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達組合

安達組合

蒙古語“安達”是結拜兄弟之意,是體現團結協作的精神象徵。安達組合組建於2003年,10名成員都來自內蒙古大草原,大部分成員曾是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民樂團的演員,平均年齡30歲左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達組合
  • 外文名:Anda Union
  • 釋義:原生態組合
  • 成立時間:2003
  • 成員:9名
成員簡介,赴台演出,訪美巡演,星路歷程,

成員簡介

蒙古語“安達”是結拜兄弟之意,安達組合組建於2003年,9名成員都來自內蒙古,大部分成員曾是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民樂團的專業演奏員,平均年齡不到30歲。成立於2003年的安達組合,成立初期成員包括那日蘇、敖特根巴雅爾、烏日根、青格樂、巴特爾、金永明、孟和吉亞、賽汗尼亞(女)等八位內蒙古青年藝術家。現成員有那日蘇、烏日根、烏尼(金永明)、青格樂、賽汗尼亞、阿烏日根、青格樂圖、其其格瑪、畢力格巴特爾。作為國內現今最頂尖的擅長將馬頭琴、口弦琴等傳統蒙古族樂器與呼麥演唱完美結合的專業藝術團體,他們於2006年在權威歌唱賽事第12屆CCTV青年歌手大獎賽中勇奪原生態組團體第一名,從而名聲大噪。

赴台演出

2008年的9月,從高雄、屏東到台北,大大小小十多場表演中,安達組合在舞台上的精彩表現,都贏得台下的如雷掌聲和尖叫喝彩。懂得欣賞、善於互動的島內鄉親毫不吝惜對馬頭琴呼麥的讚美,他們的熱情與支持也令安達組合深深感動。 蒙古族素有“馬背上的民族”之稱,馬頭琴是他們最有代表性的民族樂器,其音色深沉、渾厚、蒼勁、遼闊,適宜表達蒙古族勤勞、強悍的性格特徵。這種歷史悠久的弓弦樂器有兩根弦,每根弦又各由200多根小弦組成,演奏時對力度要求很大。經年累月的苦練,使安達組合每個成員的手指甲都被琴弦勒出了深深凹痕,也許正因這番苦功,他們的馬頭琴演奏總是一氣呵成、收放自如。
蒙古族特有的聲樂藝術呼麥,是由表演者用喉嚨發出一個低八度共鳴音的同時,在口腔里又產生一個上方八度音的哨音,從而形成泛音。為了繼承這項在內蒙古失傳已久的絕技,安達組合2003年起隨蒙古國呼麥大師奧都蘇榮潛心學習。經過數年融會貫通,如今他們的呼麥演唱可謂“高如登蒼穹之巔,低如下瀚海之底,寬如於大地之邊”,令觀眾由衷感嘆蒙古族音樂的偉大。
功夫不負有心人,首次赴台表演的安達組合,一路走來贏得了台灣觀眾的稱讚,組合成員們興奮、激動的心情始終溢於言表。

訪美巡演

內蒙古“安達組合”藝術團應美國中西部藝術聯盟邀請,自2009年1月20日至3月11日在美國中西部及東部各地巡演。其間,安達組合藝術團輾轉美國各地十多個城市,深入基層,廣泛接觸普通民眾,向各個階層的觀眾包括幼稚園、國小、中學及大學學生展示中國蒙古族獨特的音樂藝術,演出達50多場。“安達組合”的藝術家們表演的“長調”、“呼麥”、“馬頭琴”等蒙古族古老的音樂藝術,給美國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藝術團所到之處,受到當地觀眾的熱烈歡迎,獲得極大成功。

星路歷程

在2006年的第12屆中央電視台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中,獲得原生態組團體第一名,個人賽銅獎,曾赴法國、西班牙、芬蘭、瑞典、韓國等國家演出。
2009年3—4月,應美國總統人文藝術委員會和美國中西部藝術聯盟邀請,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的“安達組合”一行14人對美國中西部5個州成功進行了40天巡迴演出,行程5000多公里,共演出65場,觀眾近4萬人次。這是內蒙古藝術團體與美國主流文化藝術機構合作,宣傳和推廣民族文化藝術的成功嘗試。此次巡演不僅在各大城市引起轟動,還深入社區、中國小校、圖書館以及縣或鎮開展藝術普及教育,宣傳我國的民族政策,展示我區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藝術,受到美國民眾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所到之處的市長或鎮長熱情為演出團舉辦歡迎或歡送宴會,當地名人還紛紛邀請演員們到家裡做客,被親切地稱為“文化大使”。
2009年6月份,“安達組合”還隨胡錦濤主席出訪俄羅斯,參加了“慶祝中俄兩國建交60周年暨中國文化節開幕式”演出活動,引起熱烈反響,得到中央領導的高度評價,文化部給予了通報表揚。
多年來,安達組合以原生態的演奏演唱方法,把蒙古民族音樂的原味,用他們極有氣勢和韻味的音樂給觀眾們帶來了巨大的心靈震撼,深受國內外觀眾的好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