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蒲公英
- 外文名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
- 作品別名:思佳客·蒲公英
- 創作年代:1996年秋
- 作品出處:《中華詩詞》《中華詩詞文庫》
- 文學體裁:詩詞
- 作者:左河水
- 詞牌:思佳客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釋,創作背景及過程,作品賞析,
作品原文
思佳客·蒲公英
(左河水)
冷落荒坡艷若霞,無花名分勝名花。
農夫腳下庸雜賤,智士盤中色味佳。
-
飄似舞,絮如紗,秋來志趣向天涯。
獻身喜作醫人藥,意外芳名遍萬家。
作品注釋
1、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華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圓錐狀,表面棕褐色,皺縮,葉邊緣有時具波狀齒或羽狀深裂,基部漸狹成葉柄,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花葶上部紫紅色,密被蛛絲狀白色長柔毛;頭狀花序,總苞鍾狀,瘦果暗褐色,長冠毛白色,花果期4~10月。種子上的白色冠毛結成的絨球,花開後會隨風飄到新的地方去孕育新的生命。
3、冷落:指受到冷淡的待遇;或冷淡地對待。如: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二折:“我去的半月其程,怎么門前的地也沒人掃,一剗的長起青苔來,這般樣冷落了也?”又如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門前冷落鞍馬稀。”
4、荒坡:廣義的荒地指可供開發利用但尚未開發利用和建設的坡地,包括宜農、宜林和宜牧而荒廢坡地等。狹義的荒坡通常指宜農荒地,就是還沒有開墾的坡地。
5、艷若霞:蒲公英屬於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那黃、淡紫色花朵在一片片坡地遠看猶如彩霞般的艷麗。
6、名分:指蒲公英沒有納入花卉的範圍,也沒有花卉的名稱,更沒有得到花卉被呵護、喜愛的待遇。
8、智士:有智慧的人 。語曰:“仁不輕絕,智不輕怨。”——《戰國策》
9、飄似舞,絮如紗:這是表達蒲公英的花絮及隨風飛舞,飄到新的地方的形象。
12、獻身: 指為了某種需要而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生命貢獻出來。
13、醫人:即給他人治病。
14、意外:指料想不到;意料之外。
15、芳名:是一種敬辭,多稱年輕女子的名字。 另外也表示美好的名聲。此處指蒲公英的美名。
作品譯釋
蒲公英受到了世人的冷落,不僅無人施肥治蟲,還被擠出水田旱地,遺棄在荒坡地頭;但它卻以頑強的生命力,不靠人的播種而自行繁殖發展,綻放多種色彩的花朵;當人們放眼遠望,一片片藍色、粉色,黃色、紅色、紫色和白色布滿在荒坡路邊,美若彩霞,勝於菊花等名貴的花卉。遺憾的是,在世人的百花名冊之中沒有蒲公英的一席之地。
在一些務農者的眼中,蒲公英為俗賤之物,因此走路時任意在腳下踩踏。他們在旱地鋤草時還被視為雜草有意除掉,在田間管理時照樣也被拔掉。只有那些有識之士,懂得其保健價值和烹飪技術,能使之成為盤中色香味俱全的補益佳品。
每到金色的秋天,蒲公英種子上的白色冠毛結成的絨球,如絮如紗。一陣秋風吹來,它翩翩起舞,飛上藍天,飄落於天涯海角,自由地在神州的四面八方繁殖發展。
蒲公英對價值的追求莫過於對人類的奉獻,其中它最樂意的是不惜獻出自己的身體來醫治人類的疾病,讓人們解除病痛,健康長壽。縱然如此,它也從未考慮過自己的名利與榮辱。但結果它萬萬沒有意料到,一貫被部分人視為“雜俗賤”的它,卻是名揚千里,享譽千家萬戶。
創作背景及過程
蒲公英,對於在農村度過少年時代的詞人左河水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之物了,可是要追溯深刻的感知與思想性的認識,那還是離別家鄉20年之後的1996年秋。詞人利用一次從省建設銀行回鄉看望年邁母親的機會,獨步於家鄉的田野,觀察到一處荒坡的蒲公英絮絨借著一陣陣秋風不斷飛舞,飄向遠方。歡悅的欣賞之餘,詞人突然表情凝重,回想少年時代眼下這片不便開墾的荒坡,大片天然的蒲公英儘管無人問津,還常常被人踐踏損害,但卻能年年開放出大片金色的花朵,其美麗幾乎勝過良田中經過農民們精耕細作、施肥灑藥才開放的油菜花,甚至勝過城裡人盆盆缽缽精心呵護的菊花,可謂“無花名分勝名花” 。
這給詞人啟示了一個人生奮進的哲理,也引起了詞人對當時社會上出現的一些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的嘆息。在經濟方面,有一些國有企業壟斷經營,資源配置充足,卻管理混亂,效益不佳;而許多私營企業猶如政府遺棄的私生子,缺少領導的關心,資源配置不足,資金短缺現象突出,要得到一點貸款和政策資源十分艱難,完全靠自己艱苦的努力,才可能得到生存發展。另外,某些政府機關及單位在用人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現象,使不少無知無能的貪官反而揚眉吐氣。許多水平過硬,熱心事業,剛毅頑強的幹部和科學家,在冷遇中完全依靠自己默默地奮發自強,積極獻身於國家的科技進步及經濟發展。這種最美麗、最可愛的人,本不貪圖私人得失,不爭名利,卻“意外芳名遍萬家。”
詞人想起這些,心潮起伏,久久難以平靜。於是,便隨手在筆記本里草草地寫下了一首以蒲公英為題,抒發個人感情的七言絕句詠物詩。七年之後的2003年,詞人在查閱筆記時偶然翻到了這首被遺忘了的詩,重新讀來,覺得內容還欠完整,便補充擴容而寫成了一首七律詩。但幾番吟誦起來,總覺得韻味不足,情感表現力欠佳,思想性不夠高。最後又花了一番功夫把它改成了現在的這首詞《思佳客·蒲公英》。從七律到思佳客,雖然僅是減少一個字,換了一個逗號,卻由一首“詩”變成了一首“詞”,平仄變了,語言的節奏、感覺完全不一樣了,抒發感情的效果有了明顯的提高。
作品賞析
上片
詞的開頭,用“冷落荒坡艷若霞,無花名分勝名花。”之句,展示了蒲公英所處的地理環境與身份之低劣,它本屬於菊科植物,其美麗的花朵不稱花而勝於菊花,但始終沒有一個“花”的名號。緊接著,寫到了一些缺乏廣泛的科技知識“農夫”也對它有所歧視,認為它是一種“雜俗賤”之物而進行踐踏,只有那些有識之士才知道它在某些方面的價值。
詞人的筆下不僅是對蒲公英的一種無限的同情與哀嘆,實際上更是對我國歷史上許許多多才華橫溢的仁人志士懷才不遇、報國無門情景的同情與哀嘆;對我國歷代那些富有壯志豪情,為國為民屢建功勳的英雄們所遭受的排擠與打擊心中有著萬分的哀痛與不平,表達了詞人一種對正義力量的讚美、渴望、期盼與呼喚。
下片
在這裡,詞人用浪漫主義和樂觀主義的筆觸,寫出了蒲公英四海為家,“秋來志趣向天涯”的生動形象,以及醫病救人的獻身精神,表達了蒲公英在生命的成熟期及晚期的志趣、價值取向與歸宿。從而以物喻人,頌揚了仁人志士志在四方,不畏艱難困苦,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斷發揚壯大;特別是他們最樂意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和生命,解除人民大眾的困難與疾苦的高尚情操,不追求個人名利的崇高品德。但不料其功德卻家喻戶曉,人民民眾永遠都不會忘記。
全詞以樸素的語言,生動的形象和較強的美感吸引著讀者,在有意和無意地、或深或淺地透過所詠之物,流露詞人的人生態度,並寄寓美好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