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草鑼鼓(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

薅草鑼鼓(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

薅草鑼鼓(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四川省宣漢縣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又稱“挖土歌”“山鑼鼓”“合音鑼鼓”等,是土家族人在長期田間勞作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邊打鑼鼓邊演唱的民間音樂形式。土家人稱水稻中耕為“薅秧”,玉米中耕為“薅草”,這兩項農事活動均在盛夏時節進行。為解除疲勞、振作精神,土家人在勞作時以鑼鼓助興,故名“薅草鑼鼓”。薅草鑼鼓現主要流傳在四川宣漢縣的55個鄉鎮及周邊的萬源、開江、重慶開縣等地區,其淵源可追溯到巴人由漁獵生產向農耕文明過渡時期。

2008年6月7日,薅草鑼鼓(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Ⅱ-2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薅草鑼鼓(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 申報地區:四川省宣漢縣
  • 保護單位:宣漢縣文化館
  • 遺產編號:Ⅱ-27
歷史淵源,基本特徵,表演形式,演唱形式,音樂語言,代表作品,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薅草鑼鼓(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
薅草鑼鼓
薅草鑼鼓現主要流傳在四川宣漢縣的55個鄉鎮及周邊的萬源、開江、重慶開縣等地區,其淵源可追溯到巴人由漁獵生產向農耕文明過渡時期。那時的人們從漁獵轉為農耕,為驅趕野獸、祭祀山神而擊鼓鳴鑼吆喝,後演變成一種勞動山歌。居住在這裡的土家族人代代傳承,一群人在地里鋤草唱和,二人在地頭敲鑼打鼓領唱,歌詞有不少為口頭即興創作。
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的起源,據當地歌師稱即源於驅除蟲疫,並向各路神祇祝禱,以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川東薅草鑼鼓傳承人袁詩安在介紹該地薅草鑼鼓的歷史來源時說:“盤古開天闢地後,神農氏種五穀。五穀種成後發現田中有蟲吃秧苗。神農氏為除蟲,廣告天下挑選善唱歌郎,在其中選出成功(音)、劉源(音)二人。成、劉二人口聊舌辯、聲動天地,連唱三日三夜後田中蟲盡。神農氏封二人為歌中狀元。從此之後,田中勞動時伴隨演唱的方式就一直流傳下來。”從此傳說來看,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當源於驅逐蟲疫,祈禱豐收。另據當地部分學者考證,該地的薅草鑼鼓源於3000多年前古代巴人驅趕野獸、祭祀山神的擊鼓鳴鑼吆喝,後來這些吆喝聲逐步演化為帶有儀式性的音樂表演。從這些傳說及考據來看,川東薅草鑼鼓的產生應該主要是基於請神、祭神、辭神、驅鬼、逐疫等目的,因此在誕生之初它應該作為儺祭功能音樂的一支而存在的。後來,人們表演薅草鑼鼓的主旨慢慢發生變化,祭祀的成分逐步減少而娛樂的成分逐步增多,繼而演變為這種半祭神半娛人的音樂表演形式。

基本特徵

表演形式

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是一種原生態的古老民俗藝術形式,與其他地方的薅草鑼鼓一樣,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獨特的民族地域特點。其在語言、音調、表現內容、藝術形式等方面有其獨特的特點。
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源於農耕經濟的社會生產模式。在土家族聚集的大山區、丘陵區和平壩區,都有薅草鑼鼓民俗的傳承,並在巴渠文化的影響下形成了相對固定的表演模式。一般來說,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以一至三人自擊鑼鼓自唱的方式表演,伴奏樂器有鼓、鑼、鈸等,最常見的表演形式是一鑼一鼓二人演唱。
受古代巴人軍舞的影響,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的鑼鼓樂屬於清鑼鼓派系,一般不與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其他絲弦樂器搭配,演奏過程中也沒有固定的音高,只有節奏、音響、力度及各種打法。主要樂器包括三種:武鑼、土鼓和小馬鑼(鈸)。
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所用的鑼和鼓是很講究的。鑼是土家族鐘樓所用的土鑼,被稱為“武鑼”,重約9斤半。由於比較笨重,執鑼人一般要用竹製的挑擔從左肩膀處吊於胸前,挑擔的另一端從背後固定在緊纏腰間的土布腰帶上。演奏時,左手掌控,右手敲擊。武鑼在三種樂器中占主要地位,控制著節奏、音高和力度。土鼓是土家族特有的樂器,同屬於古代軍鼓系列,高7寸半,直徑為1尺,鼓釘有360個,鼓身以若干薄木片豎圍而成,上、下兩端以竹篾做箍。全國其他地方一般鼓身為紅漆塗色,朱紅顏色象徵著喜慶,而土鼓則不同,一般用土漆(漆樹之天然漆)塗染鹹黑色。土鼓起貫穿作用,將三種器樂之音連貫起來,成為樂音。而小馬鑼一般只起配音作用,見空補音,有的還像玩雜耍似的拋向高空,起到延音作用,使補音悠長,韻味無窮。
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的鑼鼓表演方式一般分為“文鑼鼓”和“武鑼鼓”。文鑼鼓由掌鑼、掛鼓二人邊打邊唱,以抒情為主,節奏較慢且深沉,但卻不失力度。文鑼鼓是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近代以來最常見的鑼鼓演唱形式,在有變換的鑼鼓演唱過程中,一般用於薅草勞動剛開始或者不緊不慢的薅草推進過程中。武鑼鼓由掌鑼、掛鼓、握鈸三人甚至五人邊打邊唱,鑼鼓點子非常豐富,節奏緊促且變化多樣,氣勢高昂。武鑼鼓多用於薅草勞動過程中加快進度的時候,或是舉行薅草勞動競賽的時候,起到展示熱鬧忙碌的勞動場面、渲染協調緊張的勞動氣氛、激勵積極競爭的勞動鬥志等作用,節奏此起彼伏、抑揚頓挫。武鑼鼓出現的時候,一般都是整個薅草鑼鼓的高潮。

演唱形式

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的演唱形式靈活多樣。歌詞內容均屬口頭創作,現唱現編,以物及人,歌詞分為五言、七言和十言等,曲式分上下旬結構多段體和單段體,唱腔以高腔山歌為主,調式為民族五聲微調式,演唱內容有講述民族歷史的、歌頌勤勞勇敢的、傳播勞動知識的、譏諷偷懶取巧的、讚頌美麗家鄉的,更有打情罵俏的。在演唱中,薅草鑼鼓手大多根據勞動時特定的時間、地點、人物等條件,見景生情,現編現唱,以烘托氣氛,調節情趣,採用獨唱、齊唱、重唱、小合唱等多種形式。總之,其演唱的都是涉及歷史故事、倫理道德、開荒創業、生活瑣事、理想願望等與當地人民生活及精神狀態息息相關的內容,這些內容很多都是移植或改編其他藝術形式中的已有版本,具有民歌演唱形式多樣的一般特點。
薅草鑼鼓(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
薅草鑼鼓
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作為一種民俗傳統音樂,具有民間即興式的演唱特點,曲調多為民歌小調。演出中常用誇張、諷刺等手段對語調進行拉長、變化或者誇張處理,使音樂語言帶有川劇戲曲性聲腔的色彩,在藝術表現上更顯雅致。湖南科技大學音樂系教授熊曉輝發表在《內江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的《土家族栽秧薅草鑼鼓歌的生態生成及其藝術特徵》一文認為:“由於薅草鑼鼓的特點是一人啟齒、多人幫腔,幽默風趣、通俗易懂,所以它具有人民民眾勞動歌的特徵。演唱者在演唱時,充分運用誇張、擬人、比喻等藝術手法,把演唱的內容表達的血肉豐滿,生動異常。這種古老的歌腔經過挖掘、整理,已經成為一種典型的民族歌唱藝術。”加上伴奏鑼鼓的配合,薅草鑼鼓音樂的旋律感及節奏感獲得了提升,其語言音調、語言特色的藝術魅力就這樣被凸顯出來。
薅草鑼鼓(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
薅草鑼鼓比賽

音樂語言

音樂語言上的特質決定了音樂流傳的地域及文化屬性。土家族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屬於有語言無文字的少數民族,口語及歌唱在文化傳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的語言本質上是在宣漢土家族勞動語言與生活語言的基礎上演化而鹹的一種音樂語言,其特有的平仄韻律和起伏線條感均體現了巴渝地方俚語文化的特色。趙英、何元平在《四川戲劇》2008年第4期發表的《巴渠地區“薅草鑼鼓”藝術形態研究》認為:“川東薅草鑼鼓的唱詞最為常見的是五字句、七字句、十字句,也有其他句型,其中,襯詞多以虛詞為主,實詞為輔,運用比較靈活。每段唱腔一般為複句押韻,且一韻到底。”虛詞的使用和韻律的巧妙安排為作品增添了很多地方色彩。熟悉的音韻、詞調,帶有鄉間語調的對白,使得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深受當地土家族人的喜愛,由此成為川東土家族聚集地區語言傳承的一種特殊載體。土語的民間性、通俗性特質,使其擁有相對穩定的客群群體,為其傳承奠定了基礎。

代表作品

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代表作品有《山伯訪友》《英台鬧五更》《烏金記》《烏盆記》等。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薅草鑼鼓(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
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
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是人們在創造和改變世界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傑出傳統文化的代表,演繹土家族的民族特色和創造歷史的偉大精神,豐富祖國多元化文化,成為川東人們廣泛流傳的精神財富。
川東薅草鑼鼓在田間作業中發揮了指揮勞動、活躍現場氣氛、調節勞作者情緒的作用。它具有率真質樸的音樂個性,擁有數百首曲目的豐富蘊藏量,明快簡潔的音樂語彙中保留了大量古代體力勞動中的音樂文化信息,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傳承狀況

由於受現代生產方式的影響,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難以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百里峽薅草鑼鼓的生存空間20世紀90年代後正在日益縮小,有瀕臨失傳的危險,老年歌手相繼過世,中年人大多移居城裡,年輕人多外出打工,人員大量外遷,歌手隊伍完全青黃不接。因此,保護、傳承、創新川東宣漢百里峽薅草鑼鼓的工作已到了非常重要的時刻。

保護措施

為了將宣漢土家族薅草鑼鼓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下去,每年6月都要在土家族鄉鎮舉行一場土家族薅草鑼鼓賽歌會。
對於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近年來有一些音樂界的學者進行過相關研究,先後生諸如《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的當下語境與文化價值研究》《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的藝術形態及美學特點研究》以及《論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的美學思想》等一系列研究。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宣漢縣文化館獲得“薅草鑼鼓(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薅草鑼鼓(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項目保護單位宣漢縣文化館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宣漢縣文化館(宣漢縣美術館)。

社會影響

重要展覽
2012年,宣漢縣對原生態薅草鑼鼓進行提升和打造,精心編排了大型土家族薅草鑼鼓歌舞《幸福生活抿抿甜》,該節目先後參加了四川省和達州市的專場演出和2013年的四川省新春聯歡晚會演出。
2013年12月,在央視春節節目徵集中,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參加了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直通春晚》的現場直播,這是達州市本土原生態節目第一次登上央視舞台。
榮譽表彰
2013年10月,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在第三屆全國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第三場文藝巡演中獲得“金土地獎――最佳演出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