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史,形態特徵,主要品種,早熟品種,中熟品種,晚熟品種,分布範圍,生長習性,繁殖方法,播種時期,播種方法,栽培技術,整地施肥,定植方法,田間管理,採收管理,病蟲防治,病害,蟲害,主要價值,
植物學史 白花甘藍起源於中國,據文字記載其在中國已有至少900年的栽培歷史。
形態特徵 白花甘藍,十字花科芸薹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高0.5-1米,常30-40厘米,無毛,具粉霜;莖直立生長,有分枝。基生葉卵形,長達10厘米,邊緣有微小不整齊裂齒,不裂或基部有小裂片,
葉柄 長3-7厘米;莖生葉卵形或圓卵形,長6-9厘米,邊緣波狀或有不整齊尖銳齒,基部耳狀,沿葉柄下延,有少數顯著裂片;莖上部葉長圓形,長8-15厘米,頂端圓鈍,不裂,邊緣有粗齒,不下延或有顯著葉柄。
總狀花序 長,直立;花白色或淡黃色,直徑1.5-2厘米;
花梗 長1-2厘米,開展或上升;
萼片 披針形,長4-5毫米,邊緣透明;花瓣長圓形,長2-2.5厘米,有顯著脈紋,頂端全緣或微凹,基部成窄爪。長角果線形,長3-9厘米,頂端驟收縮成長5-10毫米的喙。種子凸球形,直徑約2毫米,紅棕色,有微小窩點。花期3-4月,果期5-6月。
主要品種 早熟品種 早熟白花甘藍品種較耐熱,在較高溫度下仍能早形成菜薹。適於夏、秋季栽培,產量高。播種期4-8月份,播種至初收45-60天,延續採收35-50天,採收期6-11月份。
廣東省廣州市郊區地方品種,廣東、廣西、福建等省(區)普遍栽培。
早雞冠
株高約50厘米,開展度50-52厘米。葉片大而厚,橢圓形,長約28厘米,寬約20厘米,深灰綠色,葉面皺縮,多蠟粉,葉柄長約9厘米。主薹高約35厘米,橫徑約3.2厘米;花白色,花序較鬆散,花序橫徑約7厘米,分枝力強,側薹萌動力強,主薹重150-200克。
早熟,播種至初收75天,延續採收60-70天。耐熱,品質佳。每公頃產量為22500-27000千克。
福建省福州市郊區地方品種,已有100多年的栽培歷史,現在福州郊區、長樂、南平、霞浦等市、縣普遍栽培。
福建黃花芥藍菜
株高約25厘米。莖短縮,紫紅色。葉簇生、直立、匙形,葉緣有波狀缺刻,葉面藍綠色,葉柄和葉脈綠帶紫色,葉面光滑,有蠟粉,葉片長約35厘米,寬約13厘米。
早熟,播種至初收約60天。耐熱,較耐寒,抗病性強。味香略甜。每公頃產量約為18750千克,最高可達22500千克。
福州地區播種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選擇遮陽、防雨地塊,平整後作畦育苗,每公頃播種量約為1500克;苗期約30天,定植行距為25厘米、株距為20厘米,定植時進行覆蓋,避免陽光直射;緩苗後勤追肥、澆水,尤其在初收主薹後需施重肥,促進側薹迅速生長。9月下旬始收,10月中旬盛收,直至冬季還可陸續收穫。
廣東省廣州市郊區農家品種,栽培歷史悠久,分布於柯子嶺、三元里、廣州市郊區等地。
柯子嶺早芥藍
株高約42厘米,開展度約35厘米,葉片卵圓形,長約19厘米,寬約16厘米,深灰綠色,葉面平滑,多蠟粉,基部深裂或耳狀裂片,葉柄長約6厘米。主薹高約24厘米,橫莖約3厘米;花白色。花序緊密,橫徑約7厘米;質爽脆。主薹重100-150克。
早熟,播種至初收70-80天,如提早播種,則播後約100天始收,可延續收穫50-70天。分枝力強,耐熱。每公頃產量為26250-30000千克。
廣州地區6-7月份播種,適播期7月份,育苗地選近山水清涼處,播後每公頃施土雜肥11250-15000千克,進行覆蓋,也可搭棚遮陽育苗,苗期25-30天,定植行距22厘米、株距22厘米,可與菜心間作,緩苗後追施薄肥。待菜薹長高至葉尖所謂“齊口花”時,即可採收。採收主薹時,應留基部2-3個葉芽。收主薹後施濃肥,但預防上口腐爛,促進側薹發育,晴天培濕土,清晨及黃昏後淋水,8-12月份收穫。
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郊區東興大隊選出,分布於該市郊區各縣。
梧州早芥藍
株高約55厘米,開展度約43厘米。葉片近圓形,長約23厘米,寬約17厘米,淡綠色,有蠟質,基部略呈淡紅色。主薹高約22厘米,橫徑約2.2厘米,側薹旺盛,花白色,第1至第2薹較粗,主薹重100-150克,味甜脆。
早熟,播種至初收約60天,延續採收約80天。生長旺盛。耐熱,抗病力強,每公頃產量為37500-52500千克。
梧州地區6月下旬播種,苗期約30天,定植行距30厘米、株距25厘米,定植約7天后要勤追肥;收主薹後,鬆土除草重施肥,以加速側薹生長,每7-8天施肥1次,8月下旬至來年1-2月份收穫。
中熟品種 白花甘藍中熟品種的耐熱性不如早熟種,多作秋、冬季栽培。播種期7-10月份,播種至初收60-70天,延續採收40-60天,採收期11月份至來年2月份。
廣東省新會縣農家品種。1955年前引入廣西壯族自治區,現分布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桂林及福建省。
荷塘芥藍
株高為48-60厘米,開展度約為45厘米。主薹高30-35厘米,橫莖2-2.5厘米,側芽粗1.5-2厘米。葉片卵圓形,綠色,長約33厘米,寬約23厘米;葉柄長約9厘米,寬約1.5厘米;葉基裂片大,成耳狀裂片;葉面平滑,深灰綠色,辣粉少,花白色。主薹重120-180克。肥嫩、纖維少、質脆、味甜。
中熟,播種至初收60-70天,延續採收40-50天,每公頃產約37500千克。在廣州地區播種期9-11月上旬,適播期10月份,育苗移栽,苗期35天,定植行距為22厘米、株距為22厘米。11月份至來年2月份收穫。
20世紀70年代初,由廣東省引入江西省贛州市,現在贛州市郊區及附近縣普遍栽培。
白花芥藍
株高約50厘米,開展度55-58厘米,分枝力中等。葉片肥大,長卵圓形,長約32厘米,寬約29厘米,綠色,葉緣微波狀,葉面稍皺,葉柄長約13厘米。花白色,以花薹供食用,主薹重約35克。葉質脆嫩,有清香味。
中熟,播種至初收60-70天。耐熱性中等,較耐寒,耐濕力強。每公頃產量約為37500千克。
在江西省9月上旬播種育苗,每公頃用種量100克,苗期20天,9月底至10月上旬定植,行距23厘米、株距23厘米,定植後每隔4-5天施肥1次,每公頃施人糞尿45000千克。水分要充足,及時培濕土,至11月下旬現花現蕾時開始收嫩株,一次或分次收完。
廣東省廣州市郊區農家品種,已有50餘年的栽培歷史。廣州郊區普遍栽培。
株高約40厘米,開展度35厘米。葉片橢圓形,長約22厘米,寬約19厘米,青綠色,較薄,葉面較平滑,少蠟粉,基部深裂成耳狀裂片,葉柄長約5厘米。主薹高約25厘米,橫徑3厘米。白花,分枝力強,皮薄質脆,主薹重100-150克。
中熟,播種至初收60-70天,延續採收約60天。耐熱力中等,每公頃產量為28500-30000千克。
廣州地區播種期8-9月,播種適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苗期30-35天,定植株距為24厘米、行距為27厘米,緩苗後勤追薄肥,定期培土,注意水肥充足,11月至來年1月份收穫。
晚熟品種 不耐熱,不宜早播,冬性強,適於冬、春季栽培。播種期10月份至來年2月份,播種至初收70-90天,延續採收50-60天。主採收期在1-6月份。
廣東省廣州市郊區地方品種,有30-50年的栽培歷史,黃埔、石井、沙河等栽培較多。
株高約60厘米,開展度約48厘米。葉片大、近圓形,長約25厘米,寬約23厘米,灰綠色,葉面平滑,蠟粉少,基部深裂成耳狀裂片,葉柄長11厘米。主薹高約35厘米,橫徑約3.5厘米。花白色,莖粗薹長,質脆、味鮮美。主薹重150-200克。
晚熟,播種至初收75-80天,延續採收約60天。分枝力中等,耐寒。每公頃產量為30000-35000千克。
廣州地區9-11月份,適播期10-11月份,苗期30-35天,定植株距20厘米、行距30厘米,定植約5天后追肥,以後隨植株生長要加強施肥管理和淋水。收主薹後可施重肥,保證側薹豐產。注意及時防治夜盜蛾幼蟲,翌年1-4月份收穫。
江西省贛南地方品種,栽培歷史悠久,現分布於贛州市、信豐、南康等地。
株高約85厘米,開展度約50厘米。生長勢強,分枝力弱。葉橢圓形,長約30厘米,寬約25厘米,青綠色,全緣,葉面平滑,有光澤,蠟質厚,葉柄長約8厘米。主莖粗約2厘米,生長中後期莖呈淡紫色,花黃色。以食用嫩葉為主,葉質脆嫩,纖維少,味清香。
晚熟,生長期約120天,播種至初收45天,可延續採收75天。耐寒,冬性較強,抽薹遲。每公頃產量約為37500千克。
江西省贛南地區8月中旬播種,苗期約20天,9月上中旬定植,行距為33厘米,株距為20厘米。以追肥為主,定植後每4-5天追施1次肥,每公頃施人糞尿約45000千克。11月份現蕾時即可採收嫩莖。
廣東省汕頭市郊區地方品種,栽培歷史悠久,解放前引入上海栽培,現寶山縣等地栽培普遍。
植株直立,株高約50厘米,開展度約30厘米。葉片近圓形,長約20厘米,寬約18厘米,深綠色,葉面平滑,蠟粉少,有葉翼。花白色。主薹高約33厘米,淺綠色,每株可收薹5-6根。主薹重200-300克,纖維少,水分較多,味淡,供炒食用。
晚熟,播種至初收約60天,延續採收60-70天。抗寒力強,耐熱力弱,分枝性較強。每公頃產量約為33750千克。
上海地區春種,在2月中旬至3月下旬條播,行距為27厘米,定苗株距為17厘米;追肥3-4次,每公頃施人糞尿約37500千克;4月下旬至7月上旬收穫,每公頃產約18750千克;秋種在10月上旬播種,苗期約30天,11月上旬定植,以株距27厘米、行距27厘米為宜,12月上旬至來年2月上旬收穫。
廣東省廣州市郊區地方品種,已有50年的栽培歷史,分布於廣州市郊三元里、泉塘等地。
植株生長健壯,株高約50厘米,開展度約40厘米。葉片近圓形,長約19厘米,寬約18厘米,淺綠色,較薄,蠟粉少,葉緣稍向內彎如銅殼狀,基部深裂成耳狀裂片;葉柄長約10厘米,主薹高約28厘米,橫徑約3厘米。分枝力較強。花白色,花球橫徑約9厘米,主薹重300-400克,質脆嫩,纖維少。
晚熟,播種至初收70-80天,延續採收50-60天,適應性強,可提早或稍遲播種,每公頃產量為26250-33750千克。
廣州郊區播種期為9-11月份,適播期10-11月份,苗期30-35天,定植株距20厘米、行距30厘米,定植約5天后追肥,以後隨植株生長要加強水、肥管理。收主薹後可施重肥,保證側薹豐產。注意及時防治夜盜蛾幼蟲,翌年1-4月份收穫。
廣東省廣州市地方品種。
株高約37厘米,開展度36厘米,粗約2-3厘米,單株重約300克,該品種具有花球大,主薹粗,抽薹整齊一致,葉片少,葉柄短,節間長,側薹粗壯,全株灰綠色等特點。中晚熟,從播種至初收60-70天。每公頃產量約為30000千克。
廣州地區8-11月播種育苗,苗齡30-40天,定植株、行距均為33厘米。主薹採收時留基葉4-5片,有利於掖芽發生側薹。
另外,尚有中熟品種;如福建芥藍,主薹重50-80克,當地民眾主要食用嫩葉。
晚熟種,如遲花芥藍,主薹重150-200克,側薹萌發力中等。皺葉遲芥藍,主薹重200-300克,側薹萌發力中等。
細葉早:主花薹高25-30厘米,橫徑2-3厘米,單薹重100-150克,較耐熱,適於晚秋和夏秋栽培,播種至初收約60天,延續採收35-45天。
香港白花:主花薹高20-25厘米,橫徑2-3厘米。白色花,初花時花蕾著生緊密,薹葉較稀疏。主薹重約100克,側薹萌發力較強。株型緊湊,生長較整齊。
台灣中花:主薹高30-35厘米,橫徑2.5-3厘米,單薹重100-150克。薹葉長卵形,白花,薹形美觀。
皺葉遲:主薹高30-35厘米,橫徑3-4厘米,單薹重200-300克,薹葉卵形,微皺,節間密,側薹萌發力中、上等。花白色,初花時花蕾大而緊密。
登峰芥藍:廣東省廣州引進品種。栽培適應性廣,菜薹外觀整齊,主薹節間疏,皮薄肉厚且脆嫩,主花薹重50-70克,分枝力強,抽薹一致。播種至初收65-70天,延續採收約為50天。第一側薹品質優於主薹。
佛山中遲芥藍:廣東省廣州引進品種。植株較高,生長勢強,分枝力強,葉片橢圓形,平滑。主薹較長而肥大,花球較大,主花薹重50-200克,質脆嫩纖維少。播種至初收約70天,延續採收側花薹約70天。
台灣中花芥藍:株高30-35厘米。基葉卵圓形,有蠟粉。主薹莖粗壯,莖葉長卵圓形,主花薹重80-150克,側花薹萌發力中等。
分布範圍 白花甘藍原產地不詳。中國廣東、廣西、福建、台灣等地常見栽培。
生長習性 白花甘藍喜溫暖氣候,發芽期和幼苗期生長發育適溫為25-30℃,葉從生長期到花薹形成期為15-25℃,溫度高於30℃花薹生長發育不良。白花甘藍屬長日植物,現有各品種對日照長度要求不嚴格,但對光照強度要求較嚴格。光照充足,生育良好。
繁殖方法 播種時期 北京地區種植基本上可以周年供應。柳葉早芥藍等早熟品種進行
露地 栽培,以保證6-10月的供應。9月至第二年3月播種可選中花、中遲芥等中晚熟品種進行
保護地 栽培,保證11月至第2年5月的供應,其中要注意7-9月是北京高溫、多雨季節,
應選 在冷涼的地方種植為宜。
播種方法 可採用直播或育苗移栽,北京地區多用育苗移栽,每畝需用種75-100克。育苗地應選擇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壤土,最好前茬不是十字花科蔬菜的土地。整地時要多施
腐熟 的有機肥,用撒播方式進行播種。
播種
要經常保持育苗畦濕潤,苗期施用速效肥2-3次,播種量適當,注意間苗,避免幼苗過密徒長成細弱苗。苗齡25-35天可達到5片真葉。間苗時間一般在2片真葉出現以後進行。
選擇生長好、莖粗壯、葉面積較大的嫩壯苗,不宜用小老苗。
栽培技術 整地施肥 選用保肥保水的壤土,精細整地,每畝施入基肥腐熟豬糞、
堆肥 3000-4000公斤,
過磷酸鈣 25公斤,翻入土壤混合均勻,耕耘耕平,土粒打細。畦一般做平畦,但夏季栽培應做小高畦。
定植方法 露地栽培,栽苗應在下午進行,
保護地栽培 宜在上午進行。栽苗日期確定後,在栽苗前一天下午給苗床澆一透水,以便於次日挖苗。定植當天隨挖苗,隨即運到定植地塊,按一定的行株距進行栽苗。
一般早熟種行株距為25厘米×20厘米,中熟種行株距為30厘米×22厘米,
晚熟 種行株距為30厘米×30厘米。栽苗不宜深,以苗坨土面與畦面栽平或稍低1厘米。苗栽好後,隨即進行澆水,以恢復長勢。
田間管理 根據當時溫濕度情況及時澆緩苗水。緩苗後葉簇生長期適當控制澆水。進入菜苔形成期和採收期,要增加澆水次數,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基肥與追肥並重,追肥隨水施,一般緩苗後3-4天要追施少量的氮肥或雞糞稀,現蕾抽苔時追施適當的速效性肥料或人糞尿。主苔採收後,要促進側苔的生長,應重施追肥2-3次。
白花甘藍前期生長較慢,株行間易生雜草,要及時進行中耕除草。隨著植株的生長,莖由細變粗,基部較細,上部較大,形成
頭重腳輕 ,要結合中耕進行培土、培肥,最好每畝施入1000-2000公斤有機肥。
採收管理 當花薹生長到與葉片頂端高度齊平或接近時(俗稱齊口花),為適宜採收期,採收高度為15-25厘米。為保持較佳的商品性,宜在清晨進行採收,並整理包裝。
病蟲防治 病害 霜霉病:可用吡唑醚菌酯、希醯嗎啉、甲霜靈可濕性粉劑、霜脲氰、氯溴異氰尿酸及代森錳鋅等噴霧。
炭疽病:可用吡唑醚菌酯、咪鮮胺錳鹽、咪鮮胺、醚菌酯、苯醚甲環唑、克菌丹等噴霧。
菌核病:發病初期可噴希醯嗎啉、吡唑醚菌酯。噴藥時著重噴灑植株莖的基部、老葉和地面上,每隔5-7天噴1次,連噴3-4次。
病毒病:及時防治蚜蟲。可用三氮唑、嗎啉胍及病毒A等噴霧。
軟腐病、黑腐病:發病初期,可用農用鏈黴素、新植黴素,氫氧化銅等噴霧並結合灌根。
黑斑病:可用相當於播種量0.4%的代森錳鋅拌種。發病初期可用代森錳鋅、甲霜錳鋅、吡唑醚菌酯、咪醯胺錳鹽、三環唑、氫氧化銅等噴霧,每隔5-7天噴1次,連噴3-4次。
蟲害 黃曲條跳甲:可用殺蟲雙、高效氯氰菊酯等噴霧。
小菜蛾、菜粉蝶可用乙基多殺菌素、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蘇雲金桿菌(Bt)、茚蟲威及溴蟲晴等進行噴霧。
甜菜夜蛾,斜紋夜蛾可用乙基多殺菌素、氯蟲苯甲醯胺、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溴蟲晴、茚蟲威及夜蛾核多角體病毒等進行噴霧。
白粉虱,煙粉虱:可用吡蟲啉、阿維菌素、啶蟲脒、噻蟲嗪及螺蟲乙酯等進行噴霧。
主要價值 白花甘藍是中國華南地區的一種特色蔬菜。白花甘藍肉質脆嫩清甜、營養豐富、抗癌物質含量高,一直深受粵港澳人青睞,同時出口日本、東南亞和等國家。根、莖、葉可以入藥。味甘、辛,性涼,有解毒利咽、順氣化痰、平喘、降低膽固醇、軟化血管、預防心臟等功效。主冶風熱感冒,咽喉痛,氣喘;預防白喉。
白花甘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