大的成就,享受較為成功的幸福人生。
培養精英 江蘇文藝出版社 2010年1月
內容簡介:在北大和耶魯受教育多年的薛涌,對中外教育有深入的研究。他的教育思想深受新東方總裁俞敏洪、職業生涯規劃導師徐小平等人的推崇,即使是薛涌的論敵,也都承認,在教育思想、教育評論領域,薛涌是當之無愧的專家和領先者。作者精心挑選他近年研討美國高等教育的各類文章,萃取精華,編成此書,為關心中國教育的廣大讀者提供借鑑。本書內容涉及美國高等教育近年發展的新趨勢,美國大學的內部運作機制,以及美國常青藤名校的各種優秀的教育理念。同時,作者還分析介紹了美國這樣一個多元的社會,怎樣塑造出了一個多元競爭的教育體系,以及美國的青少年在進入大學之前,所進行的教育及社會服務等多方面的競爭。
一歲就上常青藤 新星出版社 2005年7月
內容簡介:美國的中高產階級,則認為一切都可以“外包”,但自己孩子的教育不能“外包”給別人,一定要自己監督。這種對誰也不放心的態度,建築在獨立的家庭價值之上。美國對高等教育的最大貢獻是服務社會的理念。富裕家庭的子弟,要通過參與基層社會來完成自己的精英教育。從“二戰”以來,幾乎每二十年,美國的高等教育就對精英子弟提出新的挑戰,逼著他們不斷地適應,無法故步自封。美國精英家庭的孩子,不少十三四歲就開始計畫上大學,十五六歲就開始週遊世界,到貧窮的開發中國家鍛鍊,成為全球社會的一個積極參與者。雖然貧富分化、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還遠沒有得到解決,但是,許多富家子弟為了上大學參與了這些暑期和“空缺年”的課程,改變了自己對世界的看法,了解了不同階層人們的生活。結果,他們沒有變成勢利的特權階層,而是成為有責任感的社會精英。
美國大學原來是這樣的 灕江出版社 2011-01-01
內容簡介:美國高等教育的競爭愈演愈烈,大學已經成為事業成功的敲門磚。以中國、印度為主的亞洲國家,每年也輸送大量的子弟留美,希望藉此在全球化的時代出人頭地。這也難怪,各種媒體每年都公布不同專業大學畢業生的起薪,成為眾多莘莘學子的求學指南。可惜,這類炒作,常常誤人子弟。因為大學教育對人生的影響遠不止於畢業後找的第一個工作。要衡量大學對人一生事業的影響,就必須有長時間段的指標。美國一家權威的民間機構Pay Scale Inc.經過一年的努力,調查了至少有10年(平均15年半)工作經驗的120萬大學本科畢業生,用他們的收入數據為我們衡量大學教育的“經濟效益”提供了一個可靠的標準。比如,應該上什麼樣的大學?學什麼專業?怎樣度過大學的時光?上述這些選擇對人的一生有什麼影響?以數據為基礎實證性地回答這些問題,不僅對美國的學生和家長至關重要,對那些不太了解美國社會文化和高等教育的亞洲學生和他們的家長而言,就更有參考意義了。
出版圖書
- 沒有更多了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2年03月01日
《壞民主:薛涌美國社會觀察筆記》是鳳凰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薛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