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由蕪菁花葉病毒和黃瓜花葉病毒引起十字花科蔬菜矮化,葉片呈斑駁、花葉、畸形、皺縮等症狀的病毒病害。中國最早記載於1899年,直到1941年才鑑定其病原物為蕪菁花葉病毒。
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又稱孤丁病,我國各地普遍發生,為害嚴重,是十字花科蔬菜主要病害之一,以大白菜受害最重。我國大白菜病毒病曾多次大流行,減產嚴重。此病一般發病率為5%〜20%,嚴重地塊可達80%,而且感染病毒病後又易受到霜霉病和軟腐病的為害,損失加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
- 外文名:Virus disease of cruciferous vegetables
- 別名:孤丁病、抽瘋病
- 中國最早記載:1899年
- 危害級別:三大病害之首
- 主要危害對象:大白菜、小白菜、菜心
- 病原物:蕪菁花葉病毒、黃瓜花葉病毒
- 發病率:3%~30%
簡介,分布和為害,症狀,病因,病害循環,發病條件,病害控制,
簡介
十字花科蔬菜病毒,又稱孤丁病、抽瘋病,我國各地普遍發生,危害嚴重,列為三大病害之首。華北、東北、西北地區以大白菜受害最重。歷史上,我國各地十字花科作物尤其是北方地區的大白菜,均曾由於病毒病的危害遭受過較大的損失,特別是1952、1958、1972、1977、1985、1987年,全國因氣候高溫乾旱,造成病毒病大流行,嚴重減產。1962年新疆菜區病毒病大流行,幾乎使北疆的大白菜全部絕收。此病一般發病率為3%~30%,嚴重地塊可達80%,而且感染病毒病後又易受到霜霉病和軟腐病的危害,損失加重。
分布和為害
世界性病害,中國各地普遍發生。黃河以北主要為害大白菜,黃河以南各省以小白菜(油青菜)、菜心、榨菜等受害最重,其次蘿蔔、甘藍。各地十字花科蔬菜都曾遭受大面積的損失,減產三分之一以上。大白菜病苗心葉初顯明脈,後沿葉脈褪綠,最終形成濃淡綠色相間的花葉。病葉皺縮不平、質脆、心葉扭曲畸形。有些品種在葉背的主側脈上產生褐色壞死斑點或條斑。葉柄向一邊彎曲。發病嚴重的菜株矮縮、不包心,感病輕的仍能包心,但內部葉片常發生灰色壞死斑點。病株根系不發達,鬚根較少,根部切面呈黃褐色。發病越早,受害越嚴重。嚴重的大白菜種株,花薹尚未抽出即死亡。較輕的花薹抽出晚,短而彎曲,葉片小而硬,新葉明脈及沿脈褪色,老葉主脈壞死,花梗上發生縱橫裂口。花瓣色淡,果莢瘦小彎曲,子粒不飽滿,甘藍及花椰菜受害後,幼苗葉片上產生褪綠圓斑,直徑3~5毫米,後期病葉呈濃淡綠色相間的斑駁。蘿蔔、小白菜、菜心、紫菜薹、蕪菁、芥菜、榨菜等蔬菜上所引起的症狀與大白菜相同。
症狀
症狀類型因病毒種類及株系、被害蔬菜類別和環境條件的不同有所差異。
白菜:幼苗期受害,心葉初期產生明脈,繼之沿脈褪綠,漸變為濃淡相間的花葉。病葉皺縮、變脆、扭曲畸形,有的葉背的主、側脈上產生褐色壞死斑點,葉柄扭曲。重病株明顯矮縮,不包心,葉片硬脆、皺縮成團,根系不發達,鬚根減少,剖視根部切面為黃褐色。輕病株仍能包心,但內部葉片產生灰色壞死斑點。感病採種株栽植後,重者花苔尚未抽出即死亡,輕者花苔抽出較遲,短而彎曲,葉片小而硬。新葉明脈、花葉,老葉主脈壞死。花梗上產生縱橫裂口,花瓣色淡,果莢瘦小彎曲,籽粒不飽滿,發芽率低。東北地區大白菜還有一種僵葉症,表現為葉片細長增厚,不皺縮,外葉向外伸直,僵硬,葉緣呈波浪狀,植株亦較矮,不結球。
甘藍:甘藍受害後,幼苗葉片上產生直徑為2~3mm的褪綠圓斑,迎光觀察非常明顯。後期病葉呈濃淡相間的斑駁花葉,老葉背面有黑色的壞死斑。病株發育遲緩,結球較遲且疏鬆。開花期間葉片上表現明顯的斑駁。
油菜: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症狀與大白菜相似。
甘藍型油菜發病產生系統性黃斑型和枯斑型症狀:黃斑型。初期葉片上出現分散的綠色斑點,漸擴展成2~4mm的褐色枯斑, 新生葉上先形成密集的褪綠小斑點,以後逐漸形成明顯的黃斑。病株花梗上有長形褪綠斑塊。­枯斑型。以品種“勝利”油菜為典型代表。病葉上出現深褐色枯斑,斑點正面組織枯死,有時葉脈、葉柄也產生褐色枯死條紋。花梗上有深褐色長形壞死斑塊,能導致病株死亡。重病株花期莖桿、種莢上都可產生黑褐色油漬狀枯死條紋,並形成同心輪紋,病莢扭曲。輕者能開花結籽,且有提早成熟現象。
其他種類:蘿蔔、小白菜、蕪菁、芥菜等其他十字花科蔬菜上的症狀與白菜基本相同。葉片明脈顯著,產生深綠和淡綠相間斑駁,病葉稍皺縮,少數畸形,植株矮化。輕病株一般矮化不明顯,但抽苔後結實不良,結實少,不實籽粒多。
病因
病原物主要是蕪菁花葉病毒(Turnipmosaic virus,TuMV),其次是黃瓜花葉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前者屬馬鈴薯Y病毒組,中國各地普遍存在,後者屬黃瓜花葉病毒組,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較多。此外,華北和廣東還有菸草花葉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一些株系;東北公主嶺還有蘿蔔花葉病毒(Radish mosaicvirus,RMV)和菸草環斑病毒(Tobacco ringspotvirus,TRV);西安地區有白菜沿脈壞死病毒(CVNV);浙江省榨菜上曾發現車前草花葉病毒(Plantain mosaic virus,PLMV)及蠶豆萎蔫病毒(Broad bean wilt virus,BBWV)。蕪菁花葉病毒有多個株系,用十字花科蔬菜組成的鑑定寄主譜,將中國10個省市的TuMV主流分離物,根據致病特性分為7個株系群: 普通株系(Tu 1)、小白菜株系(Tu 2)、海洋白菜株系(Tu 3)、大陸白菜株系(Tu4)、甘藍株系(Tu5)、花椰菜株系(Tu6)和蕪菁株系(Tu 7)。蕪菁花葉病毒的粒子為線狀,750×12~15(納米),致死溫度50~60℃,體外存活期2~4天,稀釋限點1:1000。除十字花科蔬菜外,還系統侵染菠菜、花生等。已發現的野生寄主有酸槳、繁縷、薺菜、蒼耳、苣蕒菜、蔊菜,可侵染豆科和𫜥尾科的一些植物。 蕪菁花葉病毒和黃瓜花葉病毒(見瓜類病毒病)。可由汁液摩擦傳染,介體昆蟲主要是蘿蔔蚜、桃蚜、棉蚜、和甘藍蚜。廣州地區蕪菁花葉病毒還可由普通葉蟎(Tetromychus telax-ius)傳染。蚜蟲傳毒屬非持久性的,帶毒蚜蟲連續在幾株健株上取食後失去傳毒能力,一般情況下,帶毒蚜蟲傳毒時間只有25~30分鐘。品種抗病性、耐病性明顯不同,大白菜抗病品種有黑龍江146號,153號,北京60號,75號,新1號,中青1號,冀菜3號,86—15,魯白12號;小白菜抗病品種有矮抗1號,2號;耐病的菜心品種有8722。蘿蔔、甘藍等發病速度快,症狀重,30℃以上隱症。小白菜、蕪菁在30℃以上發病更重。乾旱、高溫除不適於蔬菜生長發育,降低其抗病力外,對蚜蟲大量發生和活動有利。此外,白菜和油菜不同生育期的抗病性表現不同,幼苗6至7葉期以前感染的發病嚴重,8葉期以後感染的發病較輕。土質疏鬆,有機質含量多,潮濕,苗期水肥充足,植株生長健壯,抗病力強,發病較輕。
病害循環
病毒主要在貯藏中的採種種株、越冬根茬菜、冬季田間栽培的蔬菜及多年生雜草上越冬,為次年春季初侵染源,春季以後主要由蚜蟲將病毒傳到春種的甘藍、蘿蔔、小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上,再從春季的甘藍、白菜等傳到秋白菜、秋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上。廣州地區病毒病的毒源很多,周年種植菜心、西洋菜(Nasturtium officinale)等,終年發病,不存在初侵染與再侵染。病毒通過蚜蟲吸食或摩擦接觸造成的微傷侵入後,高溫環境下,光照率60%以上,可縮短潛育期,氣溫28℃左右,潛育期最短,一般為8~14天,氣溫越低,潛育期越長,10℃時潛育期在25~30天以上。
在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病毒主要在窖內貯藏的大白菜、甘藍、蘿蔔等的留種株上越冬,也可在多年生宿根植物(如菠菜、芥菜等)及田邊雜草上越冬。春季蚜蟲把病毒從越冬種株傳到春季甘藍、蘿蔔、小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上,再經夏季甘藍、白菜等傳到秋白菜和蘿蔔上。在南方,因田間終年種植十字花科蔬菜,如菜心、小白菜和西洋菜等,病菌可周年循環。
TuMV和CMV均可由蚜蟲和汁液接觸傳染。在田間病毒傳播主要是蚜蟲,各地的傳毒蚜蟲不盡相同,多數地區以桃蚜和菜縊管蚜傳毒為主;新疆則以甘藍蚜為主。蚜蟲傳毒為非持久性,在病株上短時間(幾分鐘)取食後即可獲毒,轉而在健株上短時間取食即可傳毒,一般保持傳毒時間僅25~30min。土壤和成熟的種子不能傳播病毒。
發病條件
此病的發生和流行主要與氣候條件,栽培管理以及品種抗性有關。
氣候條件:以降雨量及降雨天數的影響最為關鍵。東北7月下至8月上,黃河流域以北8月中旬,新疆和甘肅6~8月份的降雨天數是秋白菜病毒病發生流行的決定因素,期間遇乾旱高溫,病害會嚴重發生。乾旱高溫影響有三:①不適於菜苗正常生長發育;②有利於蚜蟲大量繁殖和遷飛;③利於病毒增殖。反之,大雨對蚜蟲有沖刷和淹死的作用。北方大白菜播種前後,遇暴雨和陰雨連綿發病輕;若遇高溫乾旱,地溫高或持續時間長,植株生長受到抑制,抗病力下降則發病重。此外,高溫縮短病毒病的潛育期,氣溫10℃下潛育期25~30d或不顯症,28℃下僅3~14d。春秋兩季蚜蟲發生高峰期並遇有氣溫15~20℃和75%以下的相對濕度,發病重。此外,土溫高、土壤濕度低,病毒病發生較重。
耕作與栽培管理:十字花科蔬菜互為鄰作或和其他毒源植物鄰作,病害發生嚴重;反之,發病輕。東北和西北地區,秋白菜種植在夏甘藍、蘿蔔附近時發病重,鄰地為非十字花科時發病輕。秋菜早播,由於正遇高溫乾旱,蚜蟲發生也多,發病重。白菜和油菜不同生育期抗病性不同,苗期尤其7葉期前是易感病期,侵染越早,發病越重;7葉後危害明顯減輕;開花後期不感病。前期肥水不足,幼苗根系發育弱,發病重。
品種抗病性:不同品種間抗病性有顯著差異。大白菜中,青幫品種比白幫抗病;雜交品種比一般品種抗病。油菜中,甘藍型抗病力高於芥菜型,芥菜型高於白菜型。但抗病性強的品種往往品質欠佳或生育期較長,有待於進一步解決。研究證明,多元酚氧化酶活性高,總糖和胺基酸以及幼苗3~4葉期單寧含量高的品種一般抗病性均較強。
病害控制
防治策略是採用選種抗病品種和消滅傳毒蚜蟲為主,加強栽培措施為輔。
選用豐產抗病良種 大白菜抗病品種有:北京新1號、遼白1號、冀3號、北京大青口、包頭青、塘沽青麻葉、山東1號、青雜5號、天津綠、秋雜2號、晉菜1號和3號等。河北培育的新品種8361高抗TuMV,且兼抗霜霉病和軟腐病。普通白菜選用葉色深綠,花青素含量多,葉片肥厚,生長勢強的品種如抗青、綠桿青菜、矮雜2號等。油菜有天津青幫、上海四月蔓、豐收4號、秦油2號、九二油菜、隴油系統等。
加強栽培管理 調整蔬菜布局,合理間、套、輪作;深翻起壟,施足底肥,增施磷、鉀肥;適期播種,避過高溫及蚜蟲高峰;根據天氣、土壤和苗情掌握蹲苗時間,乾旱年份縮短蹲苗期;發現病弱苗及時拔除;苗期水要勤灌,以降溫保根,增強抗性。
治蚜防病苗床驅蚜。根據蚜蟲對銀色的忌避性,套用銀色反光膜驅蚜效果良好。①塑膠薄膜網眼育苗。播種後搭50cm 高的小拱棚,間隔30cm縱橫覆薄膜,成30cm見方的網孔,覆蓋18d左右。②鋁箔紙避蚜。播種後用50cm寬的鋁箔紙覆蓋畦埂,18~20d撤去。③懸掛白色聚乙烯塑膠帶。種後在菜地張掛5cm寬的白色聚乙烯塑膠帶,間隔60cm,高度20~50cm,驅蚜防病效果更好。藥劑治蚜。種株窖藏地區,入窖前和出窖栽植後徹底治蚜;秋白菜播種前,噴藥消滅鄰近菜地及雜草上的蚜蟲,避免有翅蚜遷飛傳毒。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噴撒20%病毒靈、2%寧南黴素、20%病毒A 、0.5%抗毒劑1號、1.5%植病靈等。間隔10d,連續噴施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