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早年經歷,橫掃四方,遠渡重洋,征戰非洲,建立王國,立足,宗教和國家政策,外交關係,洗掠羅馬,稱霸地中海,統治晚期和逝世,人物評價,
早年經歷
蓋薩里克(英文:Genseric)據推測於公元389年出生於巴拉頓湖一帶,是阿斯丁汪達爾領袖戈德吉賽爾(Godigisel)的私生子。405年,汪達爾領袖戈德吉塞爾聯合蘇維匯人與阿蘭人在美因茨一帶與法蘭克人交戰,結果失利。被斬約三萬級,本人也在這次戰役中陣亡。王位傳給了他的長子貢德里克。而後者在繼承了領袖位置之後,便立刻重用了實為其異母弟的蓋薩里克,讓其輔助自己。於是,蓋薩里克也一躍成為了當時汪達爾政壇中耀眼的政治新星。這一年,他十六歲。
貢德里克率領著汪達爾部落進行了漫長的遷徙,在他即位的時刻,汪達爾人已經從今天匈牙利的境內一直遷徙到了高盧境內,而在貢德里克統治期間他再是率部族進入了伊比里亞半島。在伊比里亞半島上,汪達爾人受到當時已經進入半島居住的日耳曼部族蘇維匯人的威脅,被迫向南再遷徙到了伊比里亞半島的南部,準確地說,是今天西班牙的安達盧西亞一帶。他們在這裡定居下來,收服了遷居到這裡的阿蘭人。
關於蓋薩里克在這一段時間中的活動,各個史書上的描寫都少得可憐。這也只能說明至少在貢德里克統治的時期他並沒有什麼突出的表現。直到公元428年,命運之神向他伸出了橄欖枝:汪達爾領袖貢德里克在與西哥特人的戰鬥中離世。國不可一日無君,於是,在這種緊急關頭,蓋薩里克臨危受命,被推舉為新的領袖。
從此刻起,屬於他的時代即將到來,蓋薩里克這個名字,在這一關鍵刻,展現出了不可一世的霸氣,開始譜寫一代亂世梟雄征戰四方的傳奇。這一年,他三十九歲。
橫掃四方
當蓋薩里克接下汪達爾部族的領導權之時,形成已經十分嚴峻:其時他率領部落遷徙到了半島更南端的羅馬行省貝提卡(今安達盧西亞南部沿海)境內。而在這裡,他們受到了強大的西哥特人的軍事威脅,此外,還有羅馬駐軍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蓋薩里克認定:西班牙絕非久留之地。要想讓汪達爾這隻籠中鳥,網中魚突破伊比里亞半島這張巨籠重網,更兼建立宏圖霸業,就必須出海向南,離開這個是非之地,前往非洲。因而,他甫一接管部族之後,便開始在他們所控制著的各個港口加緊修造戰船,為出海做準備。
遠渡重洋
經過一年的準備,蓋薩里克確信自己已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就在這時,蓋薩里克還真的得到了一個良機:當年,羅馬的北非總督卜尼法斯與當時掌握羅馬政治的頭號重臣埃提烏斯發生衝突。在這樣的情形下,蓋薩里克認定,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於是,他當機立斷,於當年(公元429年)率領全部族八萬餘人登船離開了伊比利亞半島,渡海前往非洲。
我們可以想像,當蓋薩里克佇立在甲板之上,遠眺著漸漸遠去的塔里克山,心中當是燃燒起了開闢汪達爾人王霸之業,甚至是帝國之業的熊熊烈焰。
征戰非洲
汪達爾人的攻勢是如此地凌厲而又兇殘,以至於僅僅在他們來到非洲的這一年,他們已經占據了羅馬在北非西部的幾乎全部行省。大致包括了今天摩洛哥的全境以及阿爾及利亞的北部沿海地區。這些地區的羅馬軍隊和將官全都不是汪達爾人和蓋薩里克的對手,為阻止他們的進攻,羅馬方面組織了數次戰役,都遭到了失敗。
汪達爾人一路高歌猛進,只有在北非的希波城(Hippo Regius,今阿爾及利亞的安納巴)下,他們遭到了激烈的抵抗,雙方展開了長達十四個月的漫長攻堅戰。最後,汪達爾人終於還是攻破了固若金湯的希波城。在這場酷烈的攻城戰中,雙方均死傷無數。羅馬和汪達爾兩軍俱有大量高級將官戰死於這一役。傳說,當時在城中擔任該地主教的著名傳教士聖奧古斯丁(希波的奧古斯丁),便死於這一役期間。
懾於蓋薩里克的威力,西羅馬皇帝瓦倫提尼安三世於公元435年和蓋薩里克簽訂了契約。羅馬方面再割讓了一些北非的土地並承認蓋薩里克在其所占領土地上的統治權,而作為對應,蓋薩里克也將自己的長子亨尼里克送往羅馬作為人質。
這條條約使得當前蓋薩里克的實際控制範圍大抵涵蓋了原先羅馬在北非的茅利塔尼亞和努米底亞兩個行省。相當於西羅馬在非洲的領土的2/3。不過蓋薩里克並不因此滿足,很快,他又復撕毀了和約,向西羅馬帝國宣戰。戰爭仍然在繼續著。
建立王國
公元439年時,由於西羅馬帝國的高盧地區戰事頻繁,故西羅馬大部分的軍力都集結往了帝國西部前線,而對非洲的防務相對地便疏忽下來。這對於蓋薩里克而言,無疑是天賜良機。他立刻率領全軍前往西羅馬在非洲的最後一個行省阿非利加。蓋薩里克這次行動的目標十分明顯:羅馬阿非利加行省的首府——古城迦太基。
439年10月19日,迦太基城中正在舉行盛大的賽馬活動。全城居民一齊聚集在賽馬場觀看比賽,整座城市處於一個不設防的狀態,甚至連守衛都沒有。而就在城中居民全無防備的時刻,突然城外殺聲大作,蓋薩里克率領著汪達爾大軍突然出現。結局毫無懸念:汪達爾人不費一兵一卒,兵不血刃地就攻破了迦太基。
這次戰役被公認是汪達爾人歷史上極具決定性的事件。蓋薩里克攻破迦太基之後,便宣布在這裡建立王國,這個國家便是為後世所知人汪達爾—阿蘭王國。而對於蓋薩里克而言,經過十年的漫長征戰,他也成功實現了自己當年立下在北非建國的夢想。現在他終於可以放手大幹一場了。
立足
攻占迦太基對於汪達爾人和蓋薩里克而言是一個難以用語言形容的巨大收穫。他們接收了迦太基城內的當時地中海世界首屈一指的港口和造船場。於是,從此之後,蓋薩里克開始不斷在迦太基修造戰船,準備編組艦隊。同時,蓋薩里克也對阿非利加這個他的新王國採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力圖將這裡建設為汪達爾王國的穩固後方。同時,他對周邊勢力的外交狀態也決定了他的外交策略的變化。
宗教和國家政策
外交關係
有了迦太基這樣一個高效的造船業基地,汪達爾王國在很快時間內已經編組出了一支相當大規模的艦隊。於是,憑藉著這支海軍力量,汪達爾人開始不斷侵襲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的沿海地帶。並且在以後的一段時間內,汪達爾人陸續占領了西西里島、科西嘉島和薩丁島等西羅馬帝國的周邊島嶼。
不過,在蓋薩里克統治的前期,首要的威脅仍然來自於西班牙的西哥特人。因為,汪達爾王國和西哥特王國同為地中海西部的強國,是以他們的衝突自然激烈。而且,因為這樣一件事情,更讓兩國徹底撕破麵皮:
西哥特王特奧多里克的一個女兒嫁給了蓋薩里克的長子亨尼里克。本來這可以作為拉近兩國關係的一座橋樑,然而關鍵時候西羅馬方面插進了一腳:公元442年,西羅馬方面在向汪達爾王國請求議和的同時也提出了媒妁,提議將西羅馬公主歐多西婭嫁與汪達爾王子亨尼里克。毫無疑問,這對於汪達爾王國而言,是一件十分要命的政治抉擇。最終,蓋薩里克和亨尼里克在經過商議之後,決定選擇西羅馬。於是他們以殘酷的方式處置了那位西哥特公主——將她的耳鼻割去,並將其驅逐回國。毫無疑問,從此西哥特與汪達爾不共戴天。
傳說,懾於西哥特王國的強大軍事實力,蓋薩里克曾求助於一位重量級的風雲人物:匈奴王阿提拉。蓋薩里克力主組建一個匈奴、汪達爾南北夾擊西哥特人的軍事同盟。隨後,阿提拉在公元451年率領數十萬軍隊入侵了高盧。再來,由羅馬-西哥特聯盟為核心的一個反匈奴聯盟成立,雙方在高盧地區展開了大規模的戰爭(沙隆之戰)。戰爭的最終結果我們知道是匈奴從高盧撤軍,然後西哥特遭到了重創,國王特奧多里克也戰死。西羅馬也無力再維持高盧全境的統治地位。
無論這次戰爭的起因是否是由蓋薩里克的挑動所致,至少這次戰爭的結果是蓋薩里克最想看到的:匈奴退出西歐,並在隨後的歲月中如流星般消逝。而汪達爾傳統上的死敵西羅馬和西哥特都遭到了重創。尤其是西哥特基本上失去了在地中海世界的話語權。從此蓋薩里克可以將全部注意力放到對抗西羅馬上面了。
洗掠羅馬
公元455年對於羅馬而言是決定性的一年,首先,統治羅馬長達三十年皇帝的瓦倫提尼安三世駕崩了——被重臣佩特羅尼烏斯·馬克西穆斯布置的殺手刺殺身亡。隨後,後者自立為皇帝並將前皇后李欽尼婭·歐多西婭納為夫人。而他的兒子則收納了公主歐多西婭(為李欽尼婭·歐多西婭所生,是為瓦倫提尼安三世的長女)。可前文中也提到,這位歐多西婭公主同時還是汪達爾王子亨尼里克的夫人,也就是蓋薩里克的兒媳。於是,在這種情況下,李欽尼婭·歐多西婭便密遣心腹向汪達爾救援。
只可惜羅馬市民們前門驅虎,後門進狼。幾乎就在羅馬民眾爆發起義驅逐了馬克西穆斯的時候,汪達爾大軍早已經殺到了羅馬城下,將羅馬城四面圍定。此時羅馬城內沒有任何守衛。為保全全城性命,教皇利奧一世冒死前往汪達爾軍營,乞求蓋薩里克不要殺戮居民。而蓋薩里克也答應了,不過他的目的只是把城門騙開。結果就是羅馬人信以為真,竟真的把城門打開了。
於是,一場悲劇就此上演。
可想而知,當時如狼似虎的汪達爾人便如潮水般擁進羅馬城,並開始在城中肆意地燒殺、姦淫和搶掠。曾經繁榮至極的羅馬城,此刻化作人間地獄。據史載,汪達爾人在城中進行了瘋狂的洗劫。城中火光沖天,濃煙蔽日,街道上遍布無人掩埋的屍體。並且大量的羅馬市民被汪達爾人擄回非洲出賣為奴。可以說此次屠殺和破壞的規模之大,殺戮之慘烈,較之後世諸如拜占庭之圍、開封之圍、馬格德堡之圍都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英文中專門用詞語“Vandalism”(英語意為“破壞”)來形容這種可怖的暴行。
在經過長達兩周的屠城和擄掠之後,蓋薩里克下令撤退。相較而言,汪達爾人並沒有花功夫拆毀或焚毀整個羅馬城的建築,因為他們十分精明地掠走了城中所有的黃金、白銀等一切值錢的東西。汪達爾大軍掃掠而過後,對於羅馬人而言是留下的是一片徹底的白地,大部分的居民或被殺或被擄掠過奴。在浩劫中倖存下來的羅馬市民傳說不過七千人。本來就日漸荒涼的羅馬城經過此次兵劫,更是化為一片廢墟。再不復重現昔日盛世時宮室神廟金碧輝煌、萬家煙火如雲、街市喧鬧之聲沖天的極端繁華景象。
而那位因無心之舉導致此次悲劇的前皇后李欽尼婭·歐多西婭,以及歐多西婭公主,還有另一位公主普拉西狄婭(歐多西婭的姐妹,兩人俱是羅馬皇帝瓦倫提尼安三世的女兒。)則被汪達爾人一齊擄回了迦太基。經過一段時間的鐵窗生活之後,她們總算被東羅馬帝國皇帝馬爾西安贖出。而之後,汪達爾方面重申了公元442年時的婚約,將羅馬公主歐多西婭迎至了迦太基,重新許配給了汪達爾的亨尼里克王子。
稱霸地中海
蓋薩里克對西羅馬帝國的進攻可以說是重創了西羅馬的力量。到目前為止,汪達爾王國的勢力已經相當強大。而在當時的歐洲版圖上,唯一可以與汪達爾相抗衡的國家只剩下了東羅馬帝國。而蓋薩里克在這一段時間之內,則和兩個羅馬帝國同時進行著戰爭。
公元461年5月13日,汪達爾艦隊(17艘戰艦)突入了西羅馬城市卡塔赫那(今西班牙境內)的港口,對停泊在港內的羅馬艦隊(約40艘戰艦)進行攻擊。經過一天戰鬥,汪達爾方面大獲全勝,焚毀了停泊港內的所有羅馬軍艦。這確保了汪達爾人在西地中海的制海權。
如此一來,雙方都確定了以海戰作為決勝的手段。史載雙方艦隊對列於突尼西亞灣之外,船帆蔽日,數十里內無以睹首尾。曾以隨軍史官身份參加過這次會戰的東羅馬史官俾斯庫斯寫道“翼日會戰,我賊對立,船舶十萬,兵士數百萬計。”自然是誇張之辭,不過從此也看得出雙方必皆是孤注一擲,志在必得。
毫無疑問,是役即是雙方的天王山,東羅馬帝國和汪達爾都沒有輸的本錢。
這一戰空前慘烈,第一輪對陣蓋薩里克並沒占到優勢,反而損失了超過340艘戰艦。但在入夜時分,他集結了艦隊,裝載大量燃料進行火攻。霎那間火光沖天,黑夜亮如白晝。羅馬聯盟的艦隊損失慘重,損失了至少700艘戰艦以及七萬餘人,期間雖然東羅馬方面曾試圖救援起火的戰艦,但都被汪達爾人抵擋在海港外而未能成功。巴西利斯庫斯棄軍而逃。而東羅馬將軍約達尼斯則堵在海口,拚死殿後。堪比趙子龍之勇的約達尼斯在敵陣中左衝右突,如入無從之境,一路殺死了無數汪達爾士兵。在戰至力竭之時,他斷然拒絕了汪達爾王子根索的勸降,負重甲沉海,壯絕而死。至翌日晨,卡本半島海戰基本結束。羅馬聯盟的剩餘艦隊也於此戰之後陸續撤退回國。
468年的卡本半島海戰堪稱為地中海世界的赤壁之戰。在這場會戰中,兩大羅馬帝國,尤其是東羅馬帝國的海軍遭到重創。而對於西羅馬帝國而言,這同時也是其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因為此戰之後,西羅馬帝國最後的戰鬥力量基本上消耗殆盡,經過連年戰亂的西羅馬帝國經此重創,以後再無力發動大規模戰役。
不過損失最大的還是東羅馬帝國,因為這一戰使得東羅馬帝國一直以來的海上優勢化作泡影。也使其喪失了制海權。換言之,如果說卡本半島之戰前,尚有東羅馬帝國具備和汪達爾一戰的實力的話,那么這一場大戰之後,便徹底沒有哪個國家能與汪達爾王國所匹敵。從此刻起,蓋薩里克已儼然是地中海世界的霸主了。
同時,在這一時刻,汪達爾王國的疆域也到達了全盛:從直布羅陀海峽一直到的黎波里塔里亞,已皆是汪達爾王國的領土。
統治晚期和逝世
自從468年蓋薩里克在卡本半島的海戰中重創了東、西羅馬帝國的海軍,確定了汪達爾在整個地中海的制海權後,蓋薩里克便再無顧忌,開始不斷地侵襲東羅馬和西羅馬的海疆。
而面對汪達爾人咄咄逼人的攻勢,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此刻已然是冢中枯骨,我們不去管它——只能被動挨打,鮮有有效的防禦措施。就在卡本半島海戰不久後,汪達爾王國便發兵進攻東羅馬控制下的伯羅奔尼撒半島。這次遠征並不如以往那般順利,汪達爾人在馬尼奧特和科尼波利斯兩地遭到激烈抵抗損失慘重。作為報復性舉動,喪心病狂的汪達爾軍在扎金索斯島捕掠了500名居民,將他們亂刀磔碎後擲于海中。
公元477年1月25日,蓋薩里克在迦太基逝世,享壽八十八歲。
人物評價
在那個戰火紛飛,豪傑輩出的時代,蓋薩里克這個名字總是與殘忍、嗜血、殺戮、掠奪以及征服相聯繫起來。作為一個蠻族領袖而言,蓋薩里克無疑是一位偉大的征服者。在他49年的統治期間,汪達爾人四處征戰,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王國。但他嗜好殺戮和掠奪,使得天下積累不知多少白骨,遍地孤兒寡婦號哭之聲。並且他視信用如無物,屢次違背誓言,毫無疑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絕不可能願意與這樣的人成為朋友。然而作為一位典型的民族大遷徙時代的日耳曼人領袖,他的軍事思想無疑是舉世矚目的。在那個時代,他可以說是一位不世出的水陸雙棲戰術天才。而他的一系列超前的軍事思想在世界軍事史上也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