蓂莢

它每月從初一至十五,每日結一莢;從十六至月終,每日落一莢。所以從莢數多少,可以知道是何日。一名歷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蓂莢
  • 拼音:míng jiá
  • 典源:《竹書紀年·帝堯陶唐氏》
  • 釋義: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瑞草
  • 又名:歷草
  • 生長周期:一個月
典源,釋義,同源典故,運用示例,

典源

今本《竹書紀年·帝堯陶唐氏》
「又有草夾階而生,月朔始生一莢,月半而生十五莢,十六日以後,日落一莢,及晦而盡,月小則一莢焦而不落,名曰『蓂莢』,一曰『歷莢』。」
《帝王世紀》:“堯時有草夾階而生,每月朔生一莢,厭而不落,月半則生十五莢。自十六日起,一莢落,至月晦而盡。月小則餘一莢,厭而不落。”

釋義

帝堯時,有一種奇異的小草生於帝庭,小草由每月的頭一天開始,每日生出一片葉子,十五天后,每天落一片葉子,至月尾最後一天剛好落盡;如果此月為小月(少一天),最後的那片葉子就只凋零而不落下。帝堯奇之,呼為“蓂莢”,又名“歷草”。 人們認為是象徵祥瑞的草。

同源典故

堯蓂 數蓂 月蓂 歷草 蓂莢 蓂落 蓂葉歷莢 瑞草

運用示例

晉 葛洪 《抱朴子·對俗》:“ 唐 堯 觀蓂莢以知月。”
杜審言 《晦日宴遊》詩:“日晦隨蓂莢,春情著杏花。”
孔尚任 《桃花扇·先聲》:“請問那幾種祥瑞?[屈指介] 河 出圖, 洛 出書……蓂莢發,芝草生。”
《宋書·符瑞志中》:“昔在 放勛 ,歷莢數朝。”
李石《續博物志》卷七:“蓂莢一名歷莢,聖王以是占日月之數。”
宋 秦觀 《德清道中還寄子瞻》詩:“旅思搖風斾,歸期數月蓂。”
唐 許敬宗 《奉和秋暮言志應制》:“月莢生還落,雲枝似復非。”
廖行之《水調歌頭》:“記當年,蓂兩莢,應熊羆”
《西江月 壽友人》:“試數階蓂有幾,昨朝看到今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