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菁甘藍

蔓菁甘藍

蔓菁甘藍(Brassica napus var. napobrassica (L.) Rchb.)是十字花科芸薹屬二年生草本植物。蔓菁甘藍株為灰藍色,被粉霜;塊根卵球形或紡錘形,肥厚,無辣味;莖直立,有分枝,無毛;葉子為基生葉倒卵形,大頭羽裂,頂端急尖,邊緣有不整齊鋸齒或波狀淺裂;上部及頂部莖生葉長圓形至長圓披針形,頂端急尖,抱莖,邊緣有裂齒,兩面無毛;花為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瓣淺黃色,倒卵形;果實為長角果線形,果梗較粗,開展;種子為卵形,黑棕色。花果期5-6月。

蔓菁甘藍分布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蔓菁甘藍適應性較強,抗病,耐肥,耐旱,耐瘠薄,耐貯藏。繁殖方式為種子繁殖和育苗栽培。

蔓菁甘藍鮮根、莖葉及種子可入藥;根、莖:味甘,性溫。清瀉濕熱,消食下氣,止咳,止渴;主治於熱毒風腫,肝虛目暗,瘡腫,黃疸等。種子:味辛、甘、苦、性溫。瀉濕熱,散熱毒;主治於黃疸,目疾,乳癰,無名腫毒,骨疽。蔓菁甘藍塊根作蔬菜食用,可鹽醃或醬漬供食用,又可炒食或煮食,也可生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蔓菁甘藍
  • 拉丁學名:Brassica napus var. napobrassica (L.) Rchb.
  • 別名:卜留克、洋大頭菜、蕪青甘藍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十字花目 
  • 十字花科
  • :芸薹屬 
  • :蔓菁甘藍
  •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Reichenbach,1753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生長習性,繁殖方法,栽培技術,栽培季節,整地播種,田間管理,病蟲防治,主要價值,食用,藥用,

形態特徵

蔓菁甘藍是十字花科芸薹屬二年生草本植物,高50-100厘米,蔓菁甘藍株為灰藍色,被粉霜;塊根卵球形或紡錘形,肥厚,無辣味,一半在地上為青紫色,有1紫色長根頸,上有葉或葉痕,一半在地下,兩側各有1條縱溝,從此生出多數側根;莖直立,有分枝,無毛。葉子為基生葉倒卵形,長11-15厘米,大頭羽裂,頂裂片長達25厘米,頂端急尖,邊緣有不整齊鋸齒或波狀淺裂,側裂片2-4對,越向下越小;葉柄長1.5-2.5厘米;上部及頂部莖生葉長圓形至長圓披針形,長1.5-4厘米,寬8-12毫米,頂端急尖,抱莖,邊緣有裂齒,兩面無毛。
花為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後延長達45厘米;花直徑1.5-2厘米;花梗長5-10毫米;萼片線形,長4-5毫米;花瓣淺黃色,倒卵形,長約1厘米,爪長3-5毫米。長角果線形,長3-3.5厘米,喙長3-5毫米;果梗較粗,開展,長6-10毫米。種子卵形,長約1毫米,黑棕色。果實為長角果線形,果梗較粗,開展;種子為卵形,黑棕色。花果期5-6月。。

生長環境

蔓菁甘藍適應性廣,耐寒性強,喜涼爽而晝夜溫差大的氣候。在肥沃疏鬆的壤土生長最好,黏重低洼易澇的土地生長不良。幼苗能忍受-2至-3℃低溫,成年植株則能忍受短時間的-7至-8℃的低溫。生長的最適溫是13-18°℃。

分布範圍

蔓菁甘藍原於亞洲西部和歐洲。傳入中國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在中國高寒地區如東北、內蒙古、河北壩上栽培較多,產量很高。 華北、華東、西南、中南及西北部分地區和中國內蒙古自治區有栽培。

生長習性

蔓菁甘藍抗病,耐肥,耐旱,耐瘠薄,耐貯藏。幼苗耐熱性較強,塊根形成期不耐炎熱,要求晝夜溫差大的涼爽氣候。

繁殖方法

繁殖方式為種子繁殖和育苗栽培。

栽培技術

栽培季節

栽培季節蔓菁甘藍喜較強的光照,它的栽培季節主要決定於各地的氣候條件,根河地區較嚴寒,無霜期短,秋季降溫快,上凍早。而蔓菁甘藍的生長期又長(120-140天),所以一般在5月中下旬播種,9月中下旬收穫。
蔓菁甘藍
蔓菁甘藍種植

整地播種

蔓菁甘藍對土壤的要求不嚴,適應性強。但為了豐產,應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前作收穫後深耕22.26厘米,結合施入腐熟的有機肥2500-4000千克、磷酸二銨50千克作為基肥翻入土中,耙平後作成寬60.66厘米、高13.16厘米的壟。播種前要注意檢查種子的質量。種子的新陳,不僅對發芽有影響,對產量和質量也有影響。尤其在高溫、潮濕條件下貯藏的陳種子播種後發芽率低,出苗慢、長勢弱、肉質根小。播種可採用條播或穴播,株距2633厘米,播種量穴播一般每畝100克左右,播種深度1厘米左右,不宜過深或過淺。

田間管理

  • 中耕除草
蔓菁甘藍在幼苗期間應進行2-3次間苗和中耕除草。第一次在第一片真葉期,第二次在3-4片真葉期,結合行間淺耕除草、鬆土,促使幼苗生長。在5-6片真葉時定苗,並結合中耕除草一次。
  • 施肥
在蔓菁甘藍的營養生長階段,大體可進行兩次追肥。
在定苗後進行第一次追肥,每畝施硫酸銨15-20千克或人糞尿500-750千克。
在肉質根膨大盛期,每畝可追施草木灰100-150千克,人糞尿750千克或硫酸銨10-15千克,追肥後澆水。蔓菁甘藍不僅考慮氮肥的使用,還要注意磷鉀肥的配合使用。據試驗,增施磷鉀肥比單施氮肥增產。
  • 澆水
蔓菁甘藍喜歡土壤濕潤,特別在幼苗出土和定植成活期要保持土壤濕潤,保證苗齊、苗壯,此時需水不多。進入蓮坐期需比苗期更多的水分,但是到蓮坐後期,如果葉叢達到一定大小,要適當控制水分進行蹲苗,以調解葉片與肉質根的平衡生長。進入肉質根生長旺期需水最多,應適時灌足水,一般可5-7天澆水一次,後期可減少次數。此時如果缺水,不僅影響產量,也影響質量,肉質根變小、皮厚、質地乾硬、味辣、纖維增多。當然水分過多也不可,一般土壤含水量65-80為宜。為了使肉質根生長整齊,要求比較均勻的供水,土壤不宜忽乾忽濕。
  • 其他管理
蔓菁甘藍耐寒性較強,輕霜後葉色發紫,肉質根仍能繼續膨大,中國北方地區,一般經過嚴霜後即行收穫。最後要注意的是,十字花科作物都是異花傳粉作物,為了保持品種的純度,必須嚴格防止雜交。栽培種株時,除了和不同品種要進行隔離外,還應注意與其他易於與之天然雜交的作物隔離(如甘藍型油菜),一般在開闊地應隔離2000米左右。

病蟲防治

蔓菁甘藍主要的害蟲是蚜蟲地蛆菜青蟲等,從幼苗期即應注意及時噴藥防治,一般可噴1000倍樂果,敵敵畏、1000-1200倍辛硫磷等,亦可噴敵百蟲粉劑。
蔓菁甘藍
病蟲害

主要價值

食用

塊根作蔬菜食用,可鹽醃或醬漬供食用,又可炒食或煮食,也可生食。具有易栽培、產量高、品質好、適應性廣以及糧菜兼用等特點。根葉均可利用,其肉質根含乾物質較多,達7.1.9.0,可鮮食、熟食。特別是醃漬加工成各種口味的鹹菜前景十分看好,同時根葉也是很好的飼料。
蔓菁甘藍
食用塊根

藥用

【入藥部分】 鮮根、莖葉及種子入藥。
【性昧功能】 根、莖葉:味甘,性溫。清瀉濕熱,消食下氣,止咳,止渴。種子:味辛、甘、苦,性溫。瀉濕熱,散熱毒。
【主治】 根、莖葉:治熱毒風腫,肝虛目暗,瘡腫,乳癰,小兒頭瘡,黃疸,脘腹脹滿,便秘。種子:治黃疸,目疾,乳癰,無名腫毒,骨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