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馬特爾大街的傍晚

蒙馬特爾大街的傍晚

《蒙馬特爾大街的傍晚》是法國印象派畫家卡米耶·畢沙羅的一幅油畫。作品創作於1897年,描繪了巴黎蒙馬特大街傍晚時分的景色,畫面中人群熙攘,車馬流動,整體呈現出模糊感和光感,為典型的印象派風格。現藏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埃爾米塔日博物館里。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蒙馬特爾大街的傍晚
  • 創作年代:1897年
  • 作者:卡米耶·畢沙羅
  • 尺寸:73×92cm
  • 類型:油畫
  • 收藏地:埃爾米塔日博物館
作者簡介,作品賞析,晚年經歷,

作者簡介

作者卡米耶·畢沙羅法國印象派大師,自幼就對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喜歡用明亮的色彩和顫動的筆觸描繪畫面,畢生都堅定追求印象派,比他知名度更高的塞尚高更,都自稱是他的學生。畢沙羅擅長鄉村風景畫,竭力表現人與環境的統一、房屋和農村的和諧一致。
卡米耶.畢沙羅卡米耶.畢沙羅
除了熱愛描繪鄉野與農村生活外,畢沙羅也畫一些城市街景。特別是在1885年,經畫家西涅克的介紹結識了畫家修拉之後,他又把興趣轉向新印象主義的理論上去。他在1892年舉行了一次大規模畫展,大獲成功。1893和1897年間住進巴黎的旅館裡,描繪起大街上的日、夜、晴、雨、霧等各個不同時間和氣候的景色來。此時,他熱情極為高漲,在他一生的1600餘幅畫中,描繪街景的作品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如《蓬圖瓦茲的僻靜住處》(約1867年)、《通向凡爾賽的大道》(1870年)、《倫敦雪景》(1870年)、《小橋》(1875年)、《蓬圖瓦茲芳春的果園》(1877年)、《法蘭西劇院廣場》(1898年)、《布魯日的橋》(1903年)以及這裡要欣賞的巴黎《蒙馬特爾大街的傍晚》等。
由於他接近了修拉這位著名的"點彩派"畫家,便決意試試後者的這種風格。1888年9月6日,他在給兒子呂西安的信中說:"我想了很久,是否能有一種不用點子的方法,我希望能得到它。我無法解決分色而免於生硬的純色調問題……以便產生象我們印象派藝術那種純正的性質,那樣單純、濃淡、柔和、奔放、生動以及它的鮮明感。"就這個問題,畢沙羅用了很長時間去實驗,總覺得點子是很枯燥的,缺乏堅實和透明感。修拉這種畫法與其說是單純,不如說是單調。 1889年2月20日,他又寫信說:"我一直在探索替代點子的另一種方法,直到現在我還不能使自己滿意。工作進展不那么快,也不能滿足感覺上的要求。"他曾用釘頭筆觸以替代點彩法,用中間色來代替色塊並置。這種探索有時使他感到比以前更孤寂了。似乎在這條崎嶇的道路上,他擺脫不了與新印象派方法的矛盾。

作品賞析

畢沙羅坐在旅館的樓上窗前,畫眼前的街景。這樣,他的視線可不為矗立的屋頂所擋住。這幅畫就是如此完成的。他在力求表現自己的視覺感受,而不以主觀的誇大變形來創造幻覺。因此,他的筆法重又出現了早期印象派時期的用色與筆調,但修拉那種技法似乎也被他“消化”了,而且用得更精湛,色彩更有融合性,因而畫上的形象也更顯得絢爛。 街景的傍晚似車水馬龍。晚霞的映照,使街上仍有強烈的光的折射。樹木、人與車馬的來回走動,都被包裹在光的閃動中,造成景物特定的閃動環境。市街的馬車聲、喧嚷聲、亂動的人影,構成一幕生動的繁華氣象。這裡的物體輪廓不作刻意求工;分色派的冷熱對比已被拋棄,保留的只是色彩之間的細微節奏與韻律。蒙馬特爾大街的受光部分被統一在淡黃色多層次的調子裡。在背光處抹上一些淡紫橙色,中間部分則布滿著深紫紅、青紫 色的人群和車馬。既有冷暖色的對照,也突出深淺的色調效果。一切似乎都在落日餘暉之中動盪著。
蒙馬特大街系列作品蒙馬特大街系列作品
印象派畫家的油畫的突出長處是光色並重,而以色為主。畢沙羅敢以黑白造成一種光色對比,應該說是他在大自然寫生中對光色的深刻理解的結果。類似這種街景的油畫,他還作了許多。

晚年經歷

畢沙羅直到1899年才開始走運。他的作品在幾家拍賣行中受到注意,可是巴黎官方美術學院一直抵制他的作品。1903年,畢沙羅在家裡畫完了一組《巴黎鳥瞰圖》。是年,得了前列腺炎。11月初,他感到身體不適,渾身發冷,13日,終因體力不支而與世長辭。享年73歲。作為印象派繪畫中始終不渝的追求者,他的努力得到了後輩畫家的極大珍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