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汪合作

1932年3月4日,汪精衛主持國民黨四屆二中全會,決定設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但是否由蔣介石擔任,頗有爭議。蔣介石躲在南京不出席會議,等著汪精衛去安排。汪精衛對國民黨中央要員們左說右勸,勉強說通。最後,在3月6日中政會上通過,8日國民政府特任蔣介石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併兼任參謀總長。此後的國民政府,汪精衛掌行政,蔣介石掌軍事;國民黨中央由蔣、汪共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蔣汪合作
  • 時間:1931年-1938年
背景,過程,

背景

“九一八”事變後,政治局勢陡變,隨著汪胡合作逐步走向絕境,蔣汪開始接近並醞釀形成合作關係。在攜手擊垮代表粵方基本利益的孫科內閣後,蔣汪合作正式成局,並形成“蔣主軍,汪主政,蔣汪共主黨”的權力分配格局。
蔣介石與汪精衛蔣介石與汪精衛
嗣後,在因應“一二八”抗戰的過程中,蔣汪合作關係得到初步鞏固。
1932年8月,汪精衛張學良發生齷齪,並逐步升級,導致政局持續動盪。蔣介石實施旨在維持現狀的初步善後舉措,但卻鎩羽而歸。面對政治僵局,蔣被迫實施“棄汪保張”的舉措,張學良在華北的地位在實質上得到維護,汪精衛則憤而出國養病,蔣汪合作遭遇頓挫。
至1933年熱河淪陷,日軍進攻長城各口,局勢的演進迫使蔣不得不轉變立場,實施“去張聯汪”的舉措,蔣汪合作藉此恢復。
以汪精衛1933年復職為標誌,蔣汪間不僅政治互信得以鞏固,政策理念共識趨於擴大,且在此基礎上對合作格局實施一系列調整。經歷此次調整,不僅“廬山模式”浮出水面,且蔣汪間的權力地位關係趨於相對平衡狀態。1934年發生之“顧案”及其善後過程,即非常典型地反映出這種權力地位的相對平衡狀態。國民黨內部連綿不斷的反汪運動,既有政治體制的諸多弊端,對蔣汪合作關係構成持續負面影響。

過程

1931年12月15日,蔣介石第二次宣布下野。在他辭職的那天,還通過行政院政務會議改組了蘇、浙、贛、甘四省政府,由他的親信顧祝同魯滌平熊式輝邵力子分別任省政府主席。同時一再拉攏汪精衛集團。在他離開南京之際,向汪精衛親信表示:“本黨中興,非汪莫屬”。本來就同胡漢民、孫科派勾心鬥角的汪精衛於是決定與蔣介石合作。蔣介石下野後,汪也稱病住進醫院。此後蔣汪互相勾結,一起拆孫科政府的台。1932年1月16日,蔣汪在杭州西湖舉行會議,密談合作條件,會後相繼赴南京。25日,孫科通電宣布辭職。28日,蔣汪召開臨時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改組國民政府,由汪精衛出任行政院長,宋子文為副院長。3月6日,汪精衛在洛陽主持召開國民黨四屆二中全會,推舉蔣介石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兼軍事參謀部參謀長,形成了蔣汪合作的局面。
蔣介石與汪精衛蔣介石與汪精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