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呼麥一般指本詞條
蒙古族呼麥歌唱藝術,流行於中國蒙古族的表演藝術,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之一。文化特徵 呼麥是蒙古族人創造的一種神奇的歌唱藝術:一個歌手純粹用自己的發聲器官,在同一時間裡唱出兩個聲部。在中國各民族民歌中,它是獨一無二的。呼麥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的錫林郭勒、呼倫貝爾草原及呼和浩特市等地區,新疆...
《呼麥》是一部由一個具有蒙古道地血統的蒙古小子寫就的小說。“呼麥”,圖瓦文“xoomei”的中文音譯。英文書寫為“Hoomii”。內容簡介 原意是指“喉嚨”,實際上是“喉音”的意思,那是一種以喉嚨緊縮而發生“雙音”共鳴的泛音詠唱技法。表現為一個人在歌唱時同時發出兩個或者更多的高低不同的聲部。“呼麥”也...
蒙古族青年合唱團的三大法寶是呼麥、長調和馬頭琴。呼麥是蒙古族古老獨特的歌唱形式,一個人同時發出兩種以上的聲音。呼麥奇特罕見的發聲原理、音色特徵和表現方法堪稱人聲藝術的奇葩,被譽為天籟之音。迄今為止,世界上惟有蒙古族會用這種方法表達情感。在蒙古語中,長調稱“烏日圖道”,意即長歌,是相對短歌而言。除指...
現為自由原生態藝人及中國蒙古族呼麥協會會員。他於2006年在內蒙古藝術學院進修呼麥專業,其後在多個音樂比賽中屢獲殊榮;亦獲呼倫貝爾市旅遊局邀參加多項大型活動,並選為該市旅遊形象大使。2009 - 09 - 10日 — 15日,由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和山西省文化廳舉辦的“唱支山歌給黨聽”全國部分省市民歌及原生...
隋唐時期,蒙古人的祖先生活在內蒙古大興安嶺原始森林--額爾古納河流域,以狩獵和採集為生。作為狩獵民族的音樂,其基本風格為”古短調“。當時的音樂體裁主要有:薩滿教歌舞、呼麥、狩獵歌曲、英雄史詩、自娛性集體歌舞等。例如,科爾沁地區的薩滿教舞曲:《寶木勒贊》等。公元840年,蒙古高原上的民族格局發生了大變動。
2019年6月,杭錦旗古如歌藝術團應邀赴蒙古國參加亞洲第一屆民俗錦標賽,憑藉古如歌風情歌劇《杭錦婚禮》獲二等獎及特別獎2項大獎,杭錦旗蒙古族中學巴日斯老師在此次藝術節上獲得呼麥個人二等獎,並獲得了在世界民俗錦標賽(世界民俗節)中展現世界民俗藝術的資格。
2008年6月7日,多聲部民歌(潮爾道-蒙古族合聲演唱)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Ⅱ-30。歷史淵源 關於潮爾道-蒙古族合聲演唱的起源,學界迄今尚無一致意見。多數人的觀點,認為潮爾道-蒙古族合聲演唱至少在蒙元時期即已產生和流行。中外學者研究成果顯示,潮爾(呼麥)歌唱形式...
蒙古族長調民歌,內蒙古自治區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蒙古族長調民歌,被譽為“草原音樂活化石”,主要流行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北部和蒙古國。長調是蒙古語“烏日汀哆”的意譯。“烏日汀”為“長久”、“永恆”之意,“哆”為“歌”之意。在相關著作和論文中,也將其直譯為“長歌”、“長調歌”或“草原...
2014年,鄂倫春自治旗、科右中旗、阿巴嘎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布重點旗縣開展普及試點工作,搶錄近百首長調和馬頭琴曲譜,舉辦傳承人培訓班,培訓150名傳承人。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學術研究工作,召開全區蒙古族長調、呼麥、馬頭琴音樂保護工作匯報會和全區馬文化及其相關文化學術研討會。入選非遺 2021年5月,蒙古族馬頭琴...
“呼麥”,又名“浩林·潮爾”,是蒙古族複音唱法潮爾(chor)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種“喉音”藝術。運用特殊的聲音技巧,一人同時唱出兩個聲部,形成罕見的多聲部形態。演唱者運用閉氣技巧,使氣息猛烈衝擊聲帶,發出粗壯的氣泡音,形成低音聲部。在此基礎上,巧妙調節口腔共鳴,強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帶有...
2007年“潮爾道——蒙古族和聲演唱”被列入第一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潮爾道因其特殊的演唱方式即有民族了蒙古族長調,又有蒙古族呼麥所以潮爾道也包含了兩項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別: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傳統音樂 )。政府命名 2008年錫林浩特市、...
蘇依拉賽汗是我國著名的蒙古族女呼麥歌手,她的呼麥演唱功夫已經達到了同時演唱4個聲部的境界,用機器測試時發現有8種頻率同時存在。蘇依拉賽汗原是內蒙古歌舞劇院蒙古族青年合唱團的成員,科班出身的美聲唱法演員。幾年前,內蒙古歌舞劇院從蒙古國請來了一位資深的呼麥唱法大師前來教授呼麥唱法,蘇依拉賽汗和許多女孩子...
居住在我國北方地區的蒙古族和柯爾克孜族也有多聲部民歌。值得一提的是,蒙古族有一種特殊的歌唱方法,蒙語叫“呼麥”,學者稱之為喉音藝術,是由一個人唱出兩個聲部。其歌唱原理是,當聲帶持續發出實音時,通過氣息的衝擊再發出高聲部泛音,以氣息的調整使泛音構成旋律,同時強化泛音,弱化實音,使實音成為持續低音...
何買拉蘇,蒙古族,1982年10月生,內蒙古音樂家協會會員、內蒙古馬頭琴協會會員、內蒙古呼麥協會會員、國際呼麥協會會員。興安盟音樂家協會第五屆主席團副主席。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烏蘭牧騎業務副隊長。人物經歷 現任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烏蘭牧騎業務副隊長。擔任職務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
6月15日,憑藉以呼麥演唱的《四座山》和《老黃馬》,昂沁組合從十餘個國家的120名選手中脫穎而出,最終在俄羅斯圖瓦共和國舉行的第六屆“世界文化瑰寶——呼麥”國際民族音樂研討會暨呼麥大賽上獲得一等獎。據悉,這是我國蒙古族呼麥在國際大賽上的第一次亮相。聊起去圖瓦的經歷,小伙子們都很激動。獲獎的喜悅和...
為了繼承這項在內蒙古失傳已久的絕技,安達組合2003年起隨蒙古國呼麥大師奧都蘇榮潛心學習。經過數年融會貫通,如今他們的呼麥演唱可謂“高如登蒼穹之巔,低如下瀚海之底,寬如於大地之邊”,令觀眾由衷感嘆蒙古族音樂的偉大。功夫不負有心人,首次赴台表演的安達組合,一路走來贏得了台灣觀眾的稱讚,組合成員們興奮...
歐尼爾: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人,現任樂團馬頭琴、呼麥、托布秀爾及冬不拉手。巴圖巴根: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人,現任樂團呼麥、茂登嘲爾及托布秀兒手。李文斌:(蒙古名:蛐燈)內蒙古烏蘭察布人,現任樂團呼麥、冬不拉及作曲。岱欽:內蒙古錫林郭勒黃旗人,現任樂團長調及作詞。達布希勒:內蒙古呼倫貝爾人,現任樂團打擊樂...
內蒙古自治區是蒙古族人口最多的聚居地區,傳承和弘場這一古老神奇而技藝高超蒙古民族聲樂藝術,應是責無旁貸之事。所幸,九十年代以來,內蒙古藝術界有志之士,已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各種途徑學習“呼麥”藝術,並提高較快。其中,斯琴比力格、張昭翔、吉日木圖、寶力道、寶力達是佼佼者。他們從九十...
有這么一句話,蒙古音樂中,最讓人震驚的是呼麥,最悠揚的是長調,最動人的是馬頭琴。它的音樂正如同它擁有著廣闊的地域,在音樂中,可以聽到風聲,馬嘶,還瀰漫在空中。總會讓人感覺到歌聲那么酣暢淋漓,豪情萬丈。蒙古人有一奇特說法:古代先民在深山中活動,見河汊分流,瀑布飛瀉,山鳴谷應,動人心魄里,便加以...
此次晉級六強時阿木古楞演繹了蒙古族民歌《嘎達梅林》,與蒙古族著名呼麥大師小黑共同完成,二人的配合引得全場陶醉紛紛,據悉阿木古楞每次的參賽作品都是由她本人進行改編創作,添加了自己的音樂元素,已達到最理想的演繹。歌曲賞析 阿木古楞現場版的《嘎達梅林》歌曲以輕盈的鋼琴曲和小黑的呼麥開場,如無聲處聆聽草原的...
哈尼組合是一個蒙古族組合,組建於2011年,5名成員都來自呼倫貝爾大草原,平均年齡21歲。蒙古語“哈尼”是好夥伴之意,是體現團結協作的精神象徵。演奏馬頭琴、托布秀爾、羊皮鼓、口弦琴等傳統蒙古族樂器與呼麥、長調演唱完美結合的藝術團體。代表作品有《阿拉泰民歌》、《故鄉》、《笨布萊》、《哈尼情》、《鄂呼蘭德...
由前郭縣民族歌舞團8名蒙古族青年演員組成。其中,馬頭琴師3人、彈撥樂手3人、打擊樂手2人,他們還精通蒙古族最原始的音樂表演形式——“呼麥”的表演技能。郭爾羅斯組合由前郭縣民族歌舞團8名蒙古族青年演員組成。其中,馬頭琴師3人、彈撥樂手3人、打擊樂手2人,他們還精通蒙古族最原始的音樂表演形式——“呼麥...
哈薩克族鐵爾麥 哈薩克氈繡和布繡 哈薩克族氈房營造技藝 哈薩克族服飾 哈薩克族民歌 哈薩克族庫布孜 哈薩克族卡拉角勒哈 哈薩克族阿依特斯 婚俗 草編 柯爾克孜族 瑪納斯 柯爾克孜約隆 柯爾克孜族庫姆孜藝術 柯爾克孜族刺繡 柯爾克孜族馴鷹習俗 蒙古族 江格爾 祝讚詞 蒙古族綽爾 蒙古族長調民歌 蒙古族呼麥 蒙古族薩吾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