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國公

蔡國公

蔡國公,中國古代一等公爵。歷朝可考者凡14人。其中著名者有杜如晦、裴矩、張柔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蔡國公
  • 北周:宇文廣
  • 唐朝:杜如晦、田瓚、李煌、陳玄禮
  • 許國:裴矩
  • 前蜀:杜光庭
  • 宋朝:趙宗達、呂蒙正
  • 元朝:張柔、張弘略、張珪、郭貫
  • 明朝:徐忠
北周蔡國公,唐朝蔡國公,杜如晦,裴矩,田瓚,李煌,陳玄禮,前蜀蔡國公,宋朝蔡國公,趙宗達,呂蒙正,元朝蔡國公,張柔,張弘略,張珪,郭貫,明朝蔡國公,

北周蔡國公

宇文廣
宇文廣,字乾歸,章武郡公宇文導子。少方嚴,好文學。初封永昌郡公。北周孝閔帝宇文覺踐阼,改封天水郡公。北周世宗宇文毓即位,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出為秦州刺史。武成初,進位大將軍,遷梁州總管,進封蔡國公。後來他的父親宇文導追封豳國公,下詔宇文廣襲豳國公爵。

唐朝蔡國公

杜如晦

杜如晦 (584-630),字克明。幫助唐太宗奪取天下,擔任兵部尚書右僕射等職,與房玄齡配合綜理貞觀朝政,並稱名相。封蔡國公。
蔡國公
杜如晦,京兆杜陵人。其祖父杜果官至隋朝工部尚書,其父杜咤為隋朝昌州長史。杜如晦自少聰悟,好談文史,是個典型的彬彬書生。隋煬帝大業年間作為候補官員,只補個滏陽尉的小官,不久就棄官回家。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時,引為秦王府兵曹參軍。不久,當時的太子李建成恐怕秦王府內英才雲集,日後於已不利,就以朝廷名義把許多李世民的手下文武從秦王府中調去外地任職。房玄齡當時對李世民講:“府僚去者雖多,不足惜也。杜如晦聰明識達,王佐之才。大王您如果想經營天下,非此人不可!”李世民大驚,忙把已經調離的杜如晦追回。在平定薛仁果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的戰爭過程中,杜如晦作為李世民高參,對軍旅戎事剖斷如流,深為時人敬服。李建成對杜如晦非常忌晦,他對齊王李元吉說:“秦王府中可憚之人,惟杜如晦與房玄齡耳。”隨即向李淵講房、杜兩個人的過失,把他們調離李世民的秦王府。
杜如晦雖然被外調,暗中潛回李世民處替他出主意。玄武門之變成功後,功與房玄齡相等,不久就被太宗拜為兵部尚書,進封蔡國公。貞觀初年,他與房玄齡共掌朝政,制定典章,品選官吏,好評如潮。貞觀四年,杜如晦病重,李世民親自去他家中探望,撫之流淚,在他咽氣前超升其子杜構為尚舍奉御。即使皇帝如此貴重其人,杜如晦仍舊抗不過疾病之侵,死時年僅四十六。太宗哭之甚慟,贈司空,徒封萊國公,謚曰成,並手詔為制碑文。後來有一次唐太宗吃塊美味的香瓜,忽然憶起杜如晦,愴然淚下,遣人以所食之半奠於這位文臣的靈牌前,不時送御饌祭奠。在杜如晦的每年忌日,太宗都派人到他家裡慰問其夫人兒子,一直保持其公府的官吏僚佐職位。“終始恩遇,未之有焉。”
杜如晦二兒子是尚城陽公主的駙馬爺,後來因牽涉進太子李承乾謀反案中被斬。襲爵的長子杜構本來官為慈州刺史,因弟弟一案也坐貶嶺南,死於邊野。不知晚年的李世民,是否因為三子選叛而傷透了心神,再也顧及不到這位功臣的後人了。
史書記載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也。曾祖皎,周贈開府儀同、大將軍、遂州刺史。高祖徽,周河內太守。祖果,周溫州刺史,入隋,工部尚書、義興公,《周書》有傳。父咤,隋昌州長史。如晦少聰悟,好談文史。隋大業中以常調預選,吏部侍郎高孝基深所器重,顧謂之曰:"公有應變之才,當為棟樑之用,願保崇令德。今欲俯就卑職,為須少祿俸耳。"遂補滏陽尉,尋棄官而歸。太宗平京城,引為秦王府兵曹參軍,俄遷陝州總管府長史。時府中多英俊,被外遷者眾,太宗患之。記室房玄齡曰:"府僚去者雖多,蓋不足惜。杜如晦聰明識達,王佐才也。若大王守籓端拱,無所用之;必欲經營四方,非此人莫可。"太宗大驚曰:"爾不言,幾失此人矣!"遂奏為府屬。後從征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嘗參謀帷幄。時軍國多事,剖斷如流,深為時輩所服。累遷陝東道大行台司勛郎中,封建平縣男,食邑三百戶。尋以本官兼文學館學士。天策府建,以為從事中郎,畫象于丹青者十有八人,而如晦為冠首,令文學褚亮為之贊曰:"建平文雅,休有烈光。懷忠履義,身立名揚。"其見重如此。隱太子深忌之,謂齊王元吉曰:"秦王府中所可憚者,唯杜如晦與房玄齡耳。"因譖之於高祖,乃與玄齡同被斥逐。後又潛入畫策,及事捷,與房玄齡功等,擢拜太子左庶子,俄遷兵部尚書,進封蔡國公,賜實封千三百戶。貞觀二年,以本官檢校侍中,攝吏部尚書,仍總監東宮兵馬事,號為稱職。三年,代長孫無忌為尚書右僕射,仍知選事,與房玄齡共掌朝政。至於台閣規模及典章人物,皆二人所定,甚獲當代之譽,談良相者,至今稱房、杜焉。如晦以高孝基有知人之鑑,為其樹神道碑以紀其德。其年冬,遇疾,表請解職,許之,祿賜特依舊。太宗深憂其疾,頻遣使存問,名醫上藥,相望於道。四年,疾篤,令皇太子就第臨問,上親幸其宅,撫之流涕,賜物千段;及其未終,見子拜官,遂超遷其子左千牛構為尚舍奉御。尋薨,年四十六。太宗哭之甚慟,廢朝三日,贈司空,徙封萊國公,謚曰成。太宗手詔著作郎虞世南曰:"朕與如晦,君臣義重。不幸奄從物化,追念勛舊,痛悼於懷。卿體吾此意,為制碑文也。"太宗後因食瓜而美,愴然悼之,遂輟食之半,遣使奠於靈座。又嘗賜房玄齡黃銀帶,顧謂玄齡曰:"昔如晦與公同心輔朕,今日所賜,唯獨見公。"因泫然流涕。又曰:"朕聞黃銀多為鬼神所畏。"命取黃金帶遣玄齡親送於靈所。其後太宗忽夢見如晦若平生,及曉,以告玄齡,言之歔欷,令送御饌以祭焉。明年如晦亡日,太宗復遣尚宮至第慰問其妻子,其國官府佐並不之罷。終始恩遇,未之有焉。子構襲爵,官至慈州刺史,坐弟荷謀逆,徙於嶺表而卒。初,荷以功臣子尚城陽公主,賜爵襄陽郡公,授尚乘奉御。貞觀中,與太子承乾謀反,坐斬。

裴矩

裴矩(547年-627年),本名世矩,字弘大,河東聞喜人,北魏荊州刺史裴佗之孫,北齊太子舍人裴訥之之子。隋唐時期政治家、外交家、戰略家、地理學家。
裴矩早年曆仕北齊、北周、隋朝,曾參加隋滅陳之戰,並率三千敝卒定嶺南,安撫突厥啟民可汗,歷任民部侍郎、內史侍郎、尚書左丞吏部侍郎等職,封聞喜縣公。
大業年間,裴矩仍受重用,與蘇威宇文述裴蘊虞世基等人一同掌握朝政。他為隋煬帝經營西域,打擊吐谷渾,並用計分裂突厥。
武德元年(618年),宇文化及發動江都之變,弒殺隋煬帝,建立許國。裴矩被授為尚書右僕射、光祿大夫、河北道安撫大使,封蔡國公。
武德四年(621年),裴矩降唐,歷任殿中侍御史、太子左庶子、太子詹事、檢校侍中、民部尚書,封安邑縣公,受到唐高祖、唐太宗的推崇。貞觀元年(627年),裴矩病逝,時年80歲。追贈絳州刺史,諡號敬。

田瓚

田瓚,武德三年(620年)六月,田瓚殺楊士林投奔王世充,王世充拜他為顯州總管。九月,田瓚率領所屬二十五州降唐。由於田瓚降唐,王世充派遣王弘烈鎮守的襄陽與東都洛陽被割斷。唐高祖任命田瓚為顯州刺史,賜爵蔡國公。

李煌

李煌,唐朝蔣王李惲之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孫,封蔡國公。

陳玄禮

陳玄禮,唐代名將,初任神武軍的果毅都尉,後隨李隆基起兵誅殺韋後安樂公主唐玄宗即位後,宿衛宮中。安史之亂時,率軍護衛玄宗逃亡四川,行至馬嵬驛,在太子李亨支持下,發動兵變殺楊國忠及楊氏姐妹,並逼唐玄宗李隆基縊死了楊貴妃。安史之亂平息後,隨玄宗回到長安,封蔡國公後辭官,旋病死。

前蜀蔡國公

杜光庭
杜光庭(850—933),字聖賓,號東瀛子,縉雲人。唐懿宗時,考進士未中,後到天台山入道。唐僖宗時,如為供奉麟德殿文章應制。隨僖宗入蜀,後來追隨前蜀王建,官至戶部侍郎。賜號傳真天師。後進封金紫光祿大夫、左諫議大夫,封蔡國公,進號廣成先生。

宋朝蔡國公

趙宗達

趙宗達,宋朝宗室,漢恭憲王趙元佐孫,平陽郡王趙允升子。趙允則無子,以宗達為後。熙寧三年,襲封蔡國公。鄰家失火,盜因為奸,竊宗達所服帶,既而得之,且知其主名,貸不問。浚井得鏹,復投之。官累武信軍留後。薨,贈安化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高密郡王。

呂蒙正

呂蒙正(公元944年 - 公元1011年),字聖功,河南洛陽人。北宋初年宰相。
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丁丑科狀元。呂蒙正中狀元後,授將作監丞,通判昇州。後三次登上相位,授太子太師,封蔡國公,改封隨國公,又封許國公。呂蒙正寬厚正直,對上遇禮言,對下則寬容有雅度。卒於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諡文穆,贈中書令

元朝蔡國公

張柔

張柔(1190―1268年),字德剛,金末元初時期中國中原地方武裝首領之一。
元太祖八年(1213年)蒙古軍南下中原,河北大亂。張柔聚集鄉鄰親族數千家結寨自保,金當局任為定興令,官至中都留守兼知大興府事。太祖十三年(1218年)與蒙古軍戰於狼牙嶺,兵敗被俘,降於蒙古。任行軍千戶保州等處都元帥。
元太宗四年(1232年),奉調伐金,隨速不台汴京(今河南開封)。汴京守將降,張柔獨至史館運走《金實錄》和秘府圖書;又訪耆舊望族,護送北歸。太宗十四年(1234年),張柔入覲窩闊台汗,升萬戶,兼管軍民,成為獨據一方的漢軍首領之一。
乃馬真後二年(1243年),大帥察罕調張柔鎮杞縣。憲宗四年(1254年),移鎮亳州
元憲宗九年(1259年)從忽必烈攻鄂州。忽必烈北還,令張柔領蒙古漢軍留駐白鹿磯待命。
中統元年(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大汗位,詔班師。中統二年,張柔獻《金實錄》於朝廷,以年老致仕,受封為安肅公。至元三年(1266年),又起用為判行工部事,營建大都。
至元四年進封蔡國公,第二年(1268年)去世。後贈太師,謚武康。延祐五年(1318年),加封汝南王,謚忠武。

張弘略

張弘略,字仲傑,汝南王張柔第八子,元朝開國將領。元貞二年卒。贈推忠佐理功臣、銀青榮祿大夫平章政事上柱國、蔡國公,謚忠毅。

張珪

張珪(1263至1327)字公端,自號潛庵,張弘范之子,張柔之孫。大德三年(1299)拜江南行台御史,延祐二年(1315)拜中書平章政事,封蔡國公。

郭貫

郭貫(1249-1331年),字安道,左丞相。至順二年(1331年)病故,追贈光祿大夫,河南行省平章柱國,追封蔡國公。郭貫善書法,元代著名篆額多出其手。

明朝蔡國公

徐忠
徐忠(1362年-1413年),字仲達,合肥人,明朝靖難名將。
徐忠早年曆任河南衛副千戶、濟陽衛指揮僉事,鎮守開平。成祖靖難時,徐忠率部投降,屢立戰功,累升至前軍都督府左都督,封永康侯。
永樂年間,徐忠留守南京,輔佐太子監國。永樂十一年(1413年),病逝,追封蔡國公,諡號忠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