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瓊耳

蔣瓊耳

蔣瓊耳(設計界)新銳藝術品設計師。出生於藝術的家庭,外祖父蔣玄佁是最早把西方油畫藝術引入中國的貢獻者之一。父親邢同和是建造了上海博物館的著名建築師。

她的國畫師從程十髮,書法師從韓天衡。她留學法國,曾多次在上海舉辦個人藝術展覽,並在巴黎舉辦了瓊耳藝術設計展,在瑞士日內瓦參加聯合國總部舉辦的“光之性·靈”瓊耳藝術作品展。創作領域涵蓋了現代繪畫與平面、室內、首飾、家具等設計的各個方面。

2012年10月,榮獲ELLE風尚大典“年度特別獎-躍界女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蔣瓊耳
  • 國籍:中國
  • 職業:設計師
  • 主要成就:自創 “瓊耳唯品”藝術首飾
個人履歷,品牌結緣,留學法國,

個人履歷

● 她是第一位參加法國巴黎家具沙龍的中國設計師,作為中國展區策展人和特邀設計師參加2006年法國聖艾蒂安市國際設計雙年展。為法國奢侈品牌“愛馬仕”進行過櫥窗設計,也為歐萊雅總部和培訓中心進行室內設計,得到了多家國際機構的認可。
● 自創 “瓊耳唯品”藝術首飾享譽國際,曾在美國、新加坡、法國、義大利等多處博物館展出。同時,她還被選為歐洲攝影協會行政顧問,在海外設計界有很高的聲譽。
● 最近的家具設計作品,榮獲中國風尚大典“年度最佳家具設計”大獎,為她的事業開創了另一天地。

品牌結緣

身為愛馬仕在中國新創立品牌“Shang Xia”的總負責人,她日程表上的每一個指針都指向那間將於今年春天在上海新開的旗艦店,讓一個國際頂級奢侈品牌對之刮目相看並且願意全力合作,蔣瓊耳的魅力和能力都值得讓人為之喝彩。
蔣瓊耳
蔣瓊耳與愛馬仕的合作由來已久,此前就一直擔任愛馬仕在上海的櫥窗設計師,在設計主題為“與愛馬仕共舞”的櫥窗時,蔣瓊耳用水墨畫了一些抽象舞者的線條,巧妙地用玻璃纖維設計成“三維水墨”的效果:當人們從櫥窗前走過而變換視覺角度時,會驚奇地發現櫥窗里的水墨舞者在翩翩起舞。設計“印度印象派”主題櫥窗時,則採用鋁質馬賽克,“點彩”出她在印度拍下的照片,呈現的是一派印象派的旖旎。
愛馬仕對手工的堅守是許多手工藝人的驕傲。1837年,蒂埃利·愛瑪仕在巴黎創立了以自己姓氏為名的馬具品牌,當時的馬具當然是手工藝品。進入20世紀之後,大工業的批量生產席捲了人們的一切生活之時,手工的傲慢與意義,一點點地水落石出,它成了奢侈的必經之途。而在國內,蔣瓊耳也早早在著手進行手工藝的傳承和復興的工作。她去蘇州尋訪最好的刺繡和緙絲技藝,才發現“這些令人驚嘆的工藝只被用在無用的屏風上”。她請來專家講課,才知道“中國刺繡針法有30多種,動物羽毛、眼睛、樹葉莖脈都有不同的針法,而最傑出的繡娘也只繼承了10多種針法而已。”“是時候開始做這件事了”,在流光溢彩的手工藝佳作面前,蔣瓊耳做出了2009年最大的決定——把它們帶入現在。
“唐宋時中國的手工藝達到了頂峰,因為它們適合當時的生活需要。如果現在只是單純複製,那么這些‘美麗而無用的東西’只能放在博物館中。”這並非是一時興起的話題,更非幾張訂單就能改變——這將是一場中國傳統手工藝的艱難復興之旅,“我要將手工藝的‘手’和‘腦’結合在一起。”
在她的工作室,會發現建築師、藝術家、手工藝人江湖大匯合的場面。“革新有很多現實的困難:傳統手工藝人習慣言傳身教,他們有豐富的經驗,但缺乏必要的文化基礎,不理解革新的必要性;而一些工匠大師卻對於手工業必要的產業化沒有迫切感。只有文化價值、社會價值都提高之後,才能有產業的形成。”而這一次,愛馬仕的加入顯然讓蔣瓊耳在這條革新的道路上不再孤單,來自中國隱於市井的能工巧匠們在西方奢侈文化的引領下,將與蔣瓊耳一起描繪出一幅最美的畫面。

留學法國

每個留學法國學成歸來的人肯定都從法國收穫到了不少東西。不過和普通的留法學生相比,蔣瓊耳是他們中獨特的一分子,她在法國學習的並非是商科、工程學、或者計算機技術之類的“實用”學科,而是專門到法國學習藝術設計。
蔣瓊耳
2000年,當蔣瓊耳從同濟大學城市規劃建築設計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畢業以後,在她面前有很多機會供她選擇。是受邀到沒過去工作,還是繼續深造呢?此時她不禁想起幾年前 的法國之旅。那時她單身一人,就背一個小包,儘管不懂一點法文,卻情不自禁地深深陶醉在充滿藝術氣息的法國。“到歐洲去,到法國去,到藝術之都巴黎去。”有一個聲音一直在她的腦海中這樣說道。於是她寧願放棄去美國的機會,走上相當“冒險”的通往法國的留學之路。
“當時我真的一點不懂法文,法國對我來說,除了她的藝術,幾乎就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回憶起當初的決定,蔣瓊耳現在還有點驚訝自己當時勇氣,“但是法國同時也是一個充滿未知的世界,這提供給我充分的空間和機會去實踐和追求。”在啟程赴法留學之前,蔣瓊耳先在上海法語培訓中心集中“突擊”了2個月的法語。“主要是掌握了基礎的語言知識,像‘你好、再見’怎么說之類的。但是上海法語培訓中心的課程和國內同樣目的的語言課程完全不同,它的學習全過程顯得非常生動和活潑,而且能使人牢固記憶自己所學到的法語知識,不容易很快就忘記。”對當初的法語入門課,蔣瓊耳的印象還是那么深刻。
剛到法國,蔣瓊耳並沒有立即去首都巴黎,而是首先在法國尼斯大學的文學系就讀。“畢竟我在國內所學的兩個月法語只夠我日常交際之用,真正要能用法語作為學習的工具還必須要磨練一陣子。”她解釋說,“而且,我要在法國學習藝術,如果連這個國家的語言、文化和社會都不怎么熟悉,怎么能把植根於前三者的藝術學好呢?”
除了在尼斯大學的課堂上學習,蔣瓊耳積極設法把自己融入到當地的社會中去。“我在法國看到很多國內去的留學生,他們在法國幾乎只和自己的同胞打交道,不去和當地的法國人多說話多接觸。我覺得如果一個人有機會到法國留學,天天如此的話,留學的意義在哪裡呢?”對於留學這件事,蔣瓊耳的態度可是十分認真的。據她自己說,她在尼斯的那些日子想方設法和當地的社會接觸,在俱樂部里,漫無邊際的和法國人聊天,絕對是鍛鍊自己法語的好機會,同時也能使自己適應法國社會的環境。這些都是學習法國藝術的必要條件。
等自己的法語絕對好之後,蔣瓊耳終於向法國藝術高校的兩大高峰之一——法國國家裝飾藝術學院進發。在那裡她攻讀室內空間和家具設計專業。
畢竟在留學之前,蔣瓊耳已經在同濟大學學了5年的藝術設計,所以當她發現,在法國學不到更多的“設計技巧”時,並不覺得非常奇怪。“我在同濟大學學的設計知識已經非常的全面了。”蔣瓊耳解釋說,“可是法國的藝術設計教學給人最重要的並不是單純設計技巧上的知識,而是教人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創作。”
在蔣瓊耳看來,所謂真正的創作是這樣的:人必須會尊重自己的感受。他要知道,創作是自由的,並不需要條條框框的限制。同時他還必須真誠,懂得人類真摯的感情。蔣瓊耳現在能有這種對藝術創作認識的突破,全賴於她在法國的留學經歷。“在法國,各種形式的原創、嘗試和冒險都會受到鼓勵,多種思維都能夠被允許存在。藝術設計的技巧當然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當人的內在認識得到提升以後,就會把技術的套用提升一個台階並充分體現在自己的設計中。”可以說這就是她留學法國的最大收穫。
此外給蔣瓊耳印象最深的是,在法國國家裝飾藝術學院攻讀學位的過程中,都是學生自己訂好課題,然後再去找分別負責攝影、工藝、織物和繪畫等各方面的教師討論實施,整個過程都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主動性。
當蔣瓊耳學成回到國內後,由於在留學法國之前就認識了法國知名建築設計師夏邦傑,她受邀成為法國夏邦傑建築設計諮詢(上海)有限公司室內設計部的負責人。如果您對夏邦傑這個名字有點陌生的話,那么提起上海大劇院您就一定能知道,而上海大劇院的設計者就是法國人夏邦傑。作為夏邦傑公司的一員,蔣瓊耳也設計了“上海法語培訓中心”、位於上海的“中國電信總部”以及北京的“法國文化中心”等等一系列項目。
在回到中國後的日子裡,蔣瓊耳還經常在法中兩國之間來回穿梭。今年早些時候,她在瑞士日內瓦的聯合國總部舉辦了“光之性·靈”個人油畫及攝影展。2005年,她將在為第一位參加巴黎家具沙龍的中國設計師。她常常說,在她的身上,中法兩國的文化已經融合成為一體,使她從這種雙重文化中找到創作的靈感和源泉。
在採訪中還不止一次的聽蔣瓊耳講到,作為藝術設計師,並不能把藝術設計簡單地看成普通的工作。藝術是生活和生命的表達。也許是基於這個信念,它在蘇州河畔開設了屬於自己的藝術設計廊——蘇州河D號創意藝術廊。這裡不僅是藝術設計創作的地方,同時也為藝術愛好者之間的互相交流提供場所,以及展示他們的藝術作品。
也許這就是蔣瓊耳所真正追求的藝術生活,一種她留學法國期間收穫到的理想,而她最終會把這一理想慢慢在上海實現。
蔣瓊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